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49(2 / 2)

加入书签

薛理:“最好如此!但凡有一人跑去契丹,我朝也不算师出无名。”

皇帝惊到失语。

内侍目瞪口呆,谁说薛大人当了父亲稳妥了!

薛理:“辽东寒冷,并非不毛之地。再说,辽东自古就是华夏疆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契丹人盘踞多年也够了!”

皇帝好一阵无语:“你是大理寺少卿,不是兵部侍郎,不要天天想着开疆辟土!”

薛理朝内侍看去:“他说人多了关中养不活。”

内侍张张口,顿时想给自己一大嘴巴子,你又不懂朝政,也不懂薛大人,你多什么嘴!

“陛下,林掌柜此举百利而无一害!”薛理感觉皇帝仍然不动心,便问,“陛下可知缓解关内各种矛盾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皇帝联想到他先前说的:“打仗?”

薛理:“一旦出兵,打得你死我活的婆媳会亲如母女,在朝中吵成斗鸡的文臣武将会亲如一家。流氓不敢出来生事,担心被送去战场。只会空谈造谣的书生会不约而同地关心前方战况。世家也不会再琢磨臣又要给您出什么主意。

多年不打仗,也该检验一下。顺便让他们记住皇帝是谁!”

最后一条,皇帝无法反驳!

内侍不想不看也知道皇帝心动了。

薛理:“臣的意思也不是叫您这两年出兵。师出有名是前提!”

皇帝不曾想过开疆辟土,此时他只想坐稳皇位。可是一场大胜能让他从此高枕无忧,还可以解决那么多纷争,他有何理由拒绝呢。

皇帝:“朕需要时间。”

薛理:“臣去掖庭。”

这一年来皇帝把夜庭重新翻新加盖,又把掖庭北端的训练场同掖庭官隔开,太上皇和太妃以及小皇子和未出嫁的公主便搬去掖庭宫。薛理要去掖庭,自然是去探望老皇帝。

皇帝因为“掖庭”二字陡然想起朝中七成文臣武将是旧臣。王家兄弟和金吾卫大将军如今仍然对老皇帝忠心耿耿。

皇帝愈发觉得他需要一场胜利树立军威!

薛理走后,皇帝忍不住把他的想法告诉内侍。

内侍试探地问:“听说契丹兵强马壮,胡人也是如此,若是败了呢?”

皇帝:“朕去年春天登基那日,薛通明就同父皇说过,春天关外胡人不敢生事。若是春天出兵,即便不能取得大胜,也不会惨败。正好试试前两年工部研发的火/炮。”

内侍:“此事是不是再同颜阁老等人商议一番?”

皇帝不想找他舅,他大舅无论给出什么建议,末了总会用一副“皇帝我为你着想”,亦或者“我比你年长,比你懂得多,你听我的没错”等神色盯着他妥协。

哪有薛通明直爽,只给出意见。像方才他不同意,薛理就找理由说服他,从未用过“你不听我的,江山不稳”的口吻逼他点头。

先前他自以为是一碗水端平,薛理也是拿出实实在在的前例证明他并非杞人忧天胡言乱语。

皇帝转向内侍:“薛通明方才说的那些,朕不希望第四人知晓!”

内侍慌忙发誓他什么也没听见。

此时,薛理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