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8(1 / 2)
给枢密使,只待他一一核实查证。
常言道,无风不起浪。
庐州当地的几位江湖好汉查到的内容都是真的,只是有些过于夸大其词。
章大人顺藤摸瓜,用了十多日,查清楚安王身上的事。
五年前,皇帝废太子,二皇子被太子废了,以至于皇帝余下的几个儿子不是病弱就是年幼,一时间泱泱大国竟后继无人,一直安分守己的安王便不再安分。
安王一边令人拉拢朝廷命官,一边在庐州城外山中练兵。谁知初见规模,皇帝复立太子。
倘若一直没有这种心思,安王会和丹阳郡王一样不在意谁是太子。可是他的钱都花出去了,再叫安王收手,安王自然不甘心。
安王又不敢起兵,他手里那点人连江南都督都打不过,更别说攻入京师。安王的计划人马留着,皇帝病重之时就是他北上“清君侧、斩小人”之际。
安王的那些人马多在城外,不巧薛理一日路过三次。安王听到下属禀报,有几个陌生人在附近打转,立刻叫人打听城中出什么事了。
得知京师有人前来调查灭门惨案,安王并不奇怪。令他感到奇怪的事,这种大案不应该派薛理这个经验匮乏的刑部新人。
以安王对皇帝的了解,像薛理这把敢斩礼部尚书的钢刀也不应该用在这件事上。安王做贼心虚,就像薛理先前分析的一样,认定薛理的目的是他。
安王也不敢直接杀人。谁知就是那么巧,盯着官舍的家奴向安王禀报,庐州知府安排了几名女子。
担心迟则生变,安王一不做二不休,加了一把火。
安王乃皇帝的亲弟弟,枢密使和刑部章大人都不敢斩杀关押,查清楚之后就上奏皇帝,请皇帝定夺。 网?址?F?a?B?u?Y?e?ⅰ????ǔ???e?n????????5????????
奏表送往京师,章大人就查灭门惨案,通过这起案子,查清庐州官场。涉案人员太多,全部押往京师劳民伤财,章大人再次上奏皇帝。
皇帝收到第二份奏表,已是正月下旬。
关于安王的奏报批示送回庐州,枢密使带着安王一家和查抄的钱财前往京师。章大人和薛理等人留在庐州。待关于凶杀案的批示送回庐州,章大人把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之后,带着庐州官吏贪污所得回京复命。庐州府几乎从上到下无一幸免,可是府城不能一日无主,薛理和几个同僚留下善后。
善后工作是薛理主动要求的,因为安王和庐州知府等人被查后庐州多出许多无主的土地,薛理想把这些地分出去。
章大人先前只挑大事禀报,就没把这些土地写进去。以薛理对皇帝的了解,皇帝要么把这些良田充公,要么分给心腹功勋。可是朝中那些功勋不缺良田!
第169章 安抚民心
刑部章大人前脚出城, 后脚薛理令人贴出告示,皇恩浩荡,自即日起庐州府受理冤假错案,因庐州官吏失去田地房屋的百姓可到官府登记, 一经查实即刻归还!
原先薛理想把“钱财”写进去, 可是这种事无法证明, 很容易浑水摸鱼, 不像土地可以通过田赋查到源头,是以告示上只写田地房屋。
庐州府被查,章大人一行又带着官吏贪污所得返京, 以至于城中五品的刑部郎中薛理最大, 薛理便坐镇公堂受理冤假错额,他的两位同僚一个登记土地一个登记房屋, 各县从旁协助!
查了半个多月, “庐州案”涉及的土地和宅院返还一半。
晚上,薛理和两个同僚在府衙用饭,同僚一问:“剩下那些房屋和土地都是无主的?”
薛理:“也许有主。只是经不起核查, 不敢出面认领。”
同僚二:“那就充公?”
薛理微微摇头:“庐州知府一家恶事做尽,导致此地人心涣散,若不趁机安抚,没了安王日后也会有人揭竿而起。明日令各地把无房无地的贫民统计出来,这些地和房屋全部分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