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3(2 / 2)

加入书签

对于皇亲家奴不入驿馆这一点,林知了挺意外, 她问跟车的大厨子:“你们可以去驿馆休息吧?”

大厨子低声解释:“前些年北方胡人来犯, 边关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师,途径一个驿馆, 常备的马没喂, 还要驿使自己找水找馒头,驿使到了京师上告陛下,连我们江南地界的驿馆都被整治一顿。据说当日是有皇亲下榻驿馆, 驿馆上上下下都忙着伺候他。那位皇亲一家从上到下都成了跟我们一样的平头百姓。就这还是太后求情,陛下法外开恩。如今太后不在了,敢劝几句的皇后病逝多年,陛下乾纲独断,谁敢用驿馆。”

林知了:“军国大事,是要严惩!”

“正是这个理。”大厨子对于不能去比客栈舒服的驿馆毫无怨言, “林娘子,吃点什么?”

林知了和竹林酒家一行人太多,请客栈做饭不合算。再说了,带着厨师也没必要叫别人做。

大厨子出面找掌柜的买一些食材, 林知了到厨房他刚付钱,叫林知了一起用饭。

网?阯?f?a?B?u?页?ⅰ????????ε?n?②???②?5?????ò??

北方人家常备案板和擀面杖,厨房里很难见到米。大厨子确实没有买到米。虽然车上有,但是留着路上吃的。林知了叫大厨子把菜洗了,她来和面。

大厨子指着地上的白菜、胡萝卜等物,“都洗了?”

林知了提醒他人多,一人一碗也要做两锅。随后又问他晚上不吃点东西,明早怎么赶路啊。

大厨子第一次随车北上,不清楚早上何时赶路,去前面问一下管事。他得知天亮起来赶路,就回后厨告诉林知了,午时前后在野外用饭,晚饭到客栈再用。

竹林酒家拉了二十坛二八酱,车队走不快,一天最多八十里路。在不进城的情况下通常要走六十里才有客栈,盖因两个驿馆之间的距离是六十里——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挨着驿馆而建的客栈安全,途中随便下榻的结果可能只有一个,被做成人肉包子。

大厨子带着两个小徒弟洗菜,林知了一边和面一边问大厨子为何不教京师酒店厨子做二八酱,不远千里地拉过去多费钱。

大厨子低声解释:“我们东家去年不是去有幸去过京师吗。东家就想把做酱的法子交给他表弟。京师人多又爱吃羊肉,二八酱涮羊肉香,一户一年买一小坛,一年就有十万贯。谁知人家瞧不上,还嫌我们东家小家子气。堂堂郡王满身铜臭,日日想着吃喝。”

林知了张口结舌:“——恕我直言,他一个在外的王爷,不想着吃吃喝喝,日日操心朝中大事,他是活腻了吗?”

大厨子恍然大悟:“林娘子说的极是!”

小徒弟试探地问:“也许东家的表弟不是叫东家忧国忧民,是叫他在书画这些事上用心。”

林知了:“这方面要有天赋才行啊。也许不是你们东家不用心,而是发现练了十年不如人家随意一笔。与其日日做无用功,不如做些自己擅长的。记得以前去我店里买红烧肉的伙计就是竹林酒家附近百姓。若非你们东家开店,他可能因为地里收成不好,吃了上顿没下顿。再说了,竹林酒家面对的客人非富即贵,称不上与百姓争利,又让很多人有了差事,每年还会交税,又怎么不算利国为民。”

听了此话大厨子和两个小徒弟喜笑颜开,细想想并非恭维,事实便是如此,愈发开心,只因他们发现东家并非世人口中的纨绔。

林知了心里有个想法,“你们府上人多,为何不派几人去京师自己做?”

大厨子:“府上的人都有事。先前也没有想过自己做,一时腾不出人手去京师。去年秋酒店多了几个新人,掌柜的还在调/教,兴许到秋就能派去京师。”

原来如此!看来她到了京师要早做打算才是。

林知了把面和好也要自己擀,只因生长在鱼米之乡的厨子不会用擀面杖。她不是没有想过把二嫂叫过来,担心大厨子有口无心说出松鼠鱼是跟她学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