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3 章 :把她抓回来!(1 / 2)

加入书签

第23章:把她抓回来!

有些事不能听一家之言,吃完面的黛黎不死心,放了碗就往集市里去。

人多之地便于打听,而行商们的消息更是灵通。若向他们打听,极力彰显自家货品珍贵的行商非但不会掖着藏着,还会知无不言,连你没问到的都一并说——

“……朱崖津啊,对,近来那边的楼船都不来了。你问那是何时之事?好像是四五日前吧,起因是有个艄公的船被水匪也劫了,那水匪不讲武德,也丧尽天良,明明艄公都拱手将船让出去了,他们居然还杀人灭口。此事传开后,很多艄公都吓破了胆,连夜开船离开,不再靠近朱崖津了,起码近日是没船。”

“你问官府为何不管?哈,这事我也不好明说,大概就是这批水匪里有个人精,特会专营关系,往那里……”

卖货郎用手指了指天,“砸了大把的银钱,花钱买命喽。你问还有什么能快捷南下的路子啊?既然你方才都问起朱崖津,那定然知晓南边在打仗了。这仗一打啊,哪还有什么快不快捷的路子,能平安都不错了。”

“……嗯,对,倒是可以跟着镖师或商队往南走,但现在这个世道嘛,最好选择信誉好的大镖局和商队,前者咱们太平郡没有,后者嘛。”

卖货郎笑嘻嘻地伸手指了指自己,“刚回来一队,满载而归,近期还未有远行计划。”

说完,卖货郎继续热情地向黛黎推销自己的茶叶和调料。

黛黎礼貌拒绝了,转身离开。

看来朱崖津散了载客的楼船是板上钉钉了,走水路行不通,她得考虑走陆路。

不知是否因为行舟仅半日,黛黎有种难言的焦虑和不安。

她出城的事瞒不了多久,如果那人刨根寻底地查,绸庄女婢一定会被挖出来。顺藤摸瓜,说不准载她出城的车夫也会暴露。

只要查到车夫,他势必知晓她在太平郡。

不过他真会追究到底吗?

长着天使翅膀的白色小人说:不会的,秦邵宗现在忙着对付蒋府君呢,蒋府君之后还有个大盐枭在等着他,他哪有时间管你这只小虾米。而且太平郡更为靠近赢郡,他敢单枪匹马来吗?但若要带兵,哪有楼船装他的三千兵马!

长着恶魔翅膀的黑色小人说:呵,秦邵宗多傲气啊,算上最开始那次,你一共耍了他两回,他真能咽下这口气?那种城府极深的男人,改个计划还不是和喝水一样简单,从南康郡过来不过半日时间。如果他晚上出发,第二天中午或下午就能到,打个闪电战快去快回有何不可?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两个小人儿疯狂打架,最后小恶魔拿出大铁锤一把击飞了小天使。

黛黎抬头看天。

现在是辰时末,她还有一小段绝对安全的时间。

得先解决好今晚的住宿问题。

传舍,不大安全了。

黛黎沉思许久,先去传舍花钱寄存身上的包裹,而后寻了个医馆,最后再去找布庄。

给你煮茶吃。”

黛黎没有拒绝。

屋中一时只余咕噜噜的水沸声,气氛有些尴尬,林二娘数次偷看对面的女郎,有些忧心方才得罪了对方,以致后面被压价。她最近在备嫁,家中男孩又能吃,手头着实紧。

林二娘主动挑起话题,“不知女郎想让我绣一幅什么样的图?”

黛黎:“山河图。”林二娘愣住。

她接过的绣活一般都是绣些花鸟鱼虫,再不济就是草木纹路和字。

这山河图要怎么绣?

黛黎解释道:“我那位主顾年少时是位游客,走遍名山秀水、万里山河,年老了想忆往昔,故而四处寻人绣记忆里的山河。我跟着兄长走南闯北营生,见过山川无数,倒符合他的要求,因此他先前选择了我。”

像是知道林二娘的忧虑,黛黎继续道:“你莫担心,这山河图不难,我说你来绣,能绣多少绣多少,到时我根据进度给你结工钱。就是有一点……”

“什么?”林二娘忙接话。

黛黎:“我得时刻关注山河图的进度,及时调整细枝末节,以免出错,大概得在贵寓落脚。”

这点林二娘倒没想到,她一时没做声,迎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住家里,怎么想都不踏实。

“哒。”桌上被放了一垒银钱。

“我不会白吃白住,这些全当房费和偶尔的餐食钱。”黛黎笑着又放了另一垒钱,“失了货品后,针线等物我也一并丢了,若你肯接下这个单子,这些全当针线款。对了,只有我一人入住贵寓,我兄长住传舍,不会来叨扰。”

林二娘目光落在桌上的钱上。

“这是我的传,我是良民,你可安心。”黛黎拿出一块木牌,她左手包扎着,拿传的是右手,食指和中指并着按住小竹牌边缘,恰好遮住了姓。

从坐在对面的林二娘的角度,她只看到了姓名那一栏有个单字的“黎”。

黛黎只是拿出来示意一下,没递给她,展示完后收好传。

“寒舍简陋,还望女郎莫要介意。”林二娘有些拘谨地说。

这是同意黛黎入住她家了。

黛黎弯起眼睛,将桌上的两垒银钱推过去,“合作愉快。我去传舍和兄长说声,顺便将行李带过来。”

离开林二娘家后,时间已到了巳时,黛黎抿唇思索半晌,去传舍拿回包裹,却带着东西出了城。*

崭新的二层楼船乘风航行,船首于河面上划出一道道堆叠的“八”字,橙黄暖和的夕阳余晖洒于其上,泛起一层灿烂的碎金色。

经过六个时辰的航行,这艘从南康郡出发的楼船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楼船靠岸,连接两端的长木板被架起。一众身强体壮的卫兵利落下船,他们穿着整理,神色冷漠,眼中有熠熠寒星,宛若藏着白刃的利芒。

日月津上营生的、载客的,暗处垂钓者见状无不侧目。

岸边的喧嚣仿佛随着他们的到来猝然冷却下来,待他们离开后才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