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朕为大明皇帝,当护神州(2 / 2)

加入书签

今后他会大力兴建工厂和农牧场,大力扶植工人和农民,利用科技新生产力,分配大量的财富和利益给他们,进而来制衡主导华夏上千年历史和政治的士绅集团...

皇上说的很明白,大家都是一体的..:

至于我们的敌人,是那些占据土地资源丶只知道残酷盘剥贫苦百姓的家伙。

大家齐心协力,击垮负隅顽抗的那些家伙!

朱由校接下来的讲话,让众人心里更加通透。

我们依靠的力量是谁,我们的朋友是谁,我们的敌人是谁,我们如何打败敌人..:

平直浅白的言辞里说得清清楚楚。

众人无不叹服,皇上,你这是给我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到了第五天,与会者一致通过了孙承宗的《天启五年和六年平辽总结和展望报告》丶

萧如薰的《天启六年新式陆海军编练总结报告》丶毕自严的《天启五年和六年财政度支报告》丶堵胤锡的《天启六年工商建设总结报告》等多个报告。

更是全体热烈鼓掌,一致通过了根据朱由校讲话修改编写的《天启六年开创新大明宣言》,以及兴明会正式改为新明会的决议。

同时推选了新明会国策审议中央平章局十五位平章。

为孙承宗丶袁可立丶王家桢丶朱燮元丶毕自严丶萧如薰丶冯梦龙丶黄尊素丶卢象升丶

孙传庭丶刘国华丶堵胤锡丶杨嗣昌丶朱大典丶梁廷栋。

二十三位同平章,为凌蒙初丶孙元化丶熊明遇丶方孔绍丶李邦华丶麻承贵丶王之菜丶

洪承畴丶何腾蛟等人。

三十八位平章和同平章中,朱由校点了五位枢密,全名叫参预军国枢密事,为孙承宗丶毕自严丶黄尊素丶冯梦龙丶杨嗣昌。

宣布废除制置司军机处和参预军机,以枢密代之。

以前经常召开的制置司要务会议,以平章会议取代。

同时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调动。

迁孙承宗为制军院总制军使,萧如薰为制军副使兼陆军部都督..

卢象升为平辽局制置使,兼开平丶关宁都司制置使;孙传庭为平辽局制置副使,兼乐都司制置使。

袁可立为平辽局制置副使兼山东巡抚,洪承畴为西北局制置副使兼宣大总督兼山西巡抚..:

至此明确,新明会是皇上一手扶植的「天启帝党」,它以天启显学为基础,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制置司来治理军国事。

散会后,众人陆续离开,刘若愚叫住了同平章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之案。

「王总宪,皇上有事召你。」

王之案心中一喜,跟左右同僚拱拱手,歉意地笑了笑,跟着刘若愚沿着林荫路,转到紫光阁。

朱由校换了一身朱色圆领翼善冠服。

「王总宪,陕西按察副使丶分巡关内道阮大城报上来的杨之易案,都察院结了吗?」

「回禀皇上,都察院接到阮大城禀文后,立即与刑部丶礼部组成专案组日夜兼程赶去西安,核查此案。

臣前日收到六百里加急送来的专案组票上的结案陈词,首犯杨之易等十五人,判弃市;其馀从犯四十七人,判绞刑;再从犯一百一十九人,判杖二十到六十不等,流配千里到三千里不等。」

科试舞弊案,在大明朝属于高压线之一,只要查实,基本上是严惩不贷。

杨之易是天下有名的直臣杨涟长子,那又如何?

直臣更好办,你不得以身作则!

「嗯,都察院的奏章朕看了,已经批红,依法办理就是。

杨涟呢?他是你们都察院的人,如何处置?」

「回禀皇上,杨之易为首的舞弊案,就是打着杨涟的旗号,四处招摇,这才使得西安府县官吏生惧,愿意听从作弊;童生们相信,愿意献纳银两,贿买功名。

杨涟虽没有被查实与舞弊案有关联,但教子无方,又有纵子滥用其名望之嫌,都察院合议,行文吏部,罢其按察事丶监察御史一职。」

王之案又补充了一句,「此案都察院通过本院兴办喉舌报纸《正气报》,以及《新闻报》和《新明报》,将此案和处理结果,公布于世。」

朱由校满意地点点头:「杨涟,自翊天启海瑞,可叹,连海瑞的皮毛都不及。」

王之菜低着头,心里感叹。

天下闻名的天启六君子,才一年多,命运各异。

名声最盛的杨涟,被人利用他长子的品行不端,做了一局,身败名裂。

袁化中在诏狱被查证,其为内黄知县时,受同科好友所托,私放两位罪犯。

当时为了掩人耳目,袁化中借着天旱求雨,私放了一批囚犯,使两名杀人疑犯丶四名盗贼逃之他地,再次犯案行凶。

判贪赃枉法丶营私舞弊,判杖四十,发配甘肃军前效用。

魏大中先是在诏狱被查实以行人出使江西时,以弹劾逼迫乡试会考官罢与楚党有关联的学子,后又牵涉天启四年南闱舞弊案,是一百六十七位次犯之一,被判绞刑。

周朝瑞在诏狱被查出,其涉及长芦盐政舞弊案,其堂兄在原籍临清城,利用运河要津的便利,贩卖「私盐」,被抄家籍没。

又被房可壮供出,为五位山东和辽东籍秀才参加乡试时,给担任主考官的同科打招呼徇私,其中就有卖国通敌首犯的辽东锦州常田闻。

判杖四十,发配宁夏军前效用。

顾大章查无罪行,官复原职,他愤然辞职回乡。

后来与凌蒙初有旧,组建民众印书局时,被延请去做了编修。

六君子四人羽,只有他和左光斗安然无恙,尤其是左光斗,然步步高升,现在已经是延绥巡抚兼延安知府。

王之案出西苑时,想起这六位,不由长叹一声,还是皇上手段高明。

此时,韩府上,李瑾也在感叹,皇上手段高明。

不过他的感叹,酸味直冲韩的鼻子,跟山西老家带来的老醋,被人砸了一大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