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风雪交加(1 / 2)

加入书签

第113章 风雪交加

北京城的风雪更大,西苑被笼在茫茫大雪中,屋顶丶墙头,还有空地上,全是积雪。

萧如薰丶戚昌国丶麻承训丶达奇勋四人被曹化淳带进暖和的紫光阁,进来就噗通跪下,唱名参拜。

朱由校明显感觉到四人对自己的崇敬又添了三分。

想要折服一个军人,那就是打胜仗,大胜仗,多多的胜仗。

「四位起身,赐座。」

朱由校直奔主题。

「朕去了关宁一趟,亲自检阅过边军,觉得大明军制要大改。

此前的卫所军和募兵,军兵混在一起,编制混乱的旧制要大改。首先从中枢开始。」

萧如薰四人默不作声,心里很清楚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皇上刚在山海关指挥一场冬季攻势,收获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捷,军中众将拜服。

而朝堂文官被馀波激荡的弑君谋逆大案和卖国通贼大案打得晕头转向。

西市口尚书和总宪被剐了三个,腰斩了一个,侍郎丶学士丶郎中斩了好几十,其馀官吏杀了三四千,京师五城丶京畿各县和天津的棺材都涨价五成。

朝中其他文官都在摸着自己的脖子,庆幸活下来了。

现在没人能阻止皇上干什麽事。

「军事厅还是太粗糙了,朕决定设制军院,分陆军丶海军两部,参谋总局丶录事总局丶军需总局三总局,以及秘书厅丶司务厅两厅。

陆军部都督朕请萧卿兼任。」

「臣领旨。」

「海军部都督,朕请梁栋梁兼任。」

「戚昌国,你任参谋总局都督兼作训总监。麻承训,你任陆军副都督兼炮兵总监。达奇勋,你任陆军副都督兼骑兵总监。」

「臣领旨。」

「朕在关宁,让孙督师他们进行了一次改制。从各镇卫所军士中挑选精锐,编入募兵,其馀编为工程团,以为辅助部队。

以后边军丶京营正兵暂且统一为募兵。

陆军分步兵丶骑兵和炮兵团,按班丶排丶连丶旗和团编制,士兵丶士官丶各级军官,包括录事参军丶参谋参军,步兵和骑兵一千五百人为一个团。

炮兵一千人为一个团,统一执行少尉丶中尉丶上尉丶大尉丶少校丶中校丶上校丶大校八级军官,以及少将丶中将丶上将丶大将四级将军,合计十二个军阶。」

朱由校拿着一本册子,挥了挥放到桌子上。

「这是陆军军制的改革章程,回去你们再细看。朕在这里选要紧的说。

陆军无论步兵丶骑兵丶炮兵团,各团直属于陆军部,作战时由陆军部下令,调配给各都司,编为各师或旅,由各都司指挥作战,

战事结束,都司解散,各团重新归建...平辽前敌都司在朕的监督下,都司直属各师,东江丶

辽南丶辽西各行司也完成了各师各团的整编,

合计六十四个步兵团,二十一个步兵师;二十五个骑兵团,八个骑兵师;以及正在不断扩编的炮兵团。

西北局王家桢丶洪承畴和杜文焕,西南局朱燮元丶傅宗龙和侯良柱,也在各自整编西北都司和西南都司所属兵马,如平辽都司例...」

朱由校长舒一口气,手指头在册子敲了敲,盯着萧如薰四人。

「地方在改,京营也要改。

忠勇营改为御马监直属入内直营,负责紫禁城各门开门落锁,巡哨警戒..:」

忠勇营是选勇壮内侍阉人编成,人数三千左右,略微受了点军事训练,根本没有经历过实战,

战斗力多高,没人知道。

朱由校乾脆把他们改成紫禁城「保安队」,负责各门开门关门,以及内部巡查警戒。

「四卫营,还有新三大营,全部改为御营军,按例照步兵团丶骑兵和炮兵团整编,设御营军行司,萧卿,你为行司指挥使,麻承训丶达奇勋为指挥副使。」

「臣领旨。」

自己手里能用的将领不多。

既要有足够的作战经验和资历,能镇得住场子。

还要忠心,不会跟勋贵和文官纠葛不清。

萧如薰是万历年三大征时代仅存不多的名将之一。虽然他的亲家是东林党大佬李三才,但李三才已死,萧如薰又谨慎了一辈子,不会为而今破落户一般的东林党搭上自己的三族。

麻承训是万历年间名将麻贵之子,一直在山西丶陕西丶宁夏作战成边,跟文官瓜葛不多。

达奇勋先祖是哈密畏兀儿人,世代为凉州卫军官,其父达云在湟中三捷丶松山(今古浪大靖)

之战中脱颖而出,镇守青海丶甘肃多年。

跟朝中文官交集更少。

三人搭档提督御营军,互相制衡,不用担心。

朱由校继续说。

「此后平辽丶西北和西南战事中,立下显着军功之步兵丶骑兵和炮兵团,授近卫称号,以后御营军从近卫团中轮流抽调。

新军移驻西山,隶属参谋总局作训厅,戚昌国为编练新军指挥使,专司编练火枪火炮和新战术的士兵,为期三个月,训练出一个团,就调往各都司。

同时成立京畿都司,驻通州,负责顺天府丶天津府和宣府防务..:」

朱由校把军改要紧的巴拉巴拉全部说完萧如薰四人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皇上不仅胆子大,把整个大明军队改的面目全非,还把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架空。从此勋贵掌京营,兵部掌九边和地方的局面完全改变。

京营和边军全部掌握在皇上手里,剩下地方那些卫所兵名义上还在兵部手里,可是那有什麽用?

皇上还特别会抓住时机。

冬季攻势大捷,奉先殿神位前供奉的那麽多辫子,让勋贵们全部闭上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