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七章 冬季攻势大获全胜(1 / 2)

加入书签

第97章 冬季攻势大获全胜

天启五年冬十一月的黎明。

寒风刺骨,没有下雪。

山海卫城外,东临大海的山丘上,设有祭台。

朱由校头戴冕冠丶身穿玄衣和裳,腰系白罗大带,站在前面。

孙承宗丶喻安性丶马世龙丶曹文诏丶袁崇焕丶卢象升等官员,头戴梁冠,身穿皂领缘青罗衣丶

皂领缘白纱中单和皂缘赤罗裳,赤罗蔽膝,整齐又肃正的,依次站在身后。

其中有头上还包着纱布的鲁之甲等渡河奔袭官兵上千人。

在祭台前面,摆着两块硕大的木牌,左边上书「自万历四十五年起东虏乱起辽东死难者英魂之位。」

右边上书「自万历四十五年起东虏乱起辽东平逆阵亡将士英烈之位。」

刘若愚双手奉着托盘,上面有磨好的墨汁和中毫笔。

朱由校上前,拿起中毫笔,蘸满墨汁,神情肃穆,走到两位木牌前,吸气定神,挥毫在神主上点下一行字的最后一笔,「位」的上面那一点。

点完神主,杜敬捧着一卷黄绫制作的制文,走到跟前,双手举高奉上。

朱由校接过制文,缓缓展开,大声念道。

「维天启五年冬十一月丙寅。

天启皇帝率平辽诸将官,向北遥拜,祭辽东死难者丶平逆阵亡将士之灵。

煌煌大明丶日月所照。德泽四海,仁风远播。

劫际红羊丶祸源黄龙。豺狼肆虐丶涂炭辽东。

黎庶屠戮丶山河血流。日月惨澹丶天地同悲。

呜呼,悲哉!

百姓何辜丶国难正殷。哀兵奋起丶战鼓齐信。

捐躯洒血,浩气云霄。慷慨赴死丶邃成国殇。

呜呼,痛哉!

谨告天地英灵,维帝继天立极,垂统保民。

卧薪尝胆丶励志图新。护守我邦丶剪除蜴..:

英灵昭昭丶传名万古!惟神昭鉴,佑我皇明!

魂其归来,尚飨!」

念完之后,朱由校把制文递给杜敬,放到神主位前的铜盆里焚烧。

「上祭品。」

军士们鱼贯而上,奉上多尔衮丶赖慕布丶费扬果丶务达海丶汉岱丶喇世塔丶诺穆岱丶费扬武丶

拜音图丶拜松武丶巩阿岱丶尼堪丶瓦克达丶巴喇玛丶玛占丶满达海丶豪格..:

合计五十九枚奴儿哈赤的子侄和孙辈,以及八旗梅勒额真以上建奴贵族的首级。

接着是李永芳丶范文程的十五枚助纣为虐的降虏汉奸首级。

这一枚枚或老或少丶面目狞的脑袋摆在死难和阵亡者神主牌位前,可以说是最好的祭品。

然后摆上三牲瓜果。

「祭祀英灵!」

朱由校接过刘若愚递上的上足香,上前插在神主位前的香炉里。

后退七步,提起前襟,再上前两步,五拜三叩。

身后众臣跟着五拜三叩。

祭台后面,漫天遍野跪满了数万关宁军民,他们身穿黑色或素色,过半人披麻戴孝,神情悲戚,跟着一起五拜三叩。

礼毕后,朱由校没有站起来,其馀众臣和数万军民也跟着跪在地上。

朝阳从东方海面一跃而起,万丈金光瞬间洒向天地之间,也照在了祭台山丘的君臣身上。

金光闪闪,与不远处的磷光闪烁的海面交融在一起。

刘若愚双手交于胸前,走到朱由校侧前方,肃穆地大声问道。

声音洪亮,直穿云霄,远荡瀚海。

「天启皇帝,你忘了皇祖被欺,辽土被窃的大辱吗?」

朱由校跪在地上,上身笔直,笼手垂胸,大声答道:「朕一刻也不敢忘!」

「数十万辽东死难者和阵亡者英魂当面,天启皇帝,你当何如!」

「卧薪尝胆,励志图新!整顿兵马,灭虏复土!虽九死其犹未悔!」

孙承宗丶喻安性等人双目着泪光,身子微微颤抖,齐声跟着一起大喊道:「卧薪尝胆...灭虏复土!虽九死其犹未悔!」

礼毕后,军民扶老携幼,来到海边,对着北边的辽东,痛哭流涕。

哭毁于一旦的家园,哭惨死兵戈的亲人。

哭声汇聚在一起,与海浪拍打海岸礁石的声音呼应,回荡在天地之间,隐隐压住了北方席卷而来的寒风呼啸声。

『孙师傅,在这山丘之上,修筑一座辽东死难和阵亡者英灵祠庙,分左右,把死难者和阵亡者的名字刻在石碑,遣员春秋祭拜。

军民们有个祭祀亲人的所在,也要让世人铭记那段历史,鼓舞士气,克复辽土!」

「遵旨!」

「朕决议回京师后,把社稷坛移至天地两坛在太庙的对面,社稷坛旧址上,改建一座英烈庙。

除了供奉辽事阵亡者和为平辽捐躯的英烈外,还要供奉国朝自立国以来,驱逐鞑虏丶光复中华丶抵御外敌丶守土开疆的英烈,

更要祭祀秦汉以来,历朝历代抵御外敌丶保家卫国的英烈们。

为国为民的英烈们,同辉日月,永垂不朽!」

孙承宗丶喻安性等人忍不住肃穆地长流,高叉手长辑,硬咽又慨然道:「皇上圣明!」

不仅要祭祀驱逐鞑虏丶光复中华的国朝开国英烈,还要追溯秦汉以来,历朝历代保家卫国丶为国为民的英烈,这份格局让孙承宗丶喻安性等人无不敬佩。

这才是真正天下为公,心怀苍生的圣天子啊!

朱由校在山丘脚下临时搭建的棚屋里换了常服,戴了大帽,与同样换了常服的孙承宗等人走到山丘另一处。

这里搭了亭台,围了木墙。

朱由校带着孙承宗丶喻安性等人进到亭台上,眺望远处,看到一队海船从北驶过来。

「觉华岛水师整饰了?」

「回皇上的话,整了。」孙承宗答道,「熊廷弼亲自带着人上了觉华岛,直入水寨,在秦皇岛海军第一分队的配合下,一举拿下参将郑有德,游击金冠丶姚与贤以下五百七十一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