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三章 大明急需一场胜利!(1 / 2)

加入书签

第73章 大明急需一场胜利!

一位年轻男子从隔壁屋子里走了出来。

头戴圆帽,身穿贴里青罗曳撒,腰系丝巾带,脚蹬皂靴,跟一般行走的商旅无异。

知道内情的孙承宗立即跪拜在地。

喻安性丶孙元化丶熊廷弼丶王化贞看清来人面目,大吃一惊,慌忙都跪倒在地。

袁崇焕丶马世龙丶曹文诏丶满桂丶毛文龙不明就里,但是看到大家都跪下来了,也稀里糊涂地跟着一起跪倒在地。

「臣孙承宗/喻安性...拜见皇帝陛下。」

马世龙四人此时才明白,眼前这位身材中等偏瘦,五官俊朗的男子,居然是天启帝,吓得跪伏在地,跟着一起唱名敬拜。

「诸位平身。」朱由校在主座位坐下,虚抬了抬手,「都坐。」

「谢陛下。」

「此次朕微服私访,趁着初冬时机,到山海关来看看,亲自慰问诸位为国镇守边关的文武柱石,以及数方浴血奋战的将土们。

「臣等镇守边关,是恪守臣职。得皇上圣慰,荣幸惶恐!」

孙承宗代表众人答道。

大家心里有数,关宁实在是太重要了,皇上肯定不放心,还是找时间亲自来看看。

明朝皇帝出京的不多。

太祖丶成祖二祖不说了,其馀的英宗去了土木堡,混了个叫门天子的名号。

武宗皇帝去大同,下江南,闹得海内鼎沸。

世宗皇帝去显陵扫墓,悄无声息。

现在天启皇帝居然来到了山海关,他会如二祖一般建下丰功伟业?还是如英宗武宗那样留下骂名?

又或者另外一番景象?

众人在心里暗暗揣测。

朱由校看向毛文龙。

「毛文龙。」

「臣在。」

刚坐下没几息的毛文龙出列跪倒在地,

「大伴,扶他起来。」

「遵旨。」曹化淳把毛文龙扶了起来。

「听说你不仅能书善奕,还习马步射,尤工火器?」

「是的皇上,小的弓马娴熟,擅长使用火器。」

「朕看过你的捷报,天启元年七月镇江大捷,斩杀东虏将领缪一真,俘获佟养真父子共六十馀人。

十月,你率部偷袭长奠丶永奠丶大奠丶宽奠丶阳丶凤凰城等各堡,报称杀了四千馀东虏兵。

天启三年九月,你率部从昌城渡鸭绿江,在赫图阿拉附近的董骨寨丶牛毛寨丶阎王寨等地展开游击战,报称斩级二百零九颗,生擒四名,夺马二百八十三匹。

闰十月,你报称在乌鸡关袭破后金,斩级二百二十五颗。

同年十一丶十二月又袭扰白羊口丶会安堡等地天启五年六月,你遣东江镇鹿岛参将林茂春袭汤池丶泥河寨子。

石城岛游击袭盖州张老寨,都司李良梅从云头里丶镇江渡鸭绿江,袭柳河子,都司李继成袭袁家寨丶果子园,参将毛有禄从石城岛丶小松岛登陆,袭击乔麦冲堡。

兵部架阁库里,有你的记录。

前后大小三十馀战,斩首共一千九十七级,生擒后金人三百馀名,上捷五次,总获器械丶弓箭等件共五万。

万马齐暗,唯独你这里,让朕,让大明看到了希望。」

毛文龙脸色一喜。

「不过朕知道,这些战报里有水分。」

毛文龙脸上的喜色凝固了。

「朕虽然不擅戎事,但是能从其它奏章里看出端倪。你多次袭击东虏侧翼,老奴只反击了三次。

第一次是天启元年七月,镇江大捷没多久,老奴派阿敏丶黄台吉率精兵五千,奔袭镇江,掠走大量人口。

第二次是同年十一月十八日,老奴派阿敏率兵五千,奔袭林畔驿馆。

你的主力一战尽殒,你自己则乔装成土兵而得以脱逃,一路上七次与东虏骑兵交战,和二十名残兵突围至定州(今朝鲜平安北道定州市)。

第三次是天启三年七月,老奴派冷格里丶武善率兵三千袭击你在义州城西的鸭绿江岛中屯田,

斩五百馀级。

朕看得出来,如果你真的让东虏伤筋动骨,对老奴具有威胁,他不会是三次只派偏师前来打你。」

毛文龙脸色更加凝固,目光闪烁,

朱由校看着他,神情依然很平和,语气很和善。

「朕说这些,不是算旧帐。

你能在孤悬千里之外的东江站稳脚跟,持续不断地对东虏发起袭扰,这就是胜利。

不管是一千级首级,还是五百首级,你都在向全天下宣告,大明王师不尽是节节败退者,有一支东江镇的官兵,在不停地向东虏腹地主动发起进攻。」

毛文龙脸色缓和,变得激动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