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袁崇焕还想斩毛文龙(1 / 2)
第71章 袁崇焕还想斩毛文龙
袁崇焕真的很嫉妒马世龙。
他对《制置司平辽局组织和工作条例》的研究,比马世龙更透。
制置副使跟制置金事,只差两个字,地位和权柄却相差甚远。
很多核心大事,比如紧急军务,孙承宗跟制置使同知以及两个副使,稍加商议就可以直接拍板决定。
自己这个制置金事,只有遵令执行的份,
还有,专司军事指挥的平辽前敌都指挥使司,马世龙是都指挥使同知,是都指挥使孙督师的副手,而自己是都指挥副使,低一阶。
孙督师要是有事不在任,按照组织条例,马世龙接管都司指挥权,自己又只有听命的份。
武将居然凌驾于文官之上!
这怎麽能忍呢!
可孙督师说,这是皇上亲自定下的,那袁崇焕就必须忍。
作为一位功名心很重的人,袁崇焕知道此时如果跳出来反对,就是跟皇上唱反调。
他虽然还没有面圣,但是对于这位皇帝的心计和手段,已经认识得很深刻。
怕啊!
袁崇焕也知道,皇上这样安排,一是平衡文武。
现在平辽东征,需要武将豁出性命血战,必须提高他们的地位。此前文尊武卑,血的教训够多了。
其次是增强孙督师的权威。
马世龙是孙督师一手保荐出来的,对孙督师唯命是从。马世龙被摆到了第三号位置上,孙督师在平辽诸军的威信就更高了。
袁崇焕默默地咽下了又酸又涩的嫉恨,深深藏在心里。
孙承宗继续说:「皇上是一步一拱卒,终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而今东徵用兵丶粮诸权集中于平辽局,再无钳制。
为此,皇上替我等担了许多干系,挡了无数的风雨。我等要感念君恩,弹精竭力,做好平辽事宜。
好了,今天算是平辽局的一个扩大会议..:
孙承宗在京师跟朱由校学会了许多新名词,活学活用。
「你们都说说手头上的事情,各抒己见,好好议一议。」
马世龙觉得刘伯提供的耀州情报,并不着急,决定等到后面再说。
熊廷弼开口了,他管着后勤兼军法。
「为了提高效率,平辽都司的军械由滦州煤铁局就近打造,运输便利。粮饷则海运至秦皇岛,
再分发至山海关等军,或转运至觉华岛。
本官出京时,皇上再三叮瞩,平辽都司粮饷必须一粒一文不少地发放到每位官兵手里。
这可是大难题,如何做好?
本官想了又想,冥思苦想如何撇开那些蝗虫蚂一般的贪官污吏。
想的方法之一,就是招标。
本官在天津丶登莱招募民间海船,谈好价钱,每一石从天津运到秦皇岛,多少运费。
但是最初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出海有风险,船覆货损,怎麽办?
都是军械军粮,损失了是要吃军法的。
民间海船怕背上官司,不肯接。最后还是制置司经济厅和财政厅,拉御用监入股,成立了海运保险社.::」
熊廷弼胃叹一声,目光在追忆着什麽,停了十几息,继续说。
「有海运保险社担保,民间海船盘算过,就算多付一笔保险费,还是能赚到不少钱,还免了后顾之忧,于是纷纷报名参标。
到目前为止,共有五十一大小艘海船参与从天津运输平辽都司的粮饷,确保了粮食丶军械的转运。
都司粮台核算过,转运费用比户部往年的转运费用低五分之四..:」
大家都没有出声。
众人都知道户部各有司转运粮是出了名的黑,转运费用更是黑幕重重,一捏水分比东海的水还要多。
只是没有想到,里面的黑有点超出大家预料。
「在下刚接到制置司财政厅和经济厅行文,说御用监把诸家皇店和官店,交予制置司经济厅经营。
经济厅成立了民生商事局,分百货店丶供销社和副食店。
前些日子,皇上用民生商事局的通用商票,补发了京官们四个月的俸禄折色,想必大家听京中好友们提起过。
现在民生供销社派人到山海关丶广宁和宁远,把那里的四家皇店和官店,改为供销社。此后直接从江南采办粮食棉布等货物,转运至秦皇岛,再分至各供销社。
官兵们可凭国计银行的银币,优惠购买各类货品。
预计民生供销社,此后要承担平辽都司一部分粮转运..
在下也深受启发,决定以平辽都司粮台名义,开办官兵服务商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