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章 制置司平辽局(2 / 2)

加入书签

滦州造的新式煤炉子真是好用。

挑开厚厚的帘布,一走进去马世龙就觉得热气逼人,连忙把身上的披风丶大袄都脱下,交给扈从。

进到里屋,里面更是热气腾腾,还飘荡着一股茗茶清香味。

「苍元(马世龙)来了,快落座,就等你了。」孙承宗坐在上首座位。

左手坐着关宁巡抚喻安性丶宁远兵备道袁崇焕丶总兵曹文诏和满桂。

右手坐着永平制置使丶判滦州煤铁局都事丶兼永平府知府孙元化,工部郎中丶判京畿船舶局都事梁廷栋,参军茅元仪,军议司都事方震孺,巡视员熊廷弼和王化贞。

马世龙客气地拱手转了一圈,众人都含笑地点头。

等他坐下,孙承宗开口道:「皇上来了新的旨意,为了明确权责,全力以赴东征平辽,特设制置司平辽局,以本督为平辽制置使,判平辽前敌都指挥司都指挥使,节制宁远丶山海关丶蓟州诸镇,兼巡抚宁远丶永平等处。

中卿(喻安性)为同知制置使,判辽东巡海指挥使司指挥使,兼宁远丶广宁丶山海关巡抚。

苍元为制置副使,兼平辽前敌都指挥司同知都指挥使,判山海关前敌指挥司指挥使。

曹文诏丶满桂丶尤世威为平辽前敌都司都指挥副使,兼山海关前敌指挥司同知指挥使,

无它(梁廷栋)为制置副使,继续判京畿船舶局都事,兼辽东巡海指挥使司指挥副使元素(袁崇焕)为制置金事,兼平辽前敌都司都指挥副使,判宁锦前敌指挥司指挥使,

赵率教丶杜文焕丶黑云龙为平辽前敌都司都指挥金事,兼宁锦前敌指挥司指挥副使。

初阳(孙元化)为制置金事,继续判滦州煤铁局都事,兼永平府知府。

孩未(方震孺)为制置事,继续判平辽都司军议司都事。

飞百(熊廷弼)为制置事,判粮台经略兼军正司都事,总领粮饷军械等后勤事宜,以及军法监察..:」

孙承宗扫了一圈众人,继续说:「皇上还随旨颁布了制置司组织法和行事条例,基本上是参照制置司西南局丶西北局,就是这本小册子。

细节届时本督会专门开会,组织大家一起学习。

本督在这里强调一点,前敌指挥司,有自行决断的权力,一旗以下,即五百兵马以下的巡视丶

侦察丶出击,可自行处置。

一旗以上者,一营以下者,必须报平辽前敌都司。一营以上,必须由制置司平辽局颁布军令..

马世龙静静地听着,低着头翻阅着书办递过来的小册子。

《制置司平辽局组织和工作条例》,里面分机构设置丶人员编制丶决策和执行,以及日常公事处理等部分..

他这时明白为什麽前院偏房里那些巡抚丶巡按衙门的文官们会跳脚,这完全是把他们撇开。

以后打仗完全由平辽前敌都司谋划和指挥,下面也只设了两个分司,山海关和宁远前敌指挥司。

以前谁都可以参与进来,对战事指手画脚。

那些文官别的不行,纸上谈兵的功夫厉害得很,

你要是敢不听,他能喷你一脸的口水。

且说他们的纸上谈兵有没有实效,就是这些纸上谈兵,都有好几个完全不同的方案,听谁的?

谁对实际情况考虑得比较周全?

谁实地勘查过?

又或者谁了解对手,对战经验丰富?

不,谁嗓门大就必须听谁的,

仗还没开打,明军内部就吵得不可开交,武将们也是战战兢兢的,这样出去打仗,能不打败吗?

失败了,文官们就说是武将延误战机丶贪功冒进,把责任撇得乾乾净净。

侥幸胜利了,肯定是他们运筹惟喔..:

现在皇上把这些陋俗全部废除,斩断文官们干涉军务丶贪墨粮饷丶敲诈武将的机会。

难怪会跳脚啊!

马世龙刚才欣喜地听到,自己在制置司平辽局排名第三,仅排在同知制置使丶兼关宁巡抚喻安性的后面。

喻安性不仅是巡抚,还负责海军和水师指挥,因为他曾经做过广东巡海使,指挥广东水师跟壕镜的葡萄牙人干过仗。

而排在自己后面的是同为制置副使,负责造船,以及协助指挥海军和水师的梁廷栋。

就连一向心高气傲的袁崇焕都只是制置事。

马世龙看完小册子,发现制置副使和制置金事在「组织待遇」上,相差甚远。

难怪袁崇焕袁蛮子看自己的眼神,有点酸溜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