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八章 跟着皇上一起进步(2 / 2)

加入书签

再通过盐业公司改革,让数千盐户和盐丁变成改革的利益既得者。届时他们就会死心塌地地拥护改革,拥戴皇上!」

朱由校笑得很开心。

堵胤锡,你很有前途,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

「好了,今日对天津盐业改革的分析和总结到此为止。现在下一项议题。毕公,请。」

「遵旨!」

毕自严对曹化淳拱拱手,他挥挥手,叫内侍抬进一个箱子进来。

毕自严起身,走到箱子前,打开盖子,里面露出一堆白晃晃的圆银币。

伸手拿出几枚,先呈给朱由校两枚,然后在座的每人一枚,大家细细地观看起来。

正面是龙凤呈祥的图案,栩栩如生,十分精美。

反面是两个「壹圆」两个颜体字,上面是一行半圆的字:「大明国计银行」,下面是「天启五年」。

毕自严举着手里的一枚银币,开始向众人解释:「大明国计银行是奉皇上旨意,由制置司开办,当为大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颁布金融政策,以及管理其它金融机构...」

说了一通国计银行的职责,众人虽然听得迷糊,但也习以为常。

制置司这些日子成立的新机构如雨后春笋,职责千奇百怪,初开始觉得摸不到头脑,后来却觉得意味深长。

渐渐的大家也从惊讶变成习惯。

「本人暂判大明国计银行理事长。这银币是发行的第一款货币,由孙初阳(孙元化)在开平制造的水力冲压机,冲压而成,与铸造相比,快捷精美,成本低。

银币圆周边沿还压有六个菱形花纹,如果超过四个花纹模糊不清,该银币回收重造。

这银币重二十七点九克,含银九成,合计二十五克...这个克,是皇上与孙初阳一起为煤铁局制定的新重量单位。

先是以钦天监测量,得出长度单位米,十分之一为分米,再十分之一为厘米,再十分之一为毫米。

然后一立方分米煮开过的水为一千克,即一公斤...皇上,臣没有记错吧。」

「毕公没有记错。」

朱大典好奇地问:「皇上,为何要造这个银币,而不是直接用金花银或太仓官银?」

朱由校笑着对毕自严说:「毕公,要不请你给大家解释一二。」

毕自严欣然道:「好。臣就卖弄一番,看看从皇上那里学到的经济之法,金融之道,到底学到了几成。」

他环视一圈众人,大声道:「大明财政崩坏的原因之一,就是货币权旁落,任人操控。」

货币权?

又是个什麽玩意?

毕自严侃侃而谈,「货币就是能在市面上买到东西的凭证,国朝初年有大明宝钞,现在一文不值。

然后是铜钱,正德年后银子逐渐流行。市面上有金花银和太仓官银,但只要是银子,不管是张三铸的还是李四化的,大家都认。」

众人点点头,是这个理。

「大明的银子多半是从东倭以及西夷流入,每年有数百万两。

具体多少,没人知道。

只要拿出银子,就能买到东西。而银子进出大明数量又无人可知,这就造成大明物价极其容易受银子影响。

今年银子多,物价上涨,明年银子少,物价下降...

波动起伏,不仅市面上的生意大受影响,国计民生也跟着一起跌宕...」

毕自严给众人上了一堂货币课,聪慧的众人也意识到,货币权原来这麽重要。

话刚落音,堵胤锡迫不及待地说:「皇上下诏授权大明国计银行造银币,以为法定货币。

只要良法得当,市面上的银子必须经由大明国计银行过一手才能算得是货币,否则仅为贵金属。

此法大妙!

如此一来,可稳定物价,稳定市面...」

朱大典和卢象升却听得迷迷糊糊,朱由校看在眼里,笑着说:「现在听得不明白,没关系,等实践一段时间,我们再一起分析总结,就能看得明白。」

...

接下来又是新的一项议题。

何腾蛟开口说:「皇上,京师文武百官三个月的俸禄没有发放,这还是个大问题。而今六部丶顺天府,诸多官吏开始懈怠,以此抗议。

此事当宜早解决。」

卢象升说:「皇上,京营和蓟辽边军也有粮饷未发,臣这些日子协助训练军官和士官,听到风声,有人在煽动各营,意图不轨。」

朱由校目光一寒,不动声色地答:「俸禄和粮饷,朕已经在着手解决。

朕先晾一段时间,就是要等这脓自己流出来。

朕要看看,它到底有多大!」

众人对视一眼,暗自猜测,皇上是不是等在两淮巡盐的魏忠贤,再运一笔银子回来堵窟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