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四章 四十八万两?打发叫花子啊!(1 / 2)

加入书签

扬州瘦西湖,玉京楼在皓月中显得高耸入云。

这座两淮第一楼,今晚依然灯火通明丶富丽堂皇,却没有往日的人来人往,喧闹繁华。

两淮盐法道巡按苗真秀,都转运盐使于慈林,扬州知府穆天贵,江都知县斯文种,以及十位富可敌国的大盐商,群星拱月一般簇拥着身穿飞鱼服的魏忠贤,从船上走下。

眺望着巍峨雄壮,华美瑰丽的玉京楼,魏忠贤赞叹不已。

「入娘贼的,只有江南才能看到这麽漂亮的大楼。」

苗真秀腆着脸笑说:「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魏公,这就是玉京楼的来历。」

魏忠贤嘎嘎一笑,「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喜欢掉书袋。不过我喜欢听,咱家听多了,就显得格外斯文了。」

于慈林恭维道:「魏督公雍容不迫,典则俊雅,一看就是上上的斯文人。」

魏忠贤哈哈大笑,指着于慈林嘎嘎尖声道:「你个狗东西,说话真好听,咱家愿意收你做乾儿子!」

于慈林脸色闪过尴尬,连忙说:「魏督公,此时皓月照西湖,景色最美不过。而玉京楼又是观赏月下湖景最佳的地方,请督公移步楼上,一览美景。」

「好,咱家就好看个景,听个曲,点点银子。」魏忠贤欣然答道,走到玉京楼门口,突然转头问苗真秀,「房御史真的病倒了?」

魏忠贤问的是两淮巡盐御史房可壮。

山东青州益都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先是在都察院任职,「弹劾奸邪,不遗馀力」。

据说他刚上任巡盐御史时,扬州十大盐商联袂宴请他,主动奉上四十万两银子贿赂他,被他严词拒绝。

此事传遍大江南北,说的有鼻子有眼,仿佛说书人当时就在场,一时间廉名鹊起。

魏忠贤崛起,他愤然上疏,「请尚方剑,诛魏忠贤!」

博得朝野上下一片赞美声,认为是正道的中流砥柱。

按照历史发展,如果朱由校没有换成朱友霄,魏忠贤在收拾完杨涟等人外,会开始收拾这位正道中流砥柱。

先是被下狱,然后神奇地被贬斥回乡,全身而退。

又然后在崇祯年间被起复,历任河南布政使丶南京吏部侍郎丶尚宝寺卿丶太仆寺少卿丶光禄寺卿丶左副都御史。

党争中败落,又见局势危急,乾脆辞官回乡。

满清入关后,他振臂一呼,率青州缙绅父老斩杀大顺政权的益都县令,归降清廷,任大理寺卿,后升刑部侍郎。

不过今晚的房可壮还只是两淮巡盐御史,两淮盐政最高官员。

按照明制,设两淮都转运盐使,料理两淮盐政。

设两淮巡盐御史,专司巡视两淮盐政。因为有弹劾权和临机处置权,稳压都转运盐使一头。

后来又设两淮盐法道巡按,说是巡盐御史副手,实际上是身负监督巡盐御史和都转运盐使。

今晚宴请魏忠贤,扬州地面上有头有脸的官绅都到齐了,唯独房可壮声称有病没有来。

苗真秀连忙答:「好叫督公知道,房御史听闻督公要来,欢喜得不得了,早早做好了准备。

不想昨天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奄奄一息。

房御史托下官带话,说他原本要强撑着身体来赴宴,但恐身上的病气传给督公,所以就告罪不来。」

魏忠贤嘎嘎的笑得更欢,「欢喜得不得了?他没有尚方宝剑,没法斩魏某的头颅,如何个欢喜?」

苗真秀丶于慈林丶穆天贵丶斯文种对视一眼,心里暗暗骂道,死太监,记性挺好,这些事居然还记在心里。

被揭穿的苗真秀脸色未变,「魏督公,房御史没来,下官们都来了。还在玉京楼里准备了好东西,请督公过目。」

魏忠贤呵呵笑:「好东西?」

「天下难得的好东西。」

「好,那咱家要见识一番。」

魏忠贤提起衣襟,不客气地拾阶而上,很快来到最高一层第六层楼,进到最大的雅间里。

这里正对着瘦西湖,窗户全部推开,只见皓月当空,在如镜的湖面上照出一条白练。波光粼粼,与星空相映成辉。

高塔楼台,隐在树木阴影里,若隐若现,仿佛一幅山水画。

众人驻足窗前,看着这美景,忍不住捋着胡须感叹起来。

魏忠贤看了几眼,转头皮笑肉不笑地问:「苗巡按,你说的好东西莫非是这个?这可是天地造化,咱家福薄消受不起!」

死要钱的死太监!

苗真秀连忙说:「督公误会,这皓月镜湖的美景只是开胃小菜。」

「开胃小菜?咱家是个俗人,这口小菜吃不下去,不合胃口啊!你们还是给咱家上正菜吧。」

苗真秀和于慈林丶穆天贵丶斯文种对视一眼,又看向十大盐商,递过去一个眼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