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就问你怕不怕!(2 / 2)
次日为端午,光宗先帝向神宗先帝禀明此事,神宗先帝下诏交近处法司先行审问。
巡皇城御史刘廷元初审后禀明案情,人犯名叫张差,蓟州人,自述为吃斋讨封之人,语无伦次,像是疯子。
但是观其相貌,似乎又很狡猾,建议由法司严讯...」
听到这里,朱由校差点笑出声来。
这个刘廷元做事真是玲珑两面,人犯既像是疯子,胡言乱语,又像是很狡猾,包有祸心。后面不管风往哪边吹,他都能开脱。
真是个机灵人,一眼就看出此案中的玄机,然后留个活套...
「此案被转至刑部,由郎中胡士相丶员外郎赵会桢丶劳永嘉三人会审。会审出的案情为,张差原是卖柴草之人。
由于柴草被人烧去,气得发疯,于四月入京诉冤。路上有两位不知姓名之人欺骗他,说诉冤没有状子,官府不受,但可以拿一根木棍代替。
于是张差被带到东华门前,手持木棍,一路无阻地来到慈庆宫前,犯下大案。
案情结报一出,朝中哗然。但案件依然扑朔迷离。
时任刑部主事的王侍郎...」
梁之挺看了一眼老实跪在地上的王之寀。
他身子一直,昂首挺胸,眼睛里满是得意之色。
挖出张差背后的幕后主使者,这可是他最为得意的政绩,够吹一世了!
「王侍郎自告奋勇,进牢狱里审问,略施小计,问出张差确实是蓟州人,小名张五儿,起源是乡里的马三舅和李外父,叫他跟着一位老公(内侍,民间叫法)进京,叮嘱一切听老公安排。
那位老公先是把张差带到京城里一处大院子里,给了他饭吃,塞给他一根棍子,叫张差去闯一下,届时只会有人救他。
于是张差被老公带进后宰门,一直带到慈庆宫...
王侍郎的揭帖上禀到禁内,神宗皇帝留中不发。但揭帖内容传遍朝野,群情汹涌,众臣上疏,要求彻查此案。」
朱由校看到王之寀嘴角边得意的笑容,连八十四斤的铁锤都压不住。
「神宗皇帝下诏法司重审。
五月二十一日,刑部汇集十三司司官,以及胡士相丶陆梦龙丶赵会桢丶劳永嘉丶王之寀等官员,再行会审张差。
这一次审出的案情为张差乡里的马三舅叫马三道,李外父名叫李守才,带他进京的不知名老公是去修铁瓦厂的内侍庞保。张差被带去的京城那座大院子,是内侍刘成的住所。
张差此次交代,是庞保和刘成叫他入宫打人。还叮嘱他,打了小爷,吃穿不愁。
不仅如此,张差还交代出同党五人,包括他的姐夫孔道。
结报一出,群情沸腾。时为太子的光宗先帝上疏,言张差是疯子,胡言乱语,意图挑拨他与神宗皇帝的父子君臣之情,请神宗皇帝下诏,尽快结案。
神宗皇帝应光宗皇帝所请,下诏结案。张差被斩,庞保丶刘成杖毙,马三道丶李守才丶孔道等同党判流刑。
此案就此结案。」
梁之挺说完,跪在地上的王之寀上身挺得更直,简直要像一根春笋,钻破屋顶,冲天而去。
朱由校轻轻一笑,问:「庞保丶刘成是郑贵妃的心腹内侍?」
梁之挺低着头,目光闪烁了一下,转头看了李养正一眼。
李养正答道:「回皇上的话,庞保和刘成是郑贵妃身边得用的内侍。」
「慈圣皇太后是哪一年仙逝?」
朱由校的这句话一问出来,众人脸色皆变。
王之寀更是脸色如彩虹,变幻不定。
张艮丶梁之挺和李养正眼睛里满是惊喜和欣慰。
唯独郭明振,似乎懂了,又似乎没懂。
李养正恭敬地答:「回皇上,慈圣皇太后是万历四十二年二月九日崩逝。」
「朕大致明白此案的真相。
张差等人,是被人利用的糊涂蛋。
他们可能到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惹上这样天大的官司。
至于庞保丶刘成,是被精心挑选的替死鬼,因为庞保奉命修铁瓦厂,时常出城在郊外活动,所以被选中。
刘成是因为在宫外有座宅院,位置比较好记,于是也被选中。
朕断定,梃击案不是庞保和刘成这两个蠢货乾的,是你们东林党人做的!」
「胡说八—!」
王之寀猛地跳起来,大声疾呼,可是随即又跪了回去,低着头把后面的话全咽了回去。
因为他看到朱由校右手一伸,摸到御案桌面上的一方镇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