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二章 这个朝会没白开(1 / 2)

加入书签

朱由校走到御道中间,右手边是阁老尚书,左手边是勋贵外戚,前面是黑压压的一片文武朝官。

众臣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个年轻天子身上。

国朝立朝以来,似乎没有在早朝时天子走下丹墀,站在众臣中间。

这样还有君上的威仪吗?

不过大家都默契地保持沉默,等待皇帝开口。

朱由校缓缓开口,清朗的声音在皇极门前的广场上空飘荡着。

「而今大明内忧外患,远的不说,从去年说起。

天启四年二月丁酉,蓟州丶永平丶山海关地震,坏城郭庐舍。

甲寅,京师地震,宫殿动摇有声。

癸卯,南京地震如雷。是月,两当民变,杀知县牛得用。

三月庚申,杭州兵变。是月,京师屡地震。

夏五月甲寅朔,福宁兵变。

是夏,京师大水,江北丶山东旱蝗,陕西乾旱,六府三十一县赤地千里。

七月丙戌,青海土默特寇西宁,掠男女三百馀口...

天启五年正月,贵州总兵鲁钦丶刘超等自织金旋师,为贼所袭,诸营兵溃。

三月丁未,黄河桃花汛泛滥,河南山西淹四府二十一县...」

顾秉谦丶魏广微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的惊讶。

这些地方上奏,皇上都看了,都记在心里,现在随口一句就能说出来?

这是特意死记硬背,用在今日朝会上?

不可能。

看皇上侃侃而谈的样子,怎麽可能是死记硬背?

原来以前的皇上都是装的,其实他精明聪慧得很!

两位阁老在心里开始盘算起来。

朱由校说完后,拿着随手拿下来的两本奏本,在空中扬了扬。

「这麽多国事摆在面前,举步维艰,尔等身为能参加朝会的朝官,自然要为国分难,为民解忧。

蓟东地震,江北山东旱蝗,陕西乾旱,河南山西洪水,如何安置灾民,如何恢复生产,如何兴修水利,以免天灾再起。

今日奏章里有没有?

只字不提。

女真东虏尽陷辽地,兵锋直指关宁。漠南察哈尔丶喀尔喀丶土默特诸部,落井下石,多股兵马屡犯蓟辽丶宣大丶延绥和宁夏。如何调集兵马,筹集粮草,巩固边务。

今日奏章里有没有?

只字不提!

西南奢安之乱,闹了三年,贵阳被围一年,人竟相食,已成人间地狱,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元气。

如何安抚四川丶贵州被祸及的百姓,如何善后恢复,如何长治久安地解决西南土司问题。

今日奏章里有没有提?

只字不提!」

朱由校在群臣中缓缓走动,看着每一个官员的脸。

而每一位官员,都从这位年轻的天子眼里看到了熊熊燃烧的怒火。

迎着天子隐忍不发的怒火,每一位官员都感觉到畏惧。

因为这双目的怒火里,增加了一味燃料,那就是天子至高无上的威势,瞬间让这怒火变成了三味真火!

焮天铄地,能烧乾东海,焚尽一切。

「尔等自诩国之柱石,一肚子学问能经天纬地,结果目睹众多繁剧国事不管,挑灯熬夜,就写出这些玩意?

《谨请急修圣心以缓异灾疏》?

要朕急修圣心?

你怎麽不跑去辽东和漠南,给老奴和林丹讲解圣人经义,让他们急修圣心?

你们不敢!

老奴和林丹会砍下你们的头颅当酒壶。

但是朕不会杀你们,也没法杀你们,你们还能以此在朕的身上博取盛名。

这就是你们的本色?

内王外圣?

对内凶狠蛮横,对外圣人胸怀。

这就是你们对国事的贡献?写一堆连擦屁股都嫌脏的奏章!」

朱由校狠狠地把奏章丢在王广庸的脸上,吓得这位老夫子一屁股坐在地上。

众臣看着眼前这位天子,心里惊呼着。

粗鄙!

太粗鄙!

还真是少受教化的文盲天子!

也只有这样没有读过圣人经义,没有被大儒名士教诲的皇帝,才做出如此有失体统的事来。

但是顾秉谦等部分老奸巨猾的臣子们,却看出端倪来。

种种迹象表明,皇上傻吗?

不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