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3章 单开的豪横(1 / 2)

加入书签

第214章 单开的豪横

「是,是,是……对,是这样,可以到三个亿,刚刚沟通了。昨天沪州那边的水利专家也过来了,说是年底人事部和建设部会推出《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沪州那边会出十五个一级注册建造师,江口省这里也会出十五个。然后专门为张安先生成立一家水电建设运营公司,净资产预计在五个亿左右。真的,千真万确,昨天过来向张安先生表示感谢的京城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总感觉像是在听天书,因为关中省派去江宁表达感谢的同志,打电话回来说是原本文曲星打算去云滇省盘龙市搞个什麽「暮底河水库」,现在看看关中省有什麽想法,要是愿意的话,顺手也包一个。

一个不够就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八个……

十个也行。

文曲星很能打。

有个「老陕」担心这是不是碰上诈骗了,于是打了个电话去京城和沪州,「驻沪办」那边反馈很快,确认了这件事情。

总之就是有钱。

不是一般的有钱。

消息就一天,走漏了。

指望这麽多人能让风声不走漏,还不如指望石向道突然不喜欢钱,变得喜欢拥抱梦想了。

石向道「被自杀」的日子也确定了,九月份左右就会「被自杀」,传话的人是王永志的朋友,说是要让吴都市和崇州市的同志们息怒……

话是这麽说喽,具体怎麽搞,其实没个定论。

主要是王永志现在感觉很麻烦,第一个「被自杀」的本土犹太人,很容易上纲上线的。

而犹太人又非常喜欢搞「舆论战」和「认知战」,这光景不信邪,还打算从海外调拨资金往国内收买一下精通叼飞盘的歪瓜裂枣,王永志专门去了一趟新加坡和香江,跟不同的派别的犹太资本阐明了利害。

能跟「张安系」和平共处最好,直接针尖对麦芒实在是不理智。

犹太人的派别也多得是,最好战的那一支,被苏联扶持了四十年,被美国扶持了快六十年,总之就是有恃无恐,觉得能在「东方某大国」复制神迹。

可惜带脑子的总算还有,石向道这个「黄皮犹太」在特拉维夫也就是个炮灰,跟阿拉伯人眼中的「黄皮马瓦里」没啥区别。

或者说本身就是殊途同归,一根藤上的。

对于王永志以及王永志的老丈人查继祖有什麽反应,张大安根本不在意,他也没把这种看上去很有影响力的显贵放在眼里。

发现他们始终只是在东南亚丶中东以及香江丶新加坡转口贸易上打转转,在国内基础民生领域影响力为零之后,张总教头就很清楚,查家也就那样,走的是上层文化路线,就是一帮「填青词」的玩意儿。

即便总资产上张大安不如查继祖甚至不如王永志,但是硬实力现在他远远超出查家三代人的积累。

走上层文化路线的特点就是如此,同样是做加工贸易,它们的附加值很低,工人只有在「大而不能倒」或者「百万槽工衣食所系」的时候,才能当个谈判的筹码。

而正经走实业发展路线,或者说正经做附加值的实业家,工人待遇就已经决定了在任意一个层面上的权重就是要更高。

因为基层群众更拥护,什麽是基层群众?

一线产业工人就是基层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安工业联盟」能够在这麽短的时间内在江口省或者缩小一点,在江宁市站稳脚跟,就是因为这是为数不多江宁市拿得出手的宣传物料。

工人数量庞大,但是工人的生活资料在有序增加,这个增量体感是非常高的,高到足够让「张安工业联盟」的一线员工,穿着工装去相亲比西装更有说服力。

关中省对于「三连状元」也是有宣传的,但并不知道文曲星还掌财,怕不是「文财神」是亲密的战友关系。

「……去年呢,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一万零八百七十元,相较于前年,上涨幅度是百分之十六,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百分之十五点二。」

「其中呢,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一万一千……一百七十八元元,城镇集体单位是……六千八百六十七元,其他单位是一万……两千……一百四十元。我们城东区新增引资企业的平均工资,差不多是国有单位的四倍,城镇集体单位的七倍多。带动效应十分显着,在劳工待遇上起到了榜样作用。」

「在法律建设上,也是有非常正面的积极的模范作用。」

这个会议其实算是江口省工资指导线试点会议,主持会议的人说是说江宁市城东区,但实际上是地市县乡村各级单位都有。

除了城东区,还有吴都市沙洲市丶彭城市丰邑县陈庄镇丶祥泰市马洲市西来镇等等单位,往年其实都是「天下第一村」以及类似物出来发言,但今年情况有点特殊,搞了点实打实人均都有增幅的代表出来。

城东区新增引资企业也好,还是说彭城市丰邑县陈庄镇……其实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且附加值极高。

所以这次工资指导线试点会议,也是一个「张安系」产业落地研讨会。

按照上半年的计划,教育产业上,省内是两个新增中专,一个大专,一个「张安学院」,以及十几个包括驾校在内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第二产业上,「张安健康」在祥泰市的新产品生产线会落地马洲;「张安食品」米制品生产线会落地淮阴市和宿城市,其中宿城市的一个区因为跟沙洲市是帮扶关系,所以还会有一整套食品机械装配生产线;「张安电子」在崇州会有一个滨江电子工业园,属于市级开发区,能不能升到省级,要看「张安电子」在移动通讯设备上的业务拓展规模;「张安地产」「张安房产」和「张安工程」则是会在彭城市投入建设一个特种装备产业园以及一个物流基地。

除教育产业外的三产因为大多都跟高校有关,地方政府主要是掏钱,具体的规划,反而是企业丶学校为主,政府起到一个辅助作用,所以饼分归分,还是以明年上市的股份分红为目标,并不争夺具体的纳税主体落户。

这些都是省里定好的,会上讨论的,就是正式将高附加值企业的基本工资线,锚定「张安系」,跟国家最低工资标准脱钩。

既然是试点,那肯定是以锚定物为标准,能够跟「张安系」扎堆的企业,起码基本工资线是要齐平,就算有差距,也要有一个范围。

会议讨论的范围,争议点就在于有人认为上下浮动百分之二十还是上下浮动百分之五十。

关中省和云滇省的人其实听得云里雾里,完全没搞明白在争论个什麽。

不过他们与会的重要性就在于,如果新增水库真的由文曲星独资投建丶运营,按照工期三到八年不等来计算,起码能养活好几万人。

要是同时开工的话,那确实是要好几万人。

正常来说,脑子正常的不会同时开工,但江口省的人很清楚,文曲星至今脑子都不太正常的,为了装逼加省时省力,很有可能会同时开工。

如果是这样的话,两三个亿的总工程预算,膨胀十倍也不是不可能。

「顾主任,怎麽工资指导线试点会议,为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浮动,会吵得这麽激烈?」

张德立有些好奇,所以问了问江宁工学院毕业的水利部门老乡。

「四百多块钱的差距,不吵不行的。像彭城那边要是划线在百分之二十,能跟上『张安系』的企业就会少不少,浮动划线在百分之五十,那最低试点基本工资线,就能划在九百块钱,彭城市能跟上的单位还是有的。」

「基本工资线……九百块?!」

「跟城市基本工资线没啥关系,是工资指导线试点,本来是工资集体协商,但是城东区有点特殊,所以是单开。」

「九百块……那丶那标准参考是『张安系』?」

「对。」

「多丶多少?一丶一千八?」

「百分之五十嘛,确实是一千八。所以我才说是单开的,因为城东区除了『张安系』,工资起步有一千块的都少。『张安系』进去除了试用期,正式工一千八起步,属于高工资企业。哪怕计件,也是基本工资一千八,所以像『张安电子』里面,手脚勤快的,普通工人如果做『状元星』这个产品,一个月做到七八千的都有,最高记录是九千八百块钱一个月。估计下半年就要有破万的了。」

「一个月七八千?!普工?!」

「普工,真的。」

顾主任见张德立如此震惊,非但没有露出得意的表情,反而面露苦笑,「太高了,真的。就是因为工资太高了,搞得江宁市现在非常被动,都不敢宣传。张安同志老家沙洲市也是这个情况,沙洲市的保税区工厂待遇不低的,但是因为『张安食品』有个糖果厂在那里,就是那个『小状元系列』糖果,在沙洲市很早就闹出过冲突的。」

「我的天呐……」

听到这些消息,张德立才知道这个文曲星有多麽凶猛,这要是振臂一呼,响应者云集那不是轻轻松松?

别说响应了,张德立寻思着他要是有这实力,盘龙市所有寨子的小孩儿都会认他乾爹。

他在苗寨有不少拜把子的兄弟,人家看重的就是他这个「秀才公」有能耐,所以每年做酒,出酒就让他去喝个痛快。

还有一些寨子成年礼放铳,他也是为数不多能去掌铳的。

城里的白族把兄弟卖茶叶,开箱画押也是请他,很多把兄弟开个茶饼店,剪彩也是非他莫属。

就这点地位,他在盘龙市能随便拉千把人出来开山修路丶开沟挖渠。

但跟张大安根本没法比,完全可以买命了。

在普遍工资就几百块一个月的时候,突然说有电子厂能一个月干到九千八百块钱,任谁听了也觉得是天方夜谭。

太过离谱!

然而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顾主任还小声地跟他掰扯了一些沙洲市和城东区发生过的往事。

几十上百个人进去了,一堆「乡镇婆罗门」家道中落。

这些在报纸上永远看不到的事情,此时在如此重要的会议上悄悄透露出来,听得张德立这个老知青是头皮发麻。

「那到时候修水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