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文曲星是这样的(1 / 2)
第213章 文曲星是这样的
地方学会的影响力一般看三样,那就是「政企校」。
说人话就是山头丶资本以及宗门的实力,比如说京城的师范大学有好几所,但真正硬实力相当豪横的,只有京城师范大学,可要说在影响力,那就未必,蹭「首都」两个字的地方师范院校,在华北的媒体圈颇有人脉。
除此之外,那如果山头互相抗衡的动态平衡下,拼的就是资本。
内资丶外资都是,而放眼全国,外资利用率或许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可直接掌握的外资总量,那不用想的,只有京城,没有之一。
沪州作为经济中心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断崖式的差距。
所以很多震旦大学出来的「沪爷」有时候会很奇怪,凭什麽京城能在新时代成立那麽多新式媒体机构,并且还能衍生出各种奇怪媒体联盟,本质上就是「沪爷」的钱没有「京爷」多,更何况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珠三角」地区在思想阵营的倾轧中,其实是背了黑锅的,比如说「南方系」,那真是「南方」吗?
正如宝安市一样,宝安市真是岭东省的地方城市吗?
搞明白了这些基本原理,再回过来看张大安跟石向道的小规模冲突,「滇学研究会」这种没有形成学派的地方学会,是承担了不少风险的。
一来云滇省本来就穷,基本建设方面花销就大的惊人,匀给知识分子群体的肯定不多,还要给扎根一线的知识分子群体,那只能更少了;二来此时大方向还是经济建设为中心,那麽讲破天就是谁赚钱多谁就正义,这是个时代性的问题;三来云滇省高校都是客观上被边缘化的,愿不愿意现状都是如此,这就导致云滇省出来的宗门战斗力都偏弱,很容易被人在宗门团战上给扇耳光。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德立带着一堆老哥遥相呼应,那绝非就是拍张大安一个马屁就完事儿了,利润不一定有,但是风险很大。
倘若张大安屁也不懂,那张德立这个本家就算是白忙活一场。
好在正如江口省这边水利专家想的那样,张德立赶上了趟。
「云滇省的高校,好像跟江宁的大学,关系都不错嘛。」
「是有不少渊源的,而且以前包分配的时候,农林渔牧合作也都深。张总您老家有一种稻种叫『凤凰稻』,以前云滇省农科院和云滇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也都是参与过培育选育的,还做过保种和梯田种植实验。」
「是吗?」
「真的真的,不信您可以问沙洲市当年做这个事情的干部,是第一批稳定亩产过千斤的优质粳稻。」
「这次帮忙说话的,有在里面的吗?」
「云滇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有个副教授,叫于定,专门在省里的农业杂志上发了一篇文章,叫《公共知识分子不是「文化流氓」》,反响有一些,只不过毕竟是在当地发行,影响力有限。」
「噢?不错不错。」
张大安点点头,「给『滇学研究会』捐两百万,用于补贴在农林渔牧方面有贡献的当地学者丶专家以及技术人员。建立一个津贴使用道德委员会,监督资金流向,严禁用于政治丶宗教丶民族以及其它非物质领域的研究人员。」
「两百万……张总,是不是太多了?」
「很多吗?」
「咱们省里,也就一百多万,这云滇省给两百万,容易引来非议啊。」
「笑话,江口省谁敢非议我?」
「也是啊。」
水利专家虎躯一震,被张总教头的王八之气给震慑到了,毕竟这货的叔叔「狗肉县长」就在折腾「中华鳖」。
王八咬人是真不愿意松口啊。
专家回到单位,说了这麽个事儿之后,有「人精」就笑着道:「这张安要的就是一个态度,『滇学研究会』原本就是个边缘角色,在学术界丶文化界都没啥份量。可现在支持张安整死石向道,捎带着还有一个挽救本土玩具产业的正当名分,只要张安不断供,大概是要起飞了。」
「两百万会不会太多了?省里这边化缘,也就一百二十万。」
「之前那一通骂战,省里站出来的全是大学学报,地方上有头有脸的文化人,一个都没有站出来。估计已经恶心到他了,我猜啊,今年过年之后,省里地方上的媒体,应该是拿不到什麽好处了,最多接点张县长的GG。至于说报纸杂志,基本没戏。」
「那不是说学报要直接起飞?」
「往后看吧,这次动静不小的,六月十号访问拉脱维亚,八号关中省发大水还有泥石流,九号张安个人捐了一千两百万,『张安电子』和『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又捐了两个三千万。当时骂战已经开始大火收汁,省里文宣部开会的时候,听说上面专门赞扬了张安以及『张安电子』和『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结果基本明朗。」
「那学报确实要起飞了。」
十二号是访问爱沙尼亚,这时候张大安已经算是在清点战果了,石向道本人会不会逼死不知道,但大概率会被逼死。
不是张大安要他死,而是石向道背后的利益集团需要用他一个老头儿的命来恶心一下张大安。
哪怕只是「恶心」一下,那也是赚的,之后在文化界甚至是思想界,那不外乎就是制造出张大安逼死石向道的结果。
张大安这边的智囊团都猜到了,尤其是房大桥专门分析过各种可能性,其中就有石向道「被自杀」这一条。
之前概率不大,但随着「滇学研究会」这种边缘角色很有可能起飞,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
道理很简单,知识分子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会发现,叼飞盘的选择多了一个出来。
以前都是叼洋人的飞盘,或者各种「提携之恩」「知遇之恩」主子的飞盘,再后来就是顺手叼一下顶级「白手套」的飞盘,现在不一样,冒出来一个很能打的「三连状元」,那叼这种头衔猛人手中的飞盘,寒碜吗?
不寒碜,一点儿都不!
相反,这样就能顺势把飞盘的主人,也就是张大安本人,直接洗成文化界的魁星。
以前不能洗也不方便洗,现在不一样,有奖励的。
张家的狗粮管够管饱还有营养,凭什麽不能吃?
赚日元也不是年年有啊,还是要看绩效的,要不然谁愿意在公共媒体渠道上各种卖力表演?
那跟街头卖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其实「滇学研究会」决定站队张大安,除了张德立这种人确实是想要给滇南丶滇东南早点拉来投资搞建设之外,还有就是一些比较朴素的老学究,对于张大安在关中省的捐款捐物规模感到震惊。
从六月八号开始到六月十号,关中省的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张大安是第一时间就把一千两百万通过江口省的民政单位,协调到了关中省的兄弟单位。
连政务院都没有过一手,就是省和省之间的协调。
其次就是「张安电子」和「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两个三千万,除开现金之外,就是通讯工具,「金榜手机」一万部如果折算成市价,那就是八千万;手机内置的各种应急工具软体,是由「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的各种软体项目部负责的,空转一天的工钱那就是大几十万,更何况还有伺服器单独拉一个出来,软硬体支出一次性就是几百万。
再加上跟通信部门以及电子通行技术服务公司的沟通协作,一个短期合同那也是一千多万,不管是ZTE还是「花瓣」公司都是这个价。
这方面是没有报导的,大多数人还是盯着捐款金额在那里大呼小叫,实际上那几千万现金根本不算什麽。
而「滇学研究会」的老学究们知道这个事情,那是因为关中省的移动公司已经在内部开会,准备这次灾害过后,跟「金榜手机」也签一个合约,高端手机砸手里也要跟「金榜手机」交个朋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