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神奇的土地神奇的人(1 / 2)
第191章 神奇的土地神奇的人
「张主任!张主任!马上贾司长就要过来了,市里陪同的,你不能走啊,你不能走啊!」
「死一边去,瞎耽误工夫。」
张叔叔一把将京城过来的追踪调研员老李推开,自己坐上了心爱的一点八升黑色手动挡普桑,在驾驶位上一边系安全带一边说道,「要看什麽你领着人去看好了,还要我陪着?神经病,我不要做事的?」
「你得给点面子啊,人家贾司长是特意为了您过来的张主任。」
「我也不是不给面子,实在是没空,我侄儿给我准备了大礼。老李,大家认识这麽久了,你晓得我不是拿腔拿调的人,到时候你帮我跟市里解释一下。反正老蔡老辛他们也都晓得的。」
两个副县长风中凌乱,但「一肩挑」的老大要跑路,他们也没什麽好说的。
正常来说要拦一栏,不过嘛,这次不能拦,刚开完会,领导班子都清楚情况,所以稍后自然会有人去跟市里解释。
「我求你了张主任,算我求你了……」
「滚一边去,再拉车门我撞死你。」
「……」
嗤嗤嗤嗤……
普桑的轮胎刨地,张叔叔亲自开车,拉着秘书助理们就去了江宁,不过不是一辆车,驾驶员开皮卡,装了一些本地的土特产,还有就是已经做起来的酱菜产品丶农副产品等等。
到江宁怎麽着也是前半夜的事情,张正东也是抓紧时间。
好在心爱的一点八升黑色手动挡普桑从来没有辜负他,一路风驰电掣,并且丝毫不用看地图,除了熟门熟路,就是车上装了一台带有祥云图案的车载导航仪。
这个也是「张安电子」正准备上市的拳头产品,跟世面上已经流行的导航仪不同,还在测试的这个「青云系列」导航仪,它最大的卖点就是地图免费。
地图更新可以通过导航仪连接个人电脑来进行,收费项目并不针对用户,而是政企商户等等。
暂时还在做全图测试,目前主要是接入华东地区的街道地图,因为测绘需要资质,所以这个项目是跟江口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江口省测绘档案馆合作的,知道人并不多,而两家单位背后则是江宁市的理工高校群。
协助开发单位则是沪州市测绘档案馆,在沪州市做精准定位。
只不过因为用到GPS,所以暂时还很敏感,一些重要政企的经纬度都是有偏差的,并且要能做到不定时乱序标定。
国产全球定位系统要配套的路还很长,不仅仅是搜星那麽简单,还有就是接收装置小型化是个难题,四六九七年主要是船用为主,国内做小型化的单位不算多,塞进小盒子的产品也有,是个鸡蛋大小的接收器,外挂接收。
功耗有点大,所以并不理想。
本质还是个晶片设计和晶片加工的问题,「张安电子」原本想要跟德州仪器合作代工一下,但因为技术上太敏感,最后被张大安亲自否决。
没有拿到相关单位的同意批文,考虑都不用考虑。
「沪州微电子」倒是有设备可以加工,就是成本特别高,就一个信号接收晶片,试生产一次就要三百多万,啥也没有,开机停机然后三百多万没了。
简直离谱。
张大安见过最烧钱的行当,除了股市,就它了。
论烧钱,还得是「韭菜」们经烧啊,怎麽烧都烧不死的。
不过这个导航仪功能性还是很强的,接入了MP3和MEDI语音播报,听歌不用磁带和CD机,这就很牛逼,一根AUX转接口,简直不要太帅。
张叔叔觉得这个东西就是高科技,太先进了。
这让张总教头无力吐槽,只能说今后十几二十年的变化,也确实是天翻地覆。
「喂,张安,我夜里七八点钟到,对,对,马上转国道。好了就这样,好好好,要的要的,还有一斤多的蟹?留给我!」
电话那头好大侄儿跟张叔叔说有一斤的大闸蟹,听得张叔叔油门直接踩到底,把副驾驶位置上的秘书吓了一跳。
好在路一般,也不能飙到一百三,晃晃悠悠到了国道,这才算是畅通无阻。
而张叔叔前脚刚走,彭城市里的车队就下来了,甚至在一个十字路口就是前后七八分钟的事情。
市里走半道上就听说张正东同志去江宁了,农业相关部委的人也是一脸懵逼,不会是姓张的故意装清高吧?
对此市里的人指天发誓,张正东同志就这鸟样。
什麽净街欢迎丶夹道欢迎,不存在的事情,得省钱。
人家张正东同志根本不需要拍马屁,他不指着这个,无欲则刚啊。
果然,贾司长一到丰邑县,就看到本地解析度和刷新率确实要高不少,同样都是农业县的风貌,但是丰邑县道旁街角并没有污渍垃圾,透着一股子别样的清爽。
「卫生搞得不错嘛。」
「毕竟正东同志老家沙洲市的。」
合理。
张叔叔管你这那的,在乡下推动的项目中,其中就有农村厕所整治,引入了化粪池这麽个玩意儿,然后露天粪坑全部被清理腾空,避免田间污染传播。
这一块花钱的规模着实不小,改造难度也大,不过难度再大,也大不过「平坟」。
陈庄镇这样的人口大镇,要处理六万多人的生老病死苦就已经不简单了,更何况是百多万人的丰邑县?
为了打造样版墓园,推动火化,张叔叔还专门请来了侄儿的真迹。
不外是「先考仁德/忠义/纯孝等等,子孙当受文林郎/将仕郎等等」的话,并且对于丰邑县乡下一些地方的村头树下弄个「考神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三连状元』农村学习小组」的名义默认。
这可不是吹牛逼的真迹,真就是张大安挥毫泼墨写的。
「平坟」这事儿,张叔叔一靠钞票,二靠工作,三靠子孙前程,最后一个虚无缥缈,反而是最有威力的。
对于一些执着土葬埋在自家「风水宝地」的老头儿老太太来说,再宝地,还能宝过文曲星去?
正所谓求仙问卜,不如自己做主,有正经「神仙」在旁,何必寻那耶稣佛陀。
效果拔群。
所以跟别的区县不同,丰邑县这里,是先有「平坟」工作这个样板,再有农村厕所改造。
而农村厕所改造带来的好处,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人对环境卫生的体验极为敏感,嘴上再犟,心里也知道好赖。
最重要的一点,自己没花多少钱,当然贫困乡村本身也没有多少钱,这都是各种脱贫致富项目烧出来的。
在这过程中,县里烧了多少钱,那都是列支得清清楚楚,公帐是个人都能看到,月报季报哪里花了多少钱,哪里结馀多少钱,县乡村三级都有通报,但不作多部门广泛传达,没有那个必要。
因而贾司长一看到丰邑县的农村面貌,就心中有数,本地「知县」是真的知事,能力上限不知道,执行力度非常大。
「那个路牌有点意思啊,稍微靠边停车一下,我看看。」
「好的。」
车队靠边的地方,是个公路口,路牌是个石碑状的立体路牌,铁皮刷漆的玩意儿,里面是空心的。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招牌很特殊,并不是写着「XX路」或者「XX站」,其中一个大字横标叫「农村科技培训站」,在上面还有小字:往东三百多米,看到两棵大银杏树,路北面那棵小路往北五十米,小树林后面第一个院子。
神金。
害我笑一下。
贾司长看到这个路牌直接笑出了声,实在是没忍住。
可转念一想,还挺合理,挺有用。
「这谁想出来的?」
「呃……」
市里的人支支吾吾,贾司长一看就明了,好了,不用回答,已经知道是谁干的了。
在「农村科技培训站」的路牌下方,则是一个「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心,横标边上也有一行小字:还是那两棵大银杏树,往南,有一排红旗的大院子。
神金。
害我又笑了一下。
这路牌一点儿都不正规!
不过又不归我管,无所谓了。
「丰邑县什麽时候开始搞『三下乡』的?」
「去年,张主任跟农科院丶祥泰师专丶尚湖师专丶市里的商校都有合作,盐渎农专的学生也会过来。」
「盐渎的来到这里?」
「包吃包住的,只要肯干活就行。」
「学生靠谱吗?」
「有些机器老乡不会用,还得是大专生中专生才会倒腾。陈庄镇的农电,如果就靠县里的供电局,人手完全不够用。后来借着『科技下乡』的名头,让大学生去拉电线丶爬杆子。」
「卧槽!咳嗯……」
被惊到的贾司长赶紧用咳嗽来掩盖震惊。
这是人想出来的操作?
可转念一想,你还别说,你还真别说……
稍微了解了一下,才知道有个「九八计划生」是专门针对师专生的,能去「张安教育」入职,而且严禁年轻人把感情投入到希望小学。
该走的时候必须走,不允许什麽舍不得孩子。
轮换是死规定,你想献爱心都不行。
同样那些商校的,则是跟着「丰邑把式」到处转悠,跟中巴车售票员似的,但也算是拿了工资,而且工资还不低,最重要的是能往上爬,进到「张安工业联盟」的管理体系中做个「螺丝钉」绰绰有馀。
农专的自不必说,农科院本身下辖公司就没有多少人手,江宁农业大学这光景还在承接中农大的生物中心,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在丰邑县这里,本科生其实很少,主要还是农专的学生。
除了农业技术下乡,还起到了农业卫生下乡的作用,比如养羊的强制消杀,每天三次消毒,对照组个体户各种毛病,但养殖场那里的员工是没问题的。
流程很繁琐,但都一一解释,这些技术讲解员就是由农专的学生来照本宣科。
哪怕只是「照本宣科」,靠普通农民和村干部,是讲不出个所以然的,完全不懂,学生嘴再笨,也能讲个所以然来,这有本质的差别。
跟别处纯粹是诈骗学生劳动力不同,丰邑县这里将劳动报酬拆分成了多个组成部分,除了常规工资之外,就是补助丶福利,其中福利就是家里面用得着的米面粮油丶衣服被褥等等。
别看衣服被褥好像不值钱,可是当福利拿回家,父母感受截然不同。
要撑起这个体系,后勤上也马虎不得,多个自然村的老会计「提拔」到示范园区,就专门看守仓库群,而原先的村会计,则是由「空降」的人充当。
本村能人和优秀青年,跟「空降」的人说是里应外合丶内外勾结都行,反正自然村的情况,张正东在县里也能了解得清清楚楚。
但主要还是靠发动群众,以陈庄镇这个典型的贫困乡镇为例,大量留守妇女原本就是务农丶家务丶看孩子,有了超级小学之后,劳动力被释放,同时工地也不忌讳用妇女小工,这样一部分妇女的劳动力得到解放,就形成了榜样。
这个榜样不是说做工这件事儿,而是拿到工钱,整个过程是有变化,得让人看到变化,这才会有更多的妇女投入到复杂分工的劳动中。
其中就包括了之前的「鸭绒被」生产,后续就是被服厂尽可能接订单,大点小点都行,甚至还能做西装丶婚服。
农村妇女参加到劳动中的最大好处就是闭嘴,不再聚集起来嚼舌根,奇葩谣言的传播得到了遏制,同时也进一步支持利益相关方。
什麽是利益相关方?
村里的带头人丶优秀创业青年以及「空降」过来的各种大大小小「秀才」,就是利益相关方。
他们能影响到自己在哪儿上工丶考绩风评,于是支持力度是相当可以的,对于老会计甚至是老村干部付的「流放」,之前还有阻力,现在不存在任何阻力。
群众的想法就是这样,一阵风,有好事儿全力支持;摊上事儿脚底抹油,真正的上下一心是非常罕见的,而刚巧张正东从来不信这一套。
当然开会的时候,他在市里还是会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别人听不听无所谓,他说得这麽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