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9章 「浪里白条」张正东(1 / 2)

加入书签

第190章 「浪里白条」张正东

「哎,张安,省里说让我去一趟江宁,跟啥豫章省的人沟通沟通,啥意思?」

「阿叔你现在示范园区拿得出手的项目有哪几个?」

张大安不答反问,让张叔叔稍稍琢磨了一下,然后就在一处「短亭」下坐着「报菜名」。

这个「短亭」就是砖混的小亭子,灌溉渠边上给沿河村庄农技员丶农民遮风避雨用的。

因为农忙时候不管是出太阳还是刮风下雨,都是麻烦事儿,有个地方能躲一躲就行。

同时在上水排涝的时候,也能停靠拖拉机丶电三轮什麽的。

农用电能拉过来,附近村庄如果有人偷电,执行的就是扣分制,农机收割或者翻耕就没有折扣,吃不上示范园区的补贴。

也不是没有农村老头儿不信邪,最后就是一帮老头儿打起来分个生死。

真·打死人。

所以灌溉渠周围一般来说纪律最好,小孩儿来游野泳大人也放心,大人见小孩儿抱着个拖拉机内胎就往外走,问去哪儿,答「XX短亭」或者「XX堤短亭」,都能让大人放心。

今年真就没淹死小孩,一些老「代课老师」也觉得神奇。

以前三令五申也没啥用,一到暑假,说死就死。

现在放开了让皮猴儿下水去游,反倒是屁事儿没有。

这光景几个自然村对应的「短亭」内外,都是看孩子的老人或者妇女,岸上摆满了熊孩子们的拖鞋甚至裤衩儿。

「鸭丶鹅丶蟹丶虾丶羊丶牛丶猪……种菜就是萝卜白菜为主。要说赚钞票呢,还是鸭绒鸭毛鹅绒鹅毛,甲鱼才起步,不过订单已经有了……」

要论蔬菜,彭城不咋样,品质也一般,不如齐鲁省的产量高,也不如齐鲁省的品质好。

当然也不是彭城市一个地方如此,黄河水淹过的地方都这样,表面一层没营养的土壤,下面一层沙壤,再接着含沙层,再往下才能挖到不知道多少年前的土地。

现在那都是建国后兴修水利改善过的了。

以前周围一圈粮食平均亩产六十斤左右,只能靠面积来堆产量,得亏那时候小水利到处都是,现在张叔叔改造的灌溉渠,就是当时发动人力挖出来,有了水就有了灌溉面积,也就有了总产量。

只不过毫无疑问的是,现在已经度过了「吃得饱」的环节,正在向「吃得好」转变。

农科院的人觉得丰邑县这里很适合种西瓜和桃子,反倒是传统的苹果和梨并不推荐。

竞争力一般,产量也一般,再一个没有「地理志产品」的代表权,做大了也吃不到肉。

今年农科院跟着张正东跑遍了丰邑县,罗列了一个清单,认为可以种苜蓿丶牧草,专门卖给中原省丶齐鲁省的养殖场。

现在跟着张叔叔混的一些老家丰邑县的「能人异士」,也确实很卖力,那些原本在市里当厂长当车间主任的,在田间地头十分活跃,建设起来的加工厂也非常有针对性。

丰邑县广种白萝卜和大白菜,批发往外卖也卖,但这玩意儿是不可能「脱贫致富」的,要纳入示范园区的项目列表,就必须做增值。

因此彭城市最大的「酱菜厂」,就投资在「张安希望小学」的北面,也就两公里左右。

两个拳头产品,一个自然是萝卜乾,另外一个是「辣白菜」,江口省的农科院负责萝卜乾制作用的白萝卜选育培育,齐鲁省的农科院则是跨省过来指导「辣白菜」的制作。

这个「辣白菜」就是韩国人自称的泡菜。

正常来说是做出口,实际上张叔叔没打算做出口,盖因大量韩国企业在江口省有投资,以他老家沙洲市为例,市区二环以内,有一个片区几乎都是韩国车企的供应链工厂。

张叔叔是亲自带着丰邑县的干部去跑业务,然后拿下了沿江百分之四十韩资企业的「辣白菜」采购订单。

包括不限于起亚汽车的供应链工厂丶浦项不锈钢丶LG家电供应链工厂,这一下子就把附加值做了起来。

但如果就这点儿东西,张叔叔也不敢在侄儿面前提「白菜」这麽个项目,原因就在于他拿着在韩国企业那里搞来的采购订单,再去省里的各大连锁超市谈上架。

还真就给他谈成了……

于是从「辣白菜」的库存压力来讲,丰邑县这里压力反而不大,各大超市的冷藏库就是「丰邑辣白菜」的分布式仓库。

张叔叔凭本事给老乡们搞来了一千六百多万的进帐,这事儿还没敢大张旗鼓地宣传,都是悄悄地弄,唯恐被周围沛城县啥的打听了去。

可惜不能一直都能一千六百多万地赚下去,所以张叔叔目前还是主抓禽畜水产,尤其是虾蟹甲鱼,目前在农村宴席这个特殊市场上,潜力非常大。

丰邑县本地掌勺做席面的师傅们,现在算是县里的「智囊」,哪儿哪儿席面多少钱,一桌多少个菜,上哪儿买鱼上哪儿买鳖,那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份调查报告也就是太不专业了一些,稍微让房大桥这种人润色一下,去市场上兜售二十万一份,抢得打架那是稳稳当当。

主要还是张正东没啥歪脑筋,也确实对钱没有兴趣,否则在农业县,真不是哪个干部都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实际上京城派过来追踪调研的人,也发现丰邑县这里的「土办法」挺有意思的,干部大多数时候都是干苦力,反而是发动群众中的「专业人士」来出主意。

本乡本土的,上了县衙这个台面,也不好意思去坑个十里八乡的,于是都是认真琢磨怎麽才能搞来钱。

还真就是开发了很多小众市场,除了「农村宴席」这个市场,还有「赶大集」和「早酒」这两个同样小众的市场,县里在各乡镇都组织了人手,各自成立了「赶集公司」,统一下乡收货,再租用示范园区的车辆,运到周围方圆三百公里之内的大大小小集市。

定三百公里那是因为车子来回就能开个六百公里左右,多了没必要,人累不说,也容易出事。

三百公里的话,有啥动静,招呼一声直接从丰邑县拉个万把人出来就杀过去了。

所以除了建筑工地上现在比较出名的「陈庄工」,这光景诸多集市上,也有个「丰邑把式」的叫法。

说的就是丰邑县那些开着大车出来集市上散货的车把式,一个个还都挺正式,穿着一身工装,腰间挂着厚厚的腰包,不仅能开收据,还能开发票。

意思就是不怕你买了孬货找不着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丰邑县的仁兄把弟。

「漂没」基本没有,因为管帐的是商校中专应届毕业生,还都是半大孩子,脑子可以活络,但不会太活络,要想留下来把饭碗端起来,「漂没」和「火耗」对他们来说没啥意义。

就跟「九八计划生」在超级小学里面捞个辅导费啥的,那纯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脑子但凡没进水,都不选这条路。

这方面有个好处就是财会类中专的就业率刷得非常漂亮,当然这也是早就谈好的合作,倒也不是一家如此。

为了维持住跟「张安教育」以及「张安工业联盟」的稳定合作,有想法不是不行,但绝对不行。

行也不行。

张叔叔在丰邑县本地人眼里,不是正派不正派的问题,而是距离感极低,工作内容做好划分之后,基本上就是在项目驻地保工期丶保交付丶保回款。

京城过来的人也是评估了不少环节,有些可以推广,有些只适合江口省本地搞一搞。

很多「土办法」那也是看本地财政的,实在是穷的兜里比脸还乾净,那也玩不出花来。

但总体而言,工作内容首重「团结」,其次「奋斗」,最后就是「竞争」,张正东的工作会议报告都是比较潦草的,偶尔「灵光一现」文采飞扬,能看出来是有人捉刀,就是不知道谁捉刀。

不过总体上来说,张叔叔团结大多数人的做法土归土,在农业县确实是好用。

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群众敢告状,去法院也好,去派出所也罢,还是说直接找县长,都是告状,但也都是反映情况。

能在一线处理掉的,张正东还真就是把问题在一线消化掉。

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关系,来去都是轰轰烈烈的,老百姓的感情表达没有什麽温吞水,又不是谈恋爱,所以遇上不理解的地方,张正东是亲自到一线去讲为什麽有个先来后到,为什麽陈庄镇先吃上肉,道理讲清楚了,再让吃肉的讲一下凭什麽自己能吃。

十里八乡都是老乡,脸皮这个东西,不要的时候自然不值钱,现在都穿上了衣服,那自然是要的。

乡村的自治,也是发挥了起来,农村青年和能人的向上渠道,通过示范园区打开,毕竟是个人都想要「脱贫致富」,怎麽「脱贫致富」,那都是用项目说话的,而不是自己张嘴就来。

老干部不想让位子,想要靠大姓欺负小门小户,以前可以,现在不行,项目里面有股份,你搞黄了大家都没得吃,于是小门小户也团结起来,自然就不比从前。

这里面张正东并没有搞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段,有什麽都是摊开了说,偶尔也会拉上做出成绩的人一起吃狗肉喝酒,点兵点将的时候,手里反而是大把的人可以调动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