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状元之选 朝局始变(2 / 2)
赵德秀在政治上表现出的敏锐,让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
「今科省试困于贡院规模,方暂放禁宫举行。
这一事,给了朕启发。
朕打算在解试,省试之上,再设立殿试。
自明年起,解试与省试主选拔,殿试由朕亲掌,定进士身份及名次。」
说完这一构思后,赵匡胤接着说道:
「朕借鉴前史,打算钦点状元一名。
你觉得这十人中,谁能当的起「状元」之称?」
说罢,赵匡胤便将目光看向赵德秀。
赵匡胤的询问,让赵德秀沉思起来。
由众多大儒挑选出的十份试卷,在论点丶文笔丶学识乃至于字体方面,都属于同科中的依者。
但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要想评判出十份试卷中的第一名,是一件很难的事,难处在于无一明确标准。
这十份试卷中,内容上有支持新政的,有不支持新政的,还有态度中立的。
只要论之有理,都属于切题佳作。
而钦点状元一事象徵着天子态度,那就必须要考虑到政治影响。
朝廷允许天下学子畅所欲言,只要你的论点有理有据,表现出不支持新政的态度亦无妨。
充分吸收正反面意见,为下一步的新政改良奠定基础,本就是今次科举的另一重意义所在。
但朝廷支持新政的态度,是一定要坚定的。
宋神宗,不可学习。
在确定这一点主旨后,赵德秀挑选的范围,固定在三份试卷中。
十份试卷中,唯有三份是明确支持新政的。
那三份试卷中,就有着周渭的名字,但赵德秀心中的状元不是他。
赵德秀将目光看向另一份试卷:
「父皇,儿臣以为杨砺当为今科状元。」
听到赵德秀的回答后,赵匡胤不置可否问道:
「为何?」
在赵匡胤考教的目光下,赵德秀说出了他的看法:
「杨砺生于世宦之家,家族在朝野多有门生故吏。
支持新政的他进入朝中后,自会为朝廷新政吸引出一部分拥笃者。」
「再者,京兆杨氏名满天下。
杨砺身为杨氏嫡子,身负京兆杨氏厚望,若他支持新政的态度,能为天下人皆知,就会影响到许多还在观望的世族。」
目前新政主要分为三大块内容,分别是官制丶田亩及科举。
在这三方面新政中,世家豪强被损害的利益不少,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
但人性向来是矛盾的,只要有利可图,部分世家豪族并非不能壮士断腕,寻求转型支持新政。
而作为社稷之主,一味用强是行不通的,过刚易折,
要懂得运用温和的手段,来分化拉拢一一团结大多数,打击极少数!
刚柔并济,方能为新政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京兆杨氏作为天下望门,正好可作为一个极佳的突破点。
接着赵德秀拿起御案上的一块糕点,放在了杨砺的试卷空白处:
「京兆杨氏愿恭顺王化,那父皇不如就恩赐甜头,以定天下观望之心。」
赵德秀的话,让赵匡胤大笑起来:
「知朕者,晋王也!」
「晋王认为状元归他,那朕就给他。」
笑着说完后,赵匡胤从试卷上快速拿回糕点,一口放进嘴中品尝起来:
「状元可给,糕点乃晋王所献,朕不给。」
赵匡胤这话一出,让赵德秀先是一愣,然后脸上就露出笑意。
以往竟未发现,他老爹原如此「小气」。
大宋建隆二年七月十五日,今日朝廷发榜。
天还蒙蒙亮,贡院外的榜栏下就围满了学子,基本上全是寒门子弟,毕竟世家子弟何须自己来看榜单。
榜栏上虽还是空荡荡的,每位学子的神情却都充满着兴奋。
当日光愈盛时,手捧榜单的吏部主事从贡院内走出。
礼部主事一出贡院,便见到了人满为患的场景。
这一幕让礼部主事,颇感无奈。
昨日就曾预想过,今日贡院外会齐聚不少人,然真正到了今日,才发现昨日的预想有些谨慎了。
幸亏薛居正早有准备,当礼部主事手持榜单出现后,就有开封府衙役上前恢复秩序。
虽心中满怀热切,但熟读诗书的学子们,还是颇有规矩的。
在衙役的指挥下,学子们渐渐让出一条通道,可身体能相让,他们的目光却一直关注在礼部主事手中的榜单上。
上千道炽热的目光,烤的礼部主事头上的汗水不断冒出。
在以最快的速度张贴好榜单后,礼部主事逃离了榜栏之下。
礼部主事一离开,人潮瞬间闭拢,众多颗头颅像蜜蜂般拥挤着朝着榜单而去。
很快,一声惊喜声就在人群中炸响:
「我高中了!我竟能高中!」
这声惊喜,从一位寒门学子口中发出。
今次他能参加科举,得益于新政的实施本来这一次,他是报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一试,不料竟真的能高中。
而还未等这声惊喜声落下,越来越多的惊喜声响起。
「我也中啦!」
「我在榜末,我在榜末!」
足有数十惊喜声,在金榜下响彻着。
这些声音,象徵着录取的七十馀名进士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寒门。
而早早就挤到榜单下的周渭,亦欢喜的看见了自身名字。
甚至他的名次,还挺靠前,就在状元杨砺附近,
当下尚未有三甲丶榜眼丶探花之类的通用名次,学子们是通过名字排列顺序,大致推测出自身在考官中的印象。
周渭不奢求能得状元,能榜上有名实属心满意足周渭兴奋的张开双臂挤出人群,一路傻笑得朝着自身暂居的房屋走去。
说是房屋,本质上是靠近城墙的一处草屋。
前日开封城中刚下过一场大雨,导致草屋中积水多处,要不是那一日风不大,恐怕草屋的盖顶都得被掀翻。
回到草屋中后,周渭强自按捺住内心喜悦,他伸手收拾起屋内的狼藉。
就在周渭在屋内忙碌时,他听到了屋外有人在呼唤他的名字。
因不知是何人,周渭直接走到了屋外,他发现寻找他的是一名吏部官员。
由于周渭方才在清理屋子,当下他的身上满是泥泞,就像一在田间辛劳的农夫一般。
在确认过周渭的身份后,吏部官员拱手恭喜道:
「今日起,你就是朝廷的秘书郎了。」
秘书郎?
是那居于禁宫的翰林院之中,时刻为天子参赞机谋的秘书郎吗?
渐渐意识到秘书郎一职带来的荣耀及权位后,周渭不免大笑起来。
衣服脏污如农夫的周渭,在自己身前肆意大笑,若换做以往,这名吏部官员定会面色不豫。
但今日他不敢。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朝廷的格局要大变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