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沈命(1 / 2)
第123章 沈命
汲黯出朝。
作为孝景帝时的太子洗马,伴朝也有二十多年了。
在汉家为臣,难得的是善始善终,汲黯,难得。
没有什麽过人才能,一腔孤勇丶恺切直言,敢于经常不避犯鳞之罪,直言进谏,的确匡正了陛下不少过失,颇有古贤之风范。
却抵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陛下面前,汲黯对外主张和亲,对内为民请愿,属于保守派,但在上君面前,汲黯或许不够保守。
借卿大夫头颅邀买关东黎庶之心。
连保守派都认为太保守了。
既不够进取,又不够保守,汲黯这个「镜子」,便没有了作用。
右内史丶东海郡太守,同是二千石官员,但一个是京兆尹,一个是偏僻海郡,权力又如何能一样?
在大殿之中,汲黯的兄弟汲仁,就是长安之夜打开鼎路门的守将,如今已经进为水衡都尉,汲黯的外甥丶中尉司马安,望着兄长(舅舅)退朝,微不可察叹了口气。
汲氏一族的崛起,十数个在朝官员,是从汲黯为始,那是否会由汲黯而败?
谁又说的清呢。
现在的汲家,不说完全投靠了太子宫,偏向肯定是有的,以上君的宽厚,保汲氏两丶三代富贵不难,再长,就只有天知道了。
死了个卿大夫,退了个卿大夫,宣室殿中的气氛逐渐凝重。
关东盗情的问题,这才仅仅是个开头。
中丶外两朝的酷吏们知道,如果再不开口,等上君开口,帝国可能就要彻底转向了,酷吏政治很大可能完全消失,那麽,他们也就该死了。
身为皇帝用来咬人的狗,酷吏必须要得罪很多的人,乾的时间越长,积攒的仇恨就越多,仇家也就越多,一旦上君放弃酷吏,墙倒众人推的形势就会立刻出现。
以前的快意恩仇,想搞谁搞谁,都会报应到他们的身上。
「上君,臣有禀奏。」
左冯翊义纵走入了大殿中央,恭声道:「关东群盗,时而聚众为乱,时而散亡山林,究其原因,是地方官吏没有尽到捕盗之职,而地方刁民又与匪盗互通有无,故此,臣以为,当责问地方官吏丶切断盗丶民联系。
臣请派遣中央属官手持天子使节和虎符,前往地方监察督捕郡丶国盗贼,准许调遣郡丶国兵力,问责从二千石以下大小各级官吏,直接拥有地方上的生杀大权,凡郡丶国有盗贼,没有上报贼情或者抓捕不够数量,无论是什麽级别的负责官员,都当死罪。
而一郡之中,凡与盗贼有过任何交往的吏民,也要当诛杀,臣称之为『沈命法』。」
熟悉的感觉,熟悉的味道。
义纵丝毫不掩饰威厉丶杀戮丶株连之心,防地方官丶民甚于防盗。
抓不到盗贼,是地方官吏能力不行,也是地方百姓私通盗贼,总之,官丶民丶盗,都是朝廷的敌人。
沈,没也,敢蔽匿盗贼者没其命也。
哪地盗情不息,就要了哪里所有人的性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