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贵贱(1 / 2)

加入书签

第122章 贵贱

血淋淋的头颅。

端上了殿。

中丶外两朝公卿丶将军丶列侯丶宗室大臣都有浓郁的不适感。

成长于酷吏政治之下,大殿里的朝臣哪个都称不上良善,但这时的心态就是很微妙。

物伤其类,不外如是。

「传首关东。」

少主声落。

杀人从来不是目的。

借郑当时及全族的脑袋,是为了彰显大汉储君有解决群盗问题的决心。

「上君。」

右内史汲黯闻声走入了大殿中央,谏言道:「主爵都尉为卿大夫,昔为国之栋梁,理当留有全尸。」

两朝朝臣默然。

郑当时之死原因复杂,但同为人臣,又是多年同侪,连死都无有全尸,要受关东万民唾弃,不免有几分不忍心,也担心自己死后如何。

汲黯的话,是说到他们心坎里了,对直臣的观感忽然了些许改变。

「右内史此言差矣。」

御史大夫张汤降贵下场,「郑当时为楚国忠义之臣,非我汉家忠义之士,阴险狡诈离间我朝君民,纵使千刀万剐难尝其罪,传首关东,理所应当!」

「御史大夫已是公大夫,为何事事仍是酷吏之风,玩弄巧智驾御他人,不愿自重身份,岂不怕有朝一日身败名裂?」汲黯叹息道。

酷吏的侍君术,自成体系。

当年,张汤凭藉着处理陈皇后巫蛊之案,得以晋升为廷尉卿,那时陛下正倾心儒学,张汤就假装敬慕儒家大师的样子,尊重董仲舒丶公孙弘等人,任用千乘人倪宽担任奏谳掾,力求为所有审判案件找到儒法的佐证,陛下想宽解的人,解释为轻罪,陛下想处治的人,就解释为重罪,大汉律法的解释权,俨然在张汤那。

除此之外,张汤为博名声,也真能做得出来,一有空闲,无论寒暑丶风雨无阻前往公卿大臣家中问候拜访。

迎合陛下所想丶迎合陛下所好丶甚至连陛下近臣都迎合,怎麽说呢,好像一条狗啊。

汲黯本以为张汤进三公,会逐渐自重身份,但没想到分毫无改,张汤过去怎麽迎合陛下,现在怎麽迎合上君。

不惜站在公意的对立面。

汲黯不认为张汤会有好下场。

闻言。

张汤笑容不减,你说我不了解官场,我说你不了解酷吏,酷吏,就是一条不归路。

「若有右内史所说那日,我不求其他,但求一丈黄土埋身即可。」

汲黯在张汤身上从未讨到过口舌之利,只好绕开张汤,继续谏言道:「臣以为,传首公卿头颅,讨好黎庶之事不妥,上君万乘之尊,岂能纡尊降贵讨好庶民。」

之前陛下施行酷吏政治,热衷用严刑上邀主功,下慑吏民,以致今日关东局面,但是,自古天子不认错,接下来移风易俗即可,又何须以卿大夫的头颅邀买庶民之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