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4(2 / 2)

加入书签

推门而入,只见一个身着素色长袍的男子背对着门站在书架前,身形挺拔如松。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来,面容清俊却带着几分憔悴。

"林妹妹?"贾琤显然没料到会是黛玉来访,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卷,"你怎么来了?身子可大好了?"

黛玉福了福身:"多谢琤表哥关心,我已无碍。听三舅母说你在整理五嫂嫂的诗稿,我...我想来看看。"

提到亡妻,贾琤眼神一黯,心中更多的是愧疚,却很快掩饰过去:"是啊,她生前最爱诗词,留下不少手稿。我正想找人帮忙整理,你来得正好。"

黛玉走近书案,见上面摊开着几页娟秀字迹,正是贾琤之妻西宁郡主的诗作。她随手拿起一首,轻声念道:"'春风不解离人恨,犹送花香入绣帏'...五嫂嫂写得真好。"

贾琤目光温柔地注视着那些字迹:"她总说你的诗才在她之上,若能得你指点一二..."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页?不?是???????????n??????②?⑤?????o???则?为?屾?寨?佔?点

两人就这样一页页翻阅着诗稿,时而讨论某句的妙处,时而回忆西宁郡主生前的点滴。不知不觉,日已西斜。

"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黛玉起身告辞。

贾琤亲自送她到院门口:"今日多谢妹妹。这些诗稿...若你得闲,可否常来帮我整理?"

黛玉看着他诚恳的眼神,轻轻点头:"好。"

回荣国公府的路上,黛玉心中五味杂陈。贾琤的温文尔雅、稳重可靠与宝玉的任性跳脱形成鲜明对比。更重要的是,贾琤尊重她的才学,视她为平等的交流对象,而非需要哄劝的小女孩。

"姑娘想什么呢?"紫鹃见黛玉出神,忍不住问道。

黛玉摇摇头:"没什么,只是...宁府的海棠开得真好。"

紫鹃担忧的劝道:“姑娘若是喜欢,不妨找个地方歇一会儿,多观赏一阵?”

黛玉摇了摇头,“不必了,咱们回荣国公府。”

回荣国公府后,黛玉不去管耳边传来的的风言风语,宅在潇湘院里享受着难得的安宁。

这天,*荣国府的花园里,春意正浓。黛玉独自站在梨树下,看着满树白花如雪,却无心欣赏。

"姑娘,外头风大,仔细着凉。"紫鹃轻手轻脚地为她披上斗篷,眼中满是担忧。

黛玉勉强一笑:"不妨事,我只是出来透透气。"话虽如此,她纤细的手指却无意识地绞着帕子,指节都泛了白。

雪雁从远处走了过来,黛玉转身望去,只听雪雁回禀:“姑娘,刚刚宁国公府三太太身边的丫鬟来来了,三日后宁国公府设宴,三太太特意命人送来帖子,邀您同往。”

“既是三舅母相邀,且将帖子收好,三日后赴宴。”黛玉应下后,雪雁将请帖收好,只等着三日后赴宴。

三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