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65 章 · 第 165 章(2 / 2)

加入书签

天气一日热过一日,去年整个春夏都少有雨水,今年则雨水充沛,田间青苗蓬勃生长。

渐渐进入五月。

各地蝗虫纷纷孵化,幼虫刚爬出卵就被每日巡逻的农人发现,一日之内就上报三级,从里正奏报到了太守案头。

陈昭刚开春就下了死令,哪个官员负责的地方形成了蝗灾,从里正到太守,所有人都要三族祭天。

为了取信于官吏,陈昭还特意抓了几个贪污赈灾粮食的官吏,把冀州各地官吏都召集到邺城,向他们展示了一下什么叫做三族祭天。

不少胆小的官员回去之后连做了半月噩梦才缓过来。效果也很明显,各地太守县令恨不得连自己八十岁的亲爹都派出去巡逻田地。

巨鹿太守李邵正在午憩,忽闻属吏来报发现蝗蝻,连滚带爬滚下了床榻,趿拉着鞋就往外冲:“快!速调鸭兵剿蝗!”

天光未亮时发现的蝗蝻,日暮时分李邵已亲临现场。他怀里抱着已经翻烂的治蝗虫书,生嘶力竭地指挥着:"速令各县押送鸭群!再挖壕生火!"

见胥吏们手忙脚乱,李邵急得直跺脚:"混账东西!昭侯颁发的治蝗章程都没读过吗?蝗虫喜欢亮堂地方……”

李劭着急来回穿梭,见谁动作慢了上去就是一巴掌:“事关我家三族……关乎万民安康,尔等快些、再快些!”

冀州、青州、徐州,乃至还未彻底平定的

兖州,各地官吏都提心吊胆,无数鸭子被运到各地……

一月过去,风平浪静,陈昭才松了口气。

蝗灾一般会有两波,分为夏蝗、秋蝗,夏蝗五月起灾,六月最盛,夏蝗啃食青苗,危害最烈,若夏蝗未彻底扑灭,蝗虫产卵后可能会在八月入秋爆发第二次蝗灾。

六月未能成灾,就算安稳度过了。

“命各地将鸡鸭送往与其他诸侯地盘相邻的郡县。()”???慧????絔?

???煑?N????垇殆?羕虎?肁?綆?祙?腜??癑????虎?垇?偛??彎???癑?し??艙祙??N?婗驛?筟杢??

?癑???葶澂?豔?譎????葶婐??

癞?し?復????????敧葶?垇?偛??腜癞??????????腜綆???垇??瑓虶?慎??蕑??兢浰???羑??繰?

?癞店??し????婐鹛譎葶杲?

獑?獞齓葶劗?橭n孏?N????衭?虎?

瞍???し???湭瞍N???葶酎??????譓敧?垇殆???????葶艗?瞘??楒?鵧?兢?鱑ふ?劗??????屏冟襼?

奛??鶁????ふ???牞?葶???住?院?“???——恏__????()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几滴浑浊的泪珠顺着他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

去岁远在徐州的妹子孙酒妪给他寄了书信,说今年还会有蝗灾,让他养鸭子吃蝗虫,孙老叟将信将疑养了五只鸭子。

此刻那些鸭子正徒劳地扑腾着翅膀,在蝗群中显得如此渺小。五只鸭子哪里够?一人之力如何够?

“没了、都没了。”孙老叟身侧,是他的儿子和儿媳,二人抄起衣裳,试图多扑几个蝗虫。

“早知今日,当年就该跟着昭侯走啊!”老人捶胸顿足,声音嘶哑,“原以为董卓那恶贼死了苦日子就到头了,谁知道,咱们后面还有受不完的罪啊……”

他只恨自己当年舍不得自家祖上留下来的这二十亩地,没跟着昭侯一起离开洛阳。去年那么大的旱灾都挺过来了,卢公生前发的麦种才刚抽穗,本以为苦日子终于熬过去了……谁知道熬过旱灾还有蝗灾。

“大勇,带着你媳妇逃吧。”孙老叟突然抓住儿子的手,指甲深深掐进儿子的皮肉,“去投奔昭侯去,你们不能和我这把老骨头一起饿死啊。”

大勇扑通跪下:“爹!咱们一起走!”儿媳也跟着跪下,三人哭作一团。

“洛阳离徐州好几百里路,我这个老不死哪能走的过去。”孙老叟抹泪,“我死也得死在祖宗留下的田地上。”

孙老叟不知道昭侯已经打下了兖州,也不知道洛阳到徐州不仅几百里路……他只知道,逃难路上少一个人就少一张嘴。

没有人号召,没有人领头,越来越多的流民抛家舍业,踏上了往东走的路。

没人知道他们心心念念的昭侯治下是不是也有蝗虫,他们只记得,当年董卓作乱,他们没饭吃,是昭侯发粮赈灾。

还有卢公,可卢公已经死了,大汉天子给不了他们活路,他们只能去寻找他们仅知的活路。

【作者有话说】

攸长子缉,有攸风,早没。次子適嗣,无子,绝。——《三国志·荀攸传》

昭昭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昭昭好!

——

评论前一百小红包

————————————————————————

分享文件:

本文档只用作读者试读欣赏!请二十四小时内删除,喜欢作者请支持正版!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x\h\w\x\6\.c\o\m(x/h/w/x/6/点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