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 · 第 166 章(1 / 2)
第166章·第166章
洛阳城门日日都挤满了出逃的庶民,乌泱泱宛如一片厚重的黑云,天上则满是黄云,蝗虫嗡嗡振翅,合着满城的哭声。
流民聚集,先前剿过一次匪的关中各地,又悄无声息冒出了成群结队的匪贼。
崇德殿中,百官肃立。
如今是刘协亲政,虽说这“亲政”二字,也不过是徒有其名。天下诸侯各自为政,天子能号令的,不过关中一隅。
大司农朱儁声音低沉,将关中蝗灾情况一一禀告。
刘协身材已经抽条,此刻却仍显得单薄。他手指紧攥着龙椅扶手,指节泛白,声音落在殿内:“朕记得去岁朕已下旨督促各地防范虫灾了?”
刘协心中还残留着些许对当年从董卓手中救下他的陈昭的感激,去岁陈昭送来治蝗书之后,刘协也发下圣旨命令各地防范蝗虫了。
为何蝗灾还如此厉害?
太尉杨彪和朱儁对视一眼,双双无言。
这世上哪里能有一道圣旨就能解决的事情?陛下颁布圣旨,百官再督促一遍麾下小吏,此事也就过去了。
至于到底有没有人把这当成要紧事做?养鸡鸭要花钱,让百姓去找蝗虫卵也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做成的事……更重要的是,朝野上下没人真把小皇帝当回事。
杨彪感受到身后派系官员投在他身上的催促视线,向前一步道:“启禀陛下,蝗虫乃是天灾,各地乱臣贼子作乱,上天才会降下蝗虫惩戒世人。天灾来无影去无踪,实乃防不胜防。”
刘协从未见过蝗虫,更不知蝗灾如何形成,闻言迟疑片刻,终究还是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他曾在宫中翻阅过历代诏书,依稀记得大汉数百年间,每逢蝗灾,皆以“天谴”论处。那时,往往由三公之一引咎辞职,再行祭祀,以求平息天怒。
“太尉以为……当如何赈灾?”刘协声音极轻。
杨彪沉默片刻道:“国库空虚,存粮无几。陛下可下诏令百姓节衣缩食,再以身作则,缩减宫中用度,熬过今岁,或可盼来年转机。”
刘协听着这话觉得耳熟,好像去年旱灾之时他已经听过了一遍一样。
“莫非国库连宫中的粮食都供应不了吗?”刘协愣了一下,下意识追问。
他过得最苦的时候就是在董卓手下苟且活命的那段时日,可董卓虽然残暴,却也没穷到在衣食上短缺他。
这话实在不像是什么英明君主能说出来的话。
百官之中有人悄悄掀起眼皮瞥了刘协一眼,心中暗暗有了成算。
下朝之后,议郎董昭匆匆回府,思索自己该找何出路。
小皇帝不知道庶民饿惨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做过县令、又曾追随过袁绍的董昭却很清楚流民能干出什么事情。
洛阳城再惨,也有富户和国库在此,流民也不全是傻子,定有人能想到高官富户家中和国库之中有粮。
到时候流民凝聚成匪,
跑路了,他们这些人可跑不了。杨彪有心想要训斥吕布两声,又想起吕布那叛主不眨眼的战绩,心里一虚,又把训斥声咽了回去。()
“?艙問?絙?”桧機?虎?饘??羕??肋???偛襛煓??
◆金玉满庭的作品《[三国]我,呼风唤雨》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董昭见时机已到,眼珠一转提议道:“今曹操在并州,兵强马壮,太尉何不请陛下下旨,宣其入朝,保护天子?”
杨彪才猛然想起曹操来,他与曹操上一次相见,还是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那时候的曹操,还是大汉忠臣。
更早时候,那时自己任京兆尹,曹操初举孝廉入京,还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郎官。算起来,曹操还是他看着长大的。比起出身边关,还有跟随董卓这个污点在身的吕布,显然曹操更能被算作自己人。
“老夫这就去请旨。”杨彪挺直佝偻的腰背,朝宫城方向疾步而去。
董昭顺利成了送旨的使者。
曹操听闻天使前来,亲自出门相迎。董昭见了曹操,也不端天子使者架子,而是恭恭敬敬向曹操行礼。
“董昭传天子圣旨,请明公发兵洛阳,护卫天子。”
曹操将董昭请入坐席,细细询问洛阳如今状况。
听闻有吕布镇守洛阳,曹操眉头皱了皱,董昭注意到了曹操情绪,笑道:“吕布曾是董卓麾下走狗,又曾杀先主丁原,此等人谁敢用之?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此齐桓公尊王攘夷旧事,天下皆敬之。”
“公仁当请上座。”曹操听到董昭这一番话,起身走到董昭身边,“久闻公仁之名,今日一见名副其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