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会战之前,先退三次。(2 / 2)
而她本人坐在长满苔藓体型堪比坦克的公牛身上,张望武家军的盾牌阵列。在这位森林女王的脚边是密密麻麻流动的「灌木」洪流。
这股洪流是两千多个中型树人,两米高的个头上,顶着一个腐烂树桩作为头,挥舞着还算结实的木头手臂,咯吱咯吱,如同泥石流中木块碰撞一般,向前冲。
森林女王领导的这支部队,也是前锋,在她的更后方,森林中巨木正在缓慢的迈步,丛林中树叶都在摇摆,为远古丛林之主的到来,而鼓掌。
回到宣冲这边,鸦人们率先发现了这股大规模敌袭。于是乎南征的武家军立刻变阵转为防御姿态。
三刻钟后,当「品」字方阵列队,「灌木」组成的洪流抵达,开始冲击这一块块「礁石」。
武家军前排的盾兵们挡住了木锤一样树枝砸击,但是长矛戳击并没法对这些浑身硬邦邦的树人造成有效的杀伤;
于是乎阵型再一次变化,原本百人大阵列,分散成了二十人盾枪兵组成的小型阵列;阵列分开,「树人」洪流就如同水渗透进入「石头」颗粒一样,进入这些缝隙。
而树人先前的冲击被大阵挡住了,现在却冲不动这些「石头」颗粒。
两个小军阵中,两组长矛从左右戳定住这些树人后,拿着开山刀的部队则是冲出来快速砍断树人四肢。
羲人族的兵团在厮杀中逐渐占据上风。
…砍木头…
羽族女王方面,大约两到三百名弓箭手试图掠阵,但是被文四亭骑着插翅老虎扑了个正着。老虎扑杀时,十来个羽人站在一块,被冲飞得七零八落。要是正常的大爻甲士,插翅虎只能扑四五个,但是她们身体太轻盈了。
随后大地上传来隆隆的震荡声音,文四亭的重骑兵队冲过来了,这一波冲锋彻底断送了羽族们用弓箭手远距离投射干涉战场的可能。
当火犀骑兵将羽族冲得七零八落,转过头来冲击灌木树精后,武家军盾阵周围的危机也随即解除。
在这一战打完的半个时辰后,远方传来哗哗大树倒塌的声音。
三丈高的巨树人和那些两人高的中等树人正在哗啦啦赶来。
宣冲看了看前方队列,下达命令:再度撤退,法师断后。
随着法师开坛做法,借来一阵北风,随后武家军点燃潮湿柴火堆,让烟雾朝着南边树人赶来的方向刮去,然后丝毫都没有任何留恋,拔腿就跑了,撤离到北方三公里外。
而北边三公里外的草棚中刚好有水源和柴火,可以稍作休息。
这两条腿跑得就是比慢腾腾的树人要快,而打完就跑,这颇为刺激。
…游击…
树人在浓浓烟雾中赶到现场,看到了焦黑的本族尸体,发出了密集震颤,由于它们没有嗓门,所以只能低频震荡树枝来表达愤怒。
至于死掉的羽人们,树人用藤蔓对着倒在地上的尸体插入。
很快这些尸体就发芽了,不出数天,这些尸体就会变成小树魈。而一旁的羽族们默念颂歌,对于他们来说,这属于本族人死后重新开始。
一个最远古的松树人走上前,他每一步落下,根系触须都在土壤中扎入。它来到了武家军的车辙前,一根根枝丫触须渗入大地,而后举起木头巨剑对准北方。
远古树人那沧桑木枝开始鼓震,后面树人们继续朝着前方迈动。其中一些树木不得不抽回了刚刚插入土壤,试图吮吸地下水的根系。
在三公里外,宣冲感应到了铃铛叮当作响,确定树人是追过来了;但是他并不急,让大部分部队依旧休息,派遣门下督带着好手到前面对抗。
…退,退,退…
一个时辰后,当树人距离宣冲这支前锋部队只有五百步时,宣冲再次选择撤退三公里,开始休整。
这时候那边好不容易乱哄哄完成集结的树人部队再一次挪动起来,与武家军挪动过程中,各个队列方块令行禁止相比;这些树人之间的行动,简直就是一团牛皮糖:竹人,穿插在了柳人身上;而柳人柔顺的枝杈,又挂在了柏人身上,这批流动树木相互挤压剐蹭倒还好,却让原本混在巨树上随行的羽人遭罪。
相对于树人粗糙可以无视摩擦,坐在树枝上的羽人的血肉可是禁不住在树木之间碰撞挤压;其身上携带的长弓更是禁不住这样破坏,不少受伤羽人不得不落后了。
而羽人,恰恰是这批树人军团的远程射击力量和机动追击部队。
宣冲队伍第二次撤退后已经是凌晨,斥候确定敌人还在路上,宣冲下令军中抓紧时间休息,等待明天早晨的战斗。当然这一过程中,宣冲和军官们一夜没睡,值班观察着敌人的动向。
到了第二天清晨,露水挂在枝头的时候,哗啦啦的木头碰撞声由远及近传来了。
宣冲命令全军准备,就在大家认为即将战斗的时候,宣冲再一次下令撤退,全军整装待发,在刚刚赶到战场的树人们面前,再一次表演了一次有序退场。
这一回是真的退到了一开始武轰建议以逸待劳的道路上了。
而略有疲惫的武家军前锋部队都似乎听到了,树人们咯吱咯吱的咆哮声音。原本沉重的步伐变得轻快了!所有军士们大致明白武飞思路。
这群树人的速度本来就慢,结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前来会战,却被甩了。
当然每次被甩的树人们只能咆哮中,继续挪动身子。
在树林中,树人长老们发生了争论。但是为首的树人长者「十八公」回应道:「本身就是要拔除北方羲族在北边建立的城池,所以现在就直奔城池而去。不要理睬这只狡诈的羲人族部队。」而其他的树人长老们则是否定,「如果依旧是以那些城池为目标而行军,那麽这只羲人族部队再度咬上来怎麽办?必须得先解决这个难缠的家伙。」
注:停驻滩那一线的营寨,都是建立在几百年前那些被摧毁城池上,毕竟按照风水学来说这里建城最好。而对于树人们来说,进攻那些城池的记忆,都藏在它们的年轮中。本来树人们的作战计划就是要再拔一次的。
然而这一次,宣冲想要主动挑选新的战场。
宣冲带着部队在早上九点时返回了阵地。而在返回前一夜,此阵地上民夫得到命令连夜强化阵地。其他撤退回来的部队抓紧休息。
宣冲吞了一大口碳酸饮料,在大帐中开始展开沙盘,这一回是真的准备进行决战了。
…战法来源…
宣冲:春秋时期,有一个成语叫做「退避三舍」,在千百年口述中,变成了「晋文公回报当年楚王知遇之恩,在战场上不断谦让,最后迫不得已回击」的美谈。
当然听到这个解释自小就感觉到膈应,因为自己看的同一本书还有另一个典故,宋襄公不愿意偷袭楚君为天下笑。告诫大家战场上不要搞形式主义,怎麽退避三舍地「谦让」就成了美谈了。
当然在亲自带兵后,宣冲突然悟了!这哪是什麽谦让,如果真的是谦让,就不要陈兵对峙。晋国既然把兵带上来了,就是最大不礼貌。
楚国必须考虑到晋国军团的存在,尤其楚国当时北上属于客军;晋国军团的存在,代表着周边小国是不会为楚国提供军资。
并且退却三十里这个数字非常巧妙。即楚军稍有弱势,晋军也可以急进三十里,那样典故记载就不会谈论晋文公还人情的歉然了,而是晋人的精明能干就会和宋公的迂腐形成鲜明对比。
晋军所谓退让,不过是捞女在节日中,接受转帐前,虚情假意地谦让。
当晋楚两军均出现在对方视野中,楚军就相当被动了,晋国采用的是「曹刿论战」时的赖皮方案。按照春秋礼乐,两军约架三鼓后就必须开打。晋军是在耍赖,硬生生拖着楚军不断跑。
而如果楚军在晋军第二次后撤时,感觉疲惫了想要撤退,晋国绝不会就此罢手,而是趁着楚军疲惫,立刻发起进攻,美其名曰不能像宋襄公那样迂腐。
即当年楚军最佳策略,应当是大将子玉听从楚王的劝说,不去找晋军打这一仗。
眼下对于树人来说,当完成对宣冲的战役锁定后,就不能停下它们根须,只能不断向前爬。
宣冲之所以前突十公里。是因为宣冲发现了树人部队已经赶了一百公里的路。如果让其赶到最后十公里休整好后发起进攻,那就让树人占据主动。
所以宣冲选择让三分之二的部队留在决战点,自己带着先锋迎上去,且战且退;通过短暂接触把树人部队最后这十公里的节奏打乱了。
正如同斗牛士在疯牛前面抖动红布,看似凶险但是掌控了疯牛注意力。
旁白:树人主力部队防御高,耐强弓射击,但是缺陷就是怕火。在大军连续两次挪动过程中,根系都没有扎入地下好好地吸一口水。
此时已经是风乾物燥,利于火杀。并且不同树木在先前急行军过程中,相互摩擦挂断一些枝条。这些枝条挂在其他树木上,已经如同乾草。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