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9章 会战之前,先退三次。(1 / 2)

加入书签

第199章 会战之前,先退三次。

统正历1年8月。决心南下前,宣冲返回了一次灵江四郡。

此时四郡不少农田中培养着豆苗,而在水利作坊那里是正在新建的榨油机。

至于更远处是饲养牲口的地方;大军所用的军马现在在这里人工育种,母马们在温暖的地方开始一胎胎的下崽。在道路上可以看到放牛娃赶着一百多头大大小小的牛马。

由于南疆本土消耗不了那麽多粮食,运输到北方的成本又太高,还不如让移民过来。但目前移民不配在灵江四郡这片已经开拓好的土地上过好日子。浱州的工厂中需要工人,而在更南边殖民站点,宣冲的不世之功更需要这些移民奉献。

宣冲一直是在想着如何让粮草本土化应用。

消耗粮草最大的项目是战争,但是战争是不可能持续进行的。

例如雍鸡关外和奋行城那边,军士们开拓的田亩在早些年是靠着补贴来收购的;但随着战线推到灵江后,补贴已经停止了,现在全部改成桑田丶棉花田等高价值种植园。

而灵江四郡也不是前线,谷物的价格也一年年回落,多亏调控得当,及时地改成豆田,才不至于让农夫们因为谷贱所伤。

至于未来「停驻滩」后面商路上这一溜串新开出来的农田?随着大军离去,其配套农业量也会产生盈馀。——所以必须思考军事行动结束后,这些为大军供应物资的当地产业,如何维系的问题。

宣冲的治理团队把这些未来超前的问题都纳入「治理范畴」。而这就是近代化治理的特徵。

近代化就是工商大规模促进生产提高积极性。而「积极性」到底是怎麽提高?

宣冲前世那帮「经济学」专业,纯纯把这个专业问题变成了「宗教」。一帮经济专业不实践,不调查,而是传教一样鼓吹某些大能理论。

宣冲则是按照军方后勤思路,建立经济学。

宣冲会统计每一个为「大军生产供应」负责的基础家庭,宗族,乃至商团。精确计算这些单位在生产每一项军需物资时随着价格波动的可能盈亏。

现在宣冲的行政部门的任务,是要确保军事行动结束后,军用市场萎缩,这些负责生产的民间单位,依旧保持该地区「生产链条」的运转。

宣冲:别等到再次需要用兵的时候,才来找当地的粮草,武器等供应链;那些供应商们因为老早就赚不了钱,就找不到了。

近代化之前,全世界封建贵族们的治理中,都缺乏这套「产业调节理论」。

宣冲历史总结:所有王朝开国时期军事能力非常强悍,但是随着放马南山后,再次遇到一波军事挑战,陡然动员起来,老大帝国如同高血压猛然起身,出现中风。

中期王朝集结大军时大量军用物资短缺,以至于要对中小生产家庭进行杀鸡取卵的徵收,纵然战争打胜了,内部大量破产家庭会立刻给王朝制造不稳定,进而走下坡路。

只有步入近代化后,有意识地保持「战略产业」稳定,王朝中期的「动员危机」才会减缓。

入门这个领域后,宣冲发现前世相关知识经验压根不能用。

因为在自己需要经济理论解决问题的时候,发现前世那些个「经济学名列前茅」的商学院都在外国,依靠着名声散播大量垃圾信息。

真的抄他们的经济理论,来解决目前军事经济和生产经济过渡的问题,宣冲觉得自己洗洗脖子等着别人来砍吧。

话说宣冲前世西方经济学,相对于一百年前出现了重大倒退?这就不得不提某个「流浪族」错误的商业思维侵入。

在这场「思想入侵」前,全球经济学还是很正常,西方是对商业「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东方是「雷霆雨露皆天恩」,即军事征服后,为了统治,在经济上维持稳定,一定程度上可以惠及当地。

宣冲:我方军事征服一个地区,结束军事行动后,为军事打造的产业链,依旧能造福当地。哪怕造福的对象,是原本军事对抗的敌对势力的人民。

宣冲目前对荆棘岭的战略也是这样,不仅仅要打,还要建立「互惠」机制。宣冲现在在北边打造园圃,给移植过来的树精们供应肥料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即现在农田农户们改种的「豆饼」,恰恰是荆棘岭树人们能够消耗的产品;而宣冲这边也解决了「军事产能在战后维系」的问题,属于两难自解。

未来当己方势力成为当地不可缺的一环后,可以用经济筹码。替代军事筹码,来解决当地问题。

「流浪族」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一直是在流浪,其商业是不考虑「惠及」他人。

这种流浪千年的智慧:「我在商业上占据优势,是我优等,我优等后就能搞死你。」「恩惠你,向你证明,你需要我?不存在,我发达了,我不需要你,你应该死。」

宣冲:不向别人证明,「这地方需要我」,那铁定是要流浪;而这一次我远征南边,要对各个势力证明我方是维系这里经济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一方。

申万顷从宣冲的营帐中领着令牌出来后,立刻成为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岭南多家豪族势力,发觉申万顷即将变成「热灶」,准备添柴火了。一封封书信在各大世家中穿梭。未来草还丹环节,就得看着此地的太守了。但是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豆饼」「根瘤土」这些新型的产业。

…大战将起…

统正历1年10月4号,在发现树海集团主动开始大规模集结后,宣冲也命令后线大军休假结束,集体赶过来,主动迎接会战。

当黄泉柳,万针松,蛇栖竹从树海中不断地汇聚,乘坐热气球的鸦人哨兵了望到了敌人动向。

先前还在吼着要纵横树海的诸多声音,现在变成了草木皆兵的叽叽喳喳。

嗯,这里十万树木的确是十万兵。

宣冲在停驻滩现在汇聚的兵力一共是五千五百六十七人,还有一万六千八百多人的商队武装负责守住港口和城市。

宣冲粗略地估计了一下,这些树人和森林羽人的兵团数量至少是己方的三到四倍,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由于树人本身是光合作用不需要补给,所以比当年黑潮规模还要大。

在战略会议上,宣冲叙述到:「如果让这麽一大批兵团直接攻击我们的壁垒,我们纵然能够防御下来,但是会有不少损失;敌人战和退都是自由,具有主动权。」

宣冲在地图上重点确定了多条河流,并且标注。

「树人是可以通过河流来获取矿物质,然后通过融合其他树木修补。」宣冲在士官们会议上强调这个要点。

说到这,宣冲把手指向前一指,把会战地点挑到正前方。「而在此处,缺乏水源,庞大树木集群聚集后,由于蒸发量不够,必然会主动与我方决战,我军抢占这里,背靠一处天然泉眼。就能掌握战局主动。」

宣冲完成讲解后,诸多士官们进行补充后,全军开始了突击。

当树人嗡嗡地摇晃枝丫,朝着北方「黑暗军团」壁垒前进。武家军步兵们使用开山刀,以及破障斧,不断在丛林中开路。

最终,武家军第一营一千五百人,作为先锋兵团比羽族斥候队伍要早那麽个三天,抵达了预定战场。并且抢占了视野最好的高地。

…树海第一次遇到了正统兵家…

几个时辰后,后续第三营和第十营,三千武家军赶到。

在高地上,宣冲看了看地图,命令将现在盘踞的地点让给后续部队驻扎,休息好的先锋军继续前进五公里。

对此士官不解,武轰则作为代表询问道:「大人,为什麽我军不以逸待劳?」

宣冲在地图上规划好沿途设置的一系列只有草棚的补给站后,敲了敲桌子,示意一旁的学生说。

武锐得到命令对武轰道:「就是为了以逸待劳。」

五个时辰后先锋部队再度急行军,军团两翼维持着一百到三百规模的骑兵部队,而在主阵行军中,远程部队交替掩护,重盾步兵在前方守护。全军只携带三天的压缩乾粮。

在这个阶段,丛林中一些巨大鹰隼飞了过来试图阻击;但抬枪部队都是装好了弹的。随着这些巨大飞鸟凌空在前,一阵枪炮整齐轰鸣后,全部坠落下来。

而打完这一轮后,宣冲下令全军暂时撤退。

接下来,宣冲再派精锐斥候,确定敌树人部队还在路上,于是乎举着火把再度连夜前进五公里,终于作为先锋部队迎接赶来的荆棘岭混合兵团。

…两军相望…

在树人队列中,森林羽族女王,作为前锋追击撤退的羲人部队,她头上花冠此时都已经收拢花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