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威震北方(1 / 2)
第130章 威震北方
昊国在渤郡留守的军力是五万兵马。赵诚计算过,依靠这些兵马,黄玉城,葫城可以互为犄角。葫城内部署的天舟舰队,依托此地海风,能够推动天舟舰队在天空上随时机动到黄玉城;而黄玉城的粮草则是可以顺着河流直接运输到葫城中,这个过程中黄玉城粮草充足,葫城保持着和外界的通畅联系,坚持个一年没问题。
但是赵诚百密一疏的是,由于留下来的部队过多,昊国在这儿的守将素栋是受不了激的家伙,遇到了城外货殖被打劫后,没有耐性整肃地盘内的巡查工作,选择出城和看不清深浅的对手浪战。
而赵诚更没有算到,他先前防范的某个家伙,会意外地从西边蹦到了东边。而这个号称武小雀的家伙,是最会踩对手痛点的。
回过头来看,大爻戍帝在一年前的爻算中,成功把武飞算出来,且在最合适的时候对着昊国的头放「当头炮」。
…武小雀放的火很烈…
黄玉城中,新上任的龙裔经略使昂明,正在看着山河地图上,骤然变色的民气。
短短十馀天,在他治下疯传的「屠龙令」,引起了各种骚乱。此时各个城池的大门在天没黑的时候就关闭,而外出运粮的商贩们,如果没有昊军通路,也不敢随意出行。
自此「屠龙令」不是嘴炮,而是正式开启,搅动了整个勃郡的民气。
渤郡内各个豪杰皆反后,昊国这条大鳄鱼,就相当于所在水塘中被武飞给污染了。
7月上旬,渤地东部葫城外围,从葫城这个港口城市出来的昊天兵朝着黄玉城跋涉,行进途中带队的队督来到各个大户和村落借宿。
过去呢,大家是「鱼水情」,昊军的爷爷们也就住店花点钱,平时在街上谁也不敢顶撞。
但现在出来后,发现十个有八个大户的路口题着反诗,且隐秘区域藏着贼人,对自己大军暗箭伤人。
追到当地大户门前,这些大户们尽管矢口否认,但是在这些大户院墙外角落,能看到自家军中遗失的铠甲散落的玉甲片。故,昊军的小队都神经紧绷。
昊军出兵时每当在傍晚缺水缺粮时,会就近选村子,然后把村内的人全部赶走后,然后才会放心烧火做饭。
然而这样把当地人赶走的做法,若是紧急行军来个一两次就罢了,但这日常巡防都如此,对当地人就是滋扰了。
昊军几日后发现夜间来偷袭的更多。活捉住两个严刑拷打,一个当场服毒自尽,而另一个则是对着昊军头目啐血水破口大骂。
昊军队督得知:其他昊国巡防队列侵入村落烧杀劫掠,他被迫流离失所,无路可活还不如袭杀了昊人去领取赏钱。
在刑房中,昊天队督对被他们逮住的爻人斥责道:你怎麽知道,每一个昊人都会抢掠?
反抗者:那我等没有反抗的时候,你们为什麽把我们都驱逐了呢?!
于是乎,这场问话终结了,反抗者被一刀结果了,而在数十日后,面对火枪攒射,这昊天普通队督,在中弹后也看到爻人补刀序列狞笑地朝自己走来,感慨「因果报应」。
「屠龙令」精准的引发了眼下昊国在渤郡的统治薄弱点。即两个族群缺乏信任。
…乌云和彩云并不在一个层级上…
7月中旬,武飞的兵团在占据渤郡西侧后,一边维持进攻性骚扰,一边进行练兵。一杆杆竹兵在乡下庄子中,被端着进行突刺训练。
东市军现在新增的兵员都是依附过来的地主武装。
武飞现在正为投奔而来的好汉们登记造册,将所有兵员的名字籍贯全部统计完毕后,领着这些良家子地主和族兵进行分离。
打仗是要靠纪律和组织能力。如果依旧按照原来的宗族纽带进行组织,那就是「民乱」级别的。
宣冲翻找历史资料:历史上很多次地方势力对王朝正规军的起义都是以失败告终。
例如李唐初期对河北起义镇压,亦或是后来金丶元占据中原,清初当时军事集团对占领区起义的扑灭,以及清末的拳乱。这就是起义军没有完成「正规化」,最后只能失败。
但是历史上同样有成功的,如南宋初期差点直捣黄龙的岳家军,以及朱元璋脱离红巾军后独立建制。其特点就是,将起义军内部各种宗族论功体系给格式化掉,换上统一的论功体系。
将起义军「正规化」,这里面有复杂的政治操作。兵员名单审核是一切的开始。
接下来,在「格式化」前,要对投效的宗族进行政治权利补偿。以换取他们对宗族兵丁的指挥权。
在茅草土炕上,武飞是和这帮宗族头目们一起聚成个圈坐着,身后亲兵端着黑板,讲解有关「军队」和「地方维持」这两大不同体系内的权责。
就在黄玉城等大城市中昊军因「屠龙令」感觉到了城外是如坐针毡的时候,东垒城中,武飞对所有投靠来的乡族地主们,用海纳百川的姿态接待。
武飞在茅草土炕接受各方宗主的兵马,必然要给予补偿条款。即把他们纳入现在自己在渤地搭建的治理体系中。
武飞将每个宗族投效的乡族地主们也都按照一套「股份体系」公式进行记录,即在「初始阶段「,」小成功的阶段「,」大势已定「的三个不同阶段中,送兵,送粮,送器械,该获得什麽样的政治权利。
例如:初始阶段送一百人加入,和大势已定阶段送一百人加入,其政治贡献是不同,张飞对于刘备就是初始阶段,他投资几百人比后来马超带着凉州来投的政治权力还要略高。
武飞把练兵工作交给了士官,而自己真正在忙活的,就是为了兵事搭建一套合适的政治话语平台。
各个地主送来兵后,并不是送来就把人打发走了,也不是让他们直接进入大军领着他们的兵。
而是先按照名册轮流发一笔安家费,然后招呼这些新兵们进行不记名选举,选出一个责任人把安家费送回去。
这时候大部分领着自家来的地主就开始忙活这类「军中和乡里相互联络」的工作了,实际剥离了军中的操练关系。错过在军中「杀伐技」训练下涨威望的可能。
然后武飞拿出州府版籍,根据各地前来投靠宗族的情况,建立乡间的联络处,日后战利品的分配补给,也都会通过联络处转到乡中。
并且武飞做承诺,跟着自己,绝对不是当炮灰:乡老们可以挑选一些子弟进入帐下的亲兵队伍进行重点培养。其实就是士官预备小组。即军中上升通道。
在无形中,赶来投奔的地主武装的原头目被从组织中剥离,那些个淳朴良家子们进入了东市军体系下,重铸了「该听谁的话」「该遵守什麽规矩」。
这支过来投效的部队不像历史上那些大起义军一样山头林立。
原本这些地主们知晓自己打仗是不擅长。尤其是在进入令行禁止的大营后,更是被震慑的不敢多言。在确定大军能够保障他们投效后的权利,并且自家那些好枪棍的子弟,能从将军这儿找到门路后,喜笑颜开。
不是谁都想要在乱世中当草头王的。武飞打造」维持委员会「,让这些地主们觉得更适合他们的利益。
这些当地大族对自家是几斤几两那是清楚,大家先前也都在扶持本家人在山上建山寨。
如果真想当草头王,现在就自己单干了,压根不会带着人马过来。——况且,成王之路看起来收益很大,但是风险更大。现在跟着武飞这支朝廷的大军一起干,有保底收益,而风险恰恰是最小的。
…新建政治结构必要拥有对部分资源进行「价值优化」的能力…
在第一届」维持委员会「搭建成功后,武飞就分配给了当地大户们一个任务,那就是在维持会的框架下,将东市军先前围歼素栋后的大批俘虏处理掉。
这些昊军俘虏中,其队督之类的都被筛掉了,他们被下了「失明咒」,暂时失去视力后送到南疆交给昂日来调教。而一些异族俘虏,例如说矮人由于会打铁也被武飞收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