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5章 摸排!(1 / 2)

加入书签

第175章 摸排!

上面领导一般是要抓大方向,下面跑一线的刑警,除了按照领导指示,照办之外,还得着眼于细节。

细节才是破案的关键,老刑警们都明白这个道理。

领导们可不管你的办案过程,他要的是结果。

于是,县局的刑侦会议刚开完,何金波和章勇便凑在了一起,除了他俩之外,自然还有一半跑前线的老帮菜们。

「何队,您是市局副支队长,这半年城北分局破的案子,我们都是了解过的,侦破的很完美。对于眼下这个案子,您有什麽看法?」

何金波现在心里很痒,很想看看杨锦文的笔记,虽然看不懂。

但在这之前,他也得说几句。

「刚才的会议上,温局说的是有道理的,摸排社会关系是一定要做的。

在现场的时候,家属楼的住户反映,职工楼那边经常有人过来偷东西,这偷东西也就是踩过点,所以不管是职工楼丶或是化肥厂下岗的职工,都要逐一摸排。

另外,凶手是有备而来,不像是生手,所以咱们摸排王建的社会关系,最先筛的就是化肥厂有前科的职工,最好是一个都不要放过。

不是说看门的那个房中泰下落不明吗?首先就得找到他。

其次,就是寻找目击证人。我们假定凶手不是化肥厂的人,那麽他事先肯定有踩过点,我在家属楼周围看了一圈。

巷子外面是一条大马路,出去后都是几家国营工厂,我揣测凶手作案逃离现场的时间,必定是在王雨和何晓遇害之后,也就是几点来着?」

杨锦文回答道:「凌晨三点,或者是凌晨三点半过后。」

何金波点头:「没错,这就是凶手逃离的时间。」

这时候,老帮菜姚卫华道:「岭蒙县城是没火车站的,汽车站倒是有。那麽,凶手杀完人之后,就只有两个去向,第一,回家,第二,乘坐大巴车逃跑。」

蔡婷接话道:「如果不是岭蒙县本地人作案呢?」

章勇道:「那就更好查了,岭蒙县就那麽几条街,招待所也就那麽几家,只要是外来人作案,肯定能把人找出来。」

杨锦文问道:「没那麽绝对的。」

他这话说出口,在座的都不明白,纷纷看向他。

倒是何金波和猫子,知道杨锦文肯定是有说法的。

「首先,作案的凶手到底有几个人?」

章道:「这麽大的一个现场,连杀四个人,凶手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杨锦文看了一下笔记,回答道:「三个人。」

姚卫华挑了挑眉:「你怎麽知道的?」

「厨房你们去看过吗?」

章勇反问:「厨房怎麽了?」

「饭桌上一共三盘菜,蒸鱼,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盘泡菜,这应该不是被害者一家人吃过的。

除了这三盘菜之外,吃饭的米饭碗丶筷子都不在桌子上,被收去厨房了,而且还洗的乾乾净净,碗和筷子都放在了该放的位置。

所以这肯定不是被害人吃过的饭菜,不然没法解释,为什麽单独把碗和筷子洗了,但盛菜的盘子却没动。

这伙歹徒应该是想要隐瞒他们的人数,不管是洗碗丶洗筷子,或者戴着手套作案,把脚印用拖把拖掉,都是这个道理。」

听见这话,大家伙都吸了一口凉气。

蔡婷皱眉道:「杀了四个人,他们还有心情在凶案现场做菜吃饭?」

章勇问:「杨队,你能确定吗?」

杨锦文道:「天亮后就知道了,温法医他们正连夜解剖,要是被害者吃过桌子上的饭菜,胃里肯定残留了食物残渣,如果不是,那就是几个歹徒吃的。」

何金波抓到了关键:「你怎麽判断出三个人的?」

杨锦文道:「筷子放反了。

厨房的墙上有一个竹编的筷子篓,里面一共十双筷子,王建家里三口人,用不了这麽多筷子,他们家应该是经常找亲朋好友来聚餐。

其中有三双筷子,筷子头朝下的,剩下七双筷子,是筷子头朝上。

筷子头朝下的话,筷子夹菜这头就会发霉。

我是从这点判断的,当然可能不太准确。

其次呢,就是凶手怎麽进的门,也需要分析思考。」

章勇道:「关于这个问题,我是有猜测的。我们走访调查过,案发是在周六,周六一早,王建就和化肥厂的副厂长去市里了,这个是能证实的。

王建是乘坐副厂长的车回家,那个副厂长就住在五楼,他俩是一起上楼的,时间是在晚上十点过后,符合他死亡时间的判断。

所以,我怀疑在这之前,王建还没回家,门外有人敲门,李秀梅或许以为是她老公回家,所以把门打开了,凶手就趁机闯进去。」

何金波道:「还有啊,钱丶存摺和王建的私人印章都没见了,这群歹徒会不会去银行取钱?」

猫子立即道:「要取钱的话,那不就跟咱们之前侦破的张小英一案差不多?这伙歹徒只能在本地银行取,咱们直接蹲点抓人就行!」

何金波瞪了他一眼:「这要看王建家里是存摺,还是存单,存单可以按照这个办法来抓人,存摺的话,够呛。

不过,这个也是侦查的方向,我一会儿和温局商量一下,这伙歹徒真敢取钱的话,可能会去安南市操作,岭蒙县太小了,他们肯定没这个胆子。」

章勇道:「那就这麽着,摸排丶以及找到这个房中泰,由我们县局刑警大队和巡逻队来,其他的交给何队你们,行不行?」

何金波点头:「可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