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听说有异族乱匪,陈汤立马不困了!(2 / 2)
「子公将军还要在甘肃盘桓很久吗?」
陈汤兴奋的说道:
「如今随从们正在渡河,过了黄河,距离长安只剩下七八百里,胜利在望!」
他们这一路虽然也休整过,但大部分时间都在策马狂奔,马累了就换马接着跑,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
紧赶慢赶这麽多天,总算见到了曙光。
吃过早饭,陈汤给充电宝充上电,就急吼吼的洗澡去了,周易坐在电脑前,开始查看修桥的资料。
古代修的一般都是木桥或者单拱石桥,修的方式也很原始,比如石桥,大多都是封个拱形土堆,在土堆上一层层砌石板,完事儿后再把土堆掏空,接着将河流改道,桥就这麽修好了。
南宋时期那座着名的灭渡桥就是这麽修的,到现在还能使用。
龙首渠比较窄,单拱石桥就够用了。
相对来说,周易更关心渭河上的桥梁,不管东渭桥还是西渭桥,在历史上好像都留下过拥堵的记载。
尤其是东渭桥,更是留下了百年拥堵的美誉。
东渭桥承接着中原粮食的粮道,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断有车子经过,连朝臣都吐槽这座桥难走。
周易觉得,要是有可能的话,还是在渭河上再修一座桥,才能真正解决长安的交通问题,方便百姓。
但这种长度超过五百米的大桥,并不是那麽好修建的,历史上的大唐,提前几年准备材料,又徵召了三个县的百姓,这才趁着冬季渭河断流这个时机,修筑了具有军事丶经济丶政治丶民生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东渭桥。
周易在网上找了一些古代造桥的资料列印出来,打算让公孙大娘交给唐朝的匠人,看能不能有所参考。
刚列印完毕,就看到西施推着自行车走了进来。
周易问道:
「汽油炉用着咋样?」
西施将自行车支在桃树下,一边摆弄单人帐篷一边说道:
「很好用,不用去捡拾木柴了,我已进入吴国境内,仙长有什麽话要交代吗?」
「注意安全,如果夫差强留你,该劈就劈,不用跟他客气。」
虽然知道这位大美女只是表面柔弱,但周易还是想多交代两句,生怕她吃亏。
西施点点头:
「多谢仙长关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这时候公孙大娘捧着一堆小零食从三清殿那边回来了,见到西施,赶紧把手中的零食塞给了她:
「西施姐姐你咋浑身脏兮兮的,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
周易:「……」
得,又一个被小白兔欺骗的。
中午,红烧带鱼丶麻辣香锅丶无骨带鱼丶乾锅猪蹄等美食,让大家吃得很开心,来得最晚的赵煦吃了三大碗米饭,顺便汇报了一下北宋世界的进展:
「自打桂花仙子在家中播放抗战影视剧,群臣的奏摺有了明显的变化,过去反对出兵的居多,但如今却主动要求出兵,光复华夏疆域。」
陈汤点评道:
「听起来比吃钙片还管用呢,你们大宋,就得多一些好战分子才行。」
群臣的奏摺很有意思,不管中间说什麽,最终都会绕到渡海灭东瀛上面,可见影视剧给这些人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周易很欣慰,没给李清照下载诸如《精忠报国》之类的影视剧,否则现在大宋的朝堂上,估计已经打成一片了。
饭后,赵煦带着两箱土豆芽种丶两箱塑料水杯以及一箱亮闪闪的塑料饰品,牵着马回去了。
土豆会秘密种在城外的琼林苑中,塑料水杯则会当成奖励发放给高阶军官,用这种办法提升武将的地位。
至于文臣这边,暂时不发,压一压他们的气焰。
陈汤将剩下的菜打包给甘延寿带走,同样也带了两箱水杯……渡过黄河就是沙漠,大容量水杯至关重要。
当然,他还有不少适合驮在马背上的二十五升水壶,从西域到西凉,一路上从没为水发过愁。
土豆芽得赶紧种植,公孙大娘没有多呆,和李白一人搬了好几箱回去了。
一元观的院子里要种一些,公孙家的后花园要种一些,皇宫里同样需要种植,只要能结果,明年开始,关中就会逐渐开始推行土豆种植。
回到开元世界,李白还没顾上把带来的小脆筒放回冰箱,太平公主就拿着一封信递了过来:
「午饭前有人送来的,说是受元丹丘所托。」
李白撕开信封,展开信纸认真看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不是吧?紫阳先生要陪同司马承桢来一元观进香……我历史上拜的师父居然要来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