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2章 公孙大娘:我要收杜甫为徒!【求月(1 / 2)

加入书签

第221章 公孙大娘:我要收杜甫为徒!【求月票】

胡紫阳是元丹丘的师父,跟李白是忘年交,李白曾多次在诗文中提到他,比如着名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题随州紫阳先生壁》等诗篇,都跟胡紫阳有关。

至于司马承桢,是道教上清派宗师,自号白云子,被武则天丶李旦丶李隆基三代帝王奉为国师,还曾在李旦传位给李隆基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当然,他另一个身份,就是大诗人李白的道门师父,李白每次求官受挫,都会跟着司马承桢修一段仙,但不久之后,他又会重整旗鼓,整个人一直在求官丶修仙之间摇摆不定。

天宝三年,李白领着高适杜甫前往王屋山阳台宫去拜访司马承桢,才得知恩师已在九十六岁那年仙逝。

他伤感不已,挥笔写下了着名的《上阳台帖》,成了诗仙唯一存世的真迹。

《上阳台帖》只有短短二十五个字,但整幅墨宝的估值,却高达四十六亿,是首批禁止出境的一级文物。

如今接到元丹丘的信,李白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他想了想,拿出了周易送的碧螺春,打算让司马承桢品尝一下。

公孙大娘问道:

「要招待贵客吗?」

李白点了点头:

「我命中的师父白云子要来,准备让他尝尝碧螺春的滋味。」

公孙大娘一听,将自己的小零食也贡献出来一些:

「到时候用巴掌大的白玉碟子,将这些青豆蚕豆花生米整齐摆好,不比那些宫廷茶点逊色……倘若司马承桢想收你为徒,你答应吗?」

李白笑着摇了摇头:

「我于修仙一途已经有了师尊,实在无法再拜他人为师,不过可以书信往来,探讨道法,并不一定非要以师徒相称。」

公孙大娘一听,也想带个徒弟玩玩了,可惜历史上继承她舞剑之术的李十二娘应该还有很多年才会出生,至于别人……这丫头突然想起写诗悼念自己的杜甫:

「现在杜甫才一岁,过几年我可以将他收为徒弟,反正你俩在仕途方面绑在一起也没高适爬的高,还是别在这方面蹉跎了。」

这丫头一直希望混元宫有个小妹妹,可惜一直未能如愿,不得已之下,只得打起了收徒的主意,而让她名垂青史的诗圣杜甫,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李白笑道:

「历史上的子美穷困潦倒,经常吃不饱饭饿肚子,死前还在江上饿了好几天,如今拜个处处藏零食的师父,这辈子不会饿肚子了。」

公孙大娘撕开一包蚕豆,边吃边说道:

「那肯定的,远的不说,混元宫的所有美食,都得让我徒弟品尝一番,让他去哪都昂首挺胸,把历史上受的委屈和白眼,全部还回去!」

这丫头吃完蚕豆,搬着土豆苗回家种去了,打算过段时间从混元宫弄点化肥过来,给开元世界的人开开眼界。

同一时间,混元宫内,西施上午洗的衣服全都干了,她收起来迭好,又坐在电脑前,上了一节网课,开始学习现代汉字。

快傍晚时,周易将一块户外用的电子表递给了西施:

「戴手腕上吧,以后可以用来看时间,要是不知道方向,还可以把表取下来,背面是指北针,指针对准的方向是正北。」

西施眼前一亮,没想到还有如此实用的物品,她戴在手腕上,低声问道:

「仙长,这一节课我没太听懂,可以明天再走吗?」

周易笑道:

「当然可以啊,没问题,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主动要求学习的好学生,都值得夸奖,周易给她讲了一下网课的回看和重播功能,便去厨房准备晚饭去了。

西施还是第一次在混元宫留宿,得好好招待一下。

傍晚,周易做了软烧豆腐丶糖醋里脊丶红烧排骨和一小盆丝瓜汤,还蒸了两碗米饭……中午的剩菜剩饭被陈汤一股脑打包带走,现在就算想省事儿也不行。

吃饭时,西施向周易请教道:

「若劈死了夫差,我们那个世界的走向会如何发展?」

周易想了想说道:

「没什麽大的变化,秦一统六国的结果不会改变,等到了战国时期,不管吴国还是越国,都只能做壁上观,真正的厮杀,一直都在中原,也只会在中原。」

听到这话,西施的神色有些放松,看得周易心里咯噔一声:

「这个大美女,不会到吴国就出手劈死夫差吧?」

不过夫差死就死吧,他死了伍子胥就不用自刎投江了,孙武也不用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算是好事儿来着。

另一边,西汉元帝世界,陈汤渡过黄河后,举起望远镜看了看旁边的山笑着说道:

「此山千年后,会成为北武当山,老甘,你说我现在刻【武当】二字在上面,后世会怎麽看?」

老甘喝了口新水杯灌装的凉白开:

「有可能会把【武当】这两个字跟武帝联系在一起,说不定以后还会成为武帝相关的景点呢。」

正闲扯着,对讲机中传来了斥候的声音:

「东南方向,有星星点点的帐篷,疑似是异族乱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