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8章 羡慕(1 / 2)

加入书签

第278章 羡慕

西单路口,热浪裹着柏油路的焦味扑面而来。

李过庆骑着自行车,车轮碾过路面的裂缝时微微颠簸,他弓着背奋力踏,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抬手抹了把,掌心瞬间沾了层湿热。

他抬头望向路口西南角,瞬间看到了「同春园饭庄」那古朴的牌匾。

牌匾是深棕色的,上面用烫金字体写看「同春园」三个大字,在周围现代建筑的映衬下,透着一股老京城饭庄特有的韵味。

饭庄门口两侧挂着红色的灯笼,门口站着两位穿着整洁旗袍的迎宾员,礼貌地招呼着往来的客人。

饭庄外墙是浅灰色的砖墙,窗户边框刷着墨绿色的油漆,显得雅致又庄重。

看到这景象,李过庆总算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自言自语道:「嘿,可算是到了,这一路快热死我了。」

他停稳自行车,将车支在饭庄门口的自行车停放区,正准备转身往饭庄里走,就听到一阵汽车引擎熄灭的声音。

他循声望去,只见一辆白色伏尔加轿车缓缓停在饭庄门口,车门打开后,一个高大帅气的青年从驾驶室走了下来。

李过庆定晴一看,立刻认出了对方,笑着走上前:「嘿,这不是李哲老弟吗?这才几日不见,你都开上小轿车了!」

说着,他伸出大拇指,语气里满是赞叹,「佩服!」

李哲看到李过庆,也笑着迎了上去,摆了摆手说道:「庆哥,您可别这麽说,我这就是买的一辆二手车,主要是为了平时跑生意方便,顺便充充面子罢了,不值一提。」

「别管是一手还是二手,那也比我这『二八大杠」强多了。」李过庆拍了拍自己自行车的车座,语气中带着几分羡慕,但神色如常,做了个请的手势,「老弟,外面天儿太热,咱们别在这儿站着了,进去边吃边说。」

两人并肩走进同春园饭庄。一进饭庄大门,一股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与外面的酷暑形成鲜明对比。

饭庄内部装修古色古香,天花板上挂着精致的吊灯。地面铺着光洁的木地板,走在上面几乎听不到声音。

大厅里坐得满满当当,靠窗的桌子旁,客人正举着筷子吃得热闹;门口两侧还站着不少等桌的,有的摇着摺扇,有的着脚往里面瞅,都盼着能早点坐下。

李过庆径直走向门口一位穿着深蓝色制服的服务员,笑着说道:「同志,我之前订过桌,名字是李过庆。」

服务员连忙拿出预订登记本,快速翻找起来,很快就找到了李过庆的预订信息,脸上露出礼貌的笑容:「李先生,您订的是二楼的包间,请跟我来。」

说完,便领着李哲和李过庆往二楼走去。

包间不大,却收拾得乾净雅致一一墙上挂着一幅水墨江南图,靠窗摆着一张圆桌,铺着雪白的桌布,旁边立着个木质柜,上面摆着几个青花瓷瓶。

服务员给两人倒上绿茶,笑着问:「二位现在点菜吗?」

「点!」李过庆接过菜单,先点了两道招牌菜,「来一份清炖蟹粉狮子头,再来个大煮乾丝。」说着把菜单递给李哲,「老弟,你看看想吃啥,别客气。」

李哲翻了翻菜单,指着两道菜:「再加一份软兜长鱼,一份水晶肴肉。」服务员记下菜名,收了菜单退了出去。

服务员拿看菜单离开后,包间里就剩下李哲和李过庆两人。

李哲从随身携带的袋子里拿出一瓶茅台,拧开瓶盖,一股浓郁的酒香瞬间在包间里散开。他给李过庆和自己的酒杯里都倒满酒。

「嘿,这酒好!」李过庆端起酒杯闻了闻,眼晴一亮,「今儿个可得多喝几杯!」

「庆哥,您这身份还缺好酒喝?」李哲笑着打趣。

「酒局是不少,可也得看跟谁喝。」李过庆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萧索,「有些人的酒,菜再好丶酒再贵,话不投机,我也不乐意去。」

他举起酒杯,朝李哲递了递,「老弟,我借花献佛,敬你一杯!多亏你之前给的蔬菜大棚资料,我那本关于农村政策改革的书,才算多了个亮点。」

「庆哥客气了!」李哲也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一饮而尽,「等书出版了,您给我送本签名的就行。」

李过庆听了,从放在一旁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书夹,递给李哲:「其实这书能不能正式出版,我现在也说不准,里面有些观点可能还需要再打磨。

不过我已经给你复印了一份,你先拿着看看。等回头要是真能出版了,我一定给你补一本签名书。」

李哲接过书夹,翻开一看,里面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夹看几张图表一一有国内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分析,有政策见解,还有改革想法,其中专门有一篇写蔬菜大棚的,里面还提到了他的名字。

李哲轻轻合上书夹,小心地收起来,刚放好,就见李过庆又端起了酒杯,对着他说道:「老弟,来,咱再走一个。」

李哲陪着喝了一杯,放下酒杯,看着他:「庆哥,您是不是有心事?瞧着情绪不太对,是工作上遇到问题了?」

李过庆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带着几分迷茫:「老弟,不瞒你说,我最近还挺羡慕你的。」

「羡慕我?」李哲有些异。

李过庆北大毕业,在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在外人眼里可是前途无量,怎麽会羡慕他一个农村出来的个体户。

「羡慕你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做得这麽成功。」李过庆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声音压得低了些,「我们那个部门讲究「论资排辈」,想上进就得听指挥,想出人头地就得熬年头。我今年才二十五,这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不知道要熬到啥时候。比起这,我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李哲心里一动,试探着问:「庆哥,您是想下海?」

「是有这想法。」李过庆点点头,眼神里多了些坚定,「等我真辞职那天,还得跟老弟你取取经。」

「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李哲再次端起酒杯,跟他碰了碰,两人又喝了一杯。

就在此时,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两位服务员端着托盘走了进来。

托盘里放着热气腾腾的菜肴,清炖蟹粉狮子头丶大煮乾丝丶软兜长鱼和水晶肴肉一一被摆放在餐桌上。菜品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瞬间勾起了两人的食欲。

李哲拿起筷子,逐一品尝这些淮扬菜,每一道菜的味道都十分出色。其中,他尤其喜欢那道软兜长鱼,鱼肉鲜嫩爽滑,调味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

两人又一起干了一杯酒,李过庆放下酒杯,看着李哲说道:「老弟,我还有个事想请你帮忙。」

「庆哥您说。」李哲放下筷子,认真听着。

李过庆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说道:「我有个同事,也在农业部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

他看了你给我的那些关于蔬菜大棚的资料后,对蔬菜大棚特别感兴趣,特意托我跟你打声招呼,希望能有机会跟你见个面,去你的蔬菜大棚实地考察一下。」

李哲闻言,有些疑惑地问道:「庆哥,您这位朋友参观大棚是有什麽目的吗?难道也是要写书?」

「他不写书。」李过庆摆了摆手,继续说道,「他跟我一样,也不想在研究中心待着熬日子了,想去地方上干些实事,为农村发展出点力。」

李哲又追问:「那您那位朋友打算调任到什麽地方去工作啊?」

「这个还没定。」李过庆摇了摇头:「不过,他跟我提过,要是你们廊方的蔬菜大棚能发展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没准他也会考虑调任到廊方任职,助力当地蔬菜大棚产业发展。」

李哲虽然不是很了解体制内的工作调动规则,但也清楚「一个萝下一个坑」的道理,不是想调到哪里就能调到哪里的。

他皱了皱眉,有些不确定地说道:「庆哥,就算我们廊方能大规模发展蔬菜大棚,您那位朋友也未必就能顺利调过去吧?体制内的调动,应该没那麽容易。」

李过庆听了,忍不住笑了笑:「嘿嘿,老弟,我跟你说实话吧。我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在体制内没人脉没背景,不想在研究室熬日子,就只能选择下海经商。

但我这位朋友不一样,人家可是根正苗红,家里的长辈在体制内有一定的人脉和资源,也非常支持他去地方上做些实事,为老百姓谋福利—」

说着,李过庆露出一副「你懂得」的表情,没有再多说什麽。

李哲仔细想了想,说道:「庆哥,这段时间天气实在太热了,大棚的棚膜早就拆了,现在去也看不到完整的大棚运作情况。

等过些日子,天气凉快些,我就邀请您和那位朋友一起去大营村做客,到时候再好好参观蔬菜大棚。」

李过庆再次举起酒杯,「老弟,我再敬你一杯,谢谢你给我们这个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