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1章 建房(大章)(2 / 2)

加入书签

老李一拍大腿:「嘿,那活乾的是真漂亮,就没有说不好的。」

李哲有些期待:「爹,有图纸不?」

老李说道:「我约了他明儿个见面,到时候他把图纸带来。」

「那成,明儿个我跟你一起去。」眼瞅着要进入四月份了,这新房施工不能再拖了,

否则七月就无法完工。

那场暴雨肯定会来,不把新房施工的事情敲定,李哲心里总是不踏实。

第二天一早,父子俩踩着露水到新宅基地时,晨雾刚散。四片宅基地连在一起,用白石灰画了圈,24米宽的地界从东头老槐树到西头的石碾子,37米的南北纵深直抵高岗边缘,站在坡上能望见远处连片的蔬菜大棚。

「八百多平米,比你BJ那四合院还亮。」老李摸出一根烟叼在嘴里,欣喜中又有些担忧:「不过,我总觉得,咱家就这几口人,有必要盖这麽大吗?」

「这年代宅基地便宜,不趁现在弄大的,将来政策变了想买都没地儿。」李哲望着空旷的场地,脚边的土坷垃被踩得咯哎响:

「不光是便宜。将来家里人多了,亲戚上门,生意上的朋友丶工人来了,没地方住咋行?爹,有句老话,富在深山有远亲。瞧着吧,两层也未必够住,以后没准还得加盖。」

正说着,远处传来摩托车突突的声响,一辆嘉陵摩托停在路边,下来个四十多岁的汉子。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夹克,袖口卷着,露出小臂上结实的肌肉,手上布满老茧,

指缝里还嵌着泥灰,脖子上挂着个皮尺,帆布包鼓鼓囊囊的一一正是施工队负责人刘金亮。

「李哥!」刘金亮大步走来,见到一旁的李哲,笑着问:「这位是李老板吧。」他虽说没见过李哲,但十里八村同样没见过第二个人有他这麽光鲜的打扮,一看就是京城回来的。

「刘师傅好。」李哲跟对方握握手。

双方寒暄一番后,刘金亮皮尺在手里绕了两圈:「昨儿个,我量过您的地界儿。四处宅基地24乘32,加上5米过道;24乘37米,实打实的888平米。

嘿,这数字吉利!难怪您是的大老板呢。」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卷图纸,在膝盖上摊开,「这是第一版设计,两位瞅瞅。」

图纸上画着几排小平房,房间挨得紧凑,窗户也小。李哲皱眉指着图纸:「刘师傅,

这房间太小了,一间才十二三平,格局也挤,咱农村建房讲究亮,没必要节省空间。」

刘金亮也不恼,又掏出另一张图纸:「您再看看这一版。」新图纸上是栋二层小楼,

带个大院子,房间布局疏朗了不少。

李哲蹲下身,手指在图纸上划着名:「刘师傅,我有几个要求。夏季多雨怕涝,地基得垫高一米,用三七灰土夯实,底下再铺三十公分碎石垫层,承载力得够。」

刘金亮眼晴亮了,摸出铅笔在图纸上标:「行家啊!垫高一米靠谱,三七灰土拌5%

水泥,防潮又结实。我给您做条形基础,埋深一米二,正好躲过冻土层。」

「窗户得大。」李哲指着图纸上的窗洞,「一层窗台高一米二,窗户宽两米二,高一点八米;二层窗户再往上提提,采光得足。」

他顿了顿继续说:「层高也得改,一层四米二,二层三米八,住着不憋屈,将来吊顶也有馀地。」

「层高住着亮,但费材料,造价更高。」刘金亮提醒了一句,见李哲没反应,心里有数了。

他在层高数字上打了个勾,「我给您用钢筋混凝土圈梁,墙体用实心黏土砖,转角加构造柱。您说要防地震,这个得做好。」他顿了顿又说,「屋顶用现浇板,配粗钢筋,间距二十公分,将来想加三层也能承重。」

李哲点头:「屋面隔热防漏得做好,排水要通畅。还有,卧室内得留洗手间位置,提前布好上下水管道,用铸铁管耐用。」

「这个新潮!」刘金亮笑了,「我给您预留好排污管,接室外三格式化粪池,离水井保持十米以上距离。」

老李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插了句:「材料得用实在的,别以次充好。」

「李哥,质量您放心,每道工序都请您验收。」刘金亮拍着胸脯,「砖用镇砖窑的九五砖,水泥用唐山『北极熊」,钢筋到县物资局提货,都有质保书。」

李哲追问道:「刘师傅,多久能完工?」

刘金亮思索了一会,答道:「工期保证四十五天,误了一天罚我十块。」

李哲算了算,时间来得及。

离开宅基地后,李哲和老李又去村委会。

从宅基地回来的路上,李哲就跟父亲合计着去村委会。

村部大院里的老槐树刚抽新芽,嫩生生的绿芽缀在枝上。王铁头正蹲在台阶上抽菸,菸卷叼在嘴角,菸灰积了老长。

看见老李带着儿子进来,他连忙直起身,摁灭了手里的菸头:「你爷俩咋来了?」

老李往台阶上一坐,拍了拍裤腿上的土:「支书,我们从新宅基地那边过来。」

王支书扭头看着李哲,眼里带着笑:「咋样,你小子对那几块宅基地还满意不?我可是盯着村里把过道都给你们批下来了。」

「满意,太满意了!」李哲赶紧递上烟,「中午说啥也要请您喝几杯,就当谢您帮忙。」

「成啊!」王铁头接了烟夹在耳朵上,也不跟他客气,随后挑了挑眉,「你小子天天忙得跟陀螺似的,今儿个专程跑我这,怕是不光为了请喝酒吧?准还有其他事。」

李哲也不绕弯子,往前凑了凑身子:「王支书,我想再从村里租四十亩地,最好是连片的,越靠近北边大棚区越方便管理。」

「四十亩?」王铁头嘴里的烟差点掉下来,他瞅瞅老李又看看李哲,眉头皱了起来,「你们李家大棚前阵子刚扩完十亩,这眼瞅着还没见着回头钱,又要这麽多地干啥?

可别一时脑热把家底折腾光了。」

「支书放心,这次不是建大棚。」李哲解释道,「我打算种腌渍小黄瓜和青刀豆,收了直接送罐头厂加工,做出口苏联的罐头。」

「做罐头?还出口?」王铁头把耳朵上的烟取下来,眼睛瞪得溜圆,「你们年轻人这脑子咋长的?种大棚赚了钱还不够,又琢磨起这新鲜玩意儿?」

他盯着李哲看了半响,忽然咧嘴笑起来,一巴掌拍在李哲肩膀上,「我算服了你小子!咱大营村祖祖辈辈刨土坷垃,就没见过谁像你这样,隔三差五就能冒出赚钱的新道道。」

老李在一旁帮腔:「支书,这事儿我们爷俩合计好几天了,准成。你看能不能帮忙协调下地块?」

王铁头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土:「地倒是有现成的,离你家村北的大棚不远,村西头那片沙壤土正好四十亩,前两年种玉米收成一般,闲着也是闲着。你们要租我这就找会计查台帐。」

他忽然想起什麽,板起脸补充道,「不过丑话说前头,集体土地租金一分不能少,这规矩不能破。」

「没问题。」李哲爽快应下。

王铁头喊来会计取土地台帐,泛黄的纸页上记着密密麻麻的地块信息。他手指在纸上划过:「你看,就是这个位置,东西长两百米,南北宽一百三十多米,量过了,刚好四十亩零三分,咱就按四十亩算。」

李哲看着图纸上红笔圈出的地块,位置确实合适,抬头道:「就这片,多谢支书帮忙。」

王铁头眯眼笑了:「你小子租这麽多地,光靠你们爷俩肯定忙不过来,是不是还得招工人?」

「是得招人。」李哲点头道。

王铁头立刻正色道:「那可得尽量在咱村招,你小子如今富裕了,可不能忘了乡亲们。村里好多年轻人农闲时都闲着没事干,正愁没活计呢。」

「行,到时候喇叭广播招人,还是在大队贴告示,都听您的。」李哲爽快答应,这点小事,他自然不会推辞。

王铁头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喊会计:「快,把租赁协议拿来,今儿个就把这事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