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0章 国士之器(2 / 2)

加入书签

欧阳修当然懊悔于自己那篇另类意义上的「千古名篇」《朋党论》给吕夷简递了刀子,但那不是根本原因,只是结果罢了。

可庆历新政究竟为何而失败,其实欧阳修一直不能彻底想透彻,他想了很多,可都有些似是而非的感觉.这就如同一个心结一样,始终让他觉得非常别扭。

而今天的青松社聚会,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竟然能从另一种独特的角度来分析庆历新政的成败,这就不得不让欧阳修认真起来了。

「庆历新政诸策,如明黜陟丶抑侥幸丶精贡举丶择长官丶均公田丶厚农桑丶修武备丶减徭役丶覃恩信丶重命令,可谓面面俱到,直指诸多积弊。」

「然其推行,一则求全求速,试图同时解决多个矛盾,力量分散,反使反对者易于集结;二则未能有效区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未能集中力量于最根本丶最紧迫的『国与民』负担过重之上。」

「试想,若当时能清晰辨明,『国与民』负担过重是主要矛盾,则新政当首先集中力量于燃眉之急,稳固根本。待此主要矛盾有所缓解,国家根基稍固,再徐图更深层次的新政举措,此即『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突破,带动次要矛盾转化』之理!」

陆北顾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砸在众人心坎上。

他不仅指出了问题,更给出了一个基于「矛盾论」的,极具操作性的战略推演,这可不是空谈,而是指向具体施政方略的深刻洞见。

实际上,历朝历代新政,绝大多数原因,都是旧的体制维持不下去了。

而旧的体制维持不下去,根源就在于财政压力。

「至于王霸之辨。」陆北顾看向曾巩,目光坦荡,「王道丶霸道,非截然对立,实为手段之别丶缓急之策!王道仁政,乃调和矛盾丶长治久安之根本大道;霸道峻法,乃于矛盾激化丶生死存亡之际,不得不行之猛药!二者皆需审时度势,明辨矛盾主次缓急而择一用之。」

「当今日之大宋,根本矛盾已至爆发临界,如江河将溃堤,此时若一味拘泥于王道之『徐徐图之』,恐错失时机,酿成滔天大祸。」

「范公『先忧后乐』之精神,正在于敢为天下先,行非常之事,然『行非常之事』,更需『用非常之智』,此智,即洞察矛盾,把握关键之智!」

「唯有以王道为体,以必要的丶雷霆的霸道手段为用,集中力量,破除阻碍解决主要矛盾的关键障碍,方能真正缓解『国与民』之重负,为大宋赢得喘息之机,为后续更深入的王道仁政铺平道路。」

陆北顾最后对着欧阳修说道。

「故而学生以为『矛盾』之说,非为玄谈,其用正在于洞察世事纷繁表象下之根本脉络,辨明主次,把握转化之机,从而为经世济民丶治国安邦,提供一条清晰可循丶行之有效的路径此即学生浅见,或许于国计民生有微末裨益。」

话音落下,松涛阁陷入了一片沉寂。

没有人说话,点燃着的灯火,将每个人的影子拉长丶扭曲,投在墙壁上。

欧阳修的手,不知何时已紧紧攥住了身下坐垫的边缘,指节微微发白。

他的目光牢牢地盯着陆北顾,眼眸里翻涌着难以言喻的震惊。

眼前这个俊朗少年,竟能将玄奥的哲理如此精准地切入大宋最沉痛的痼疾,其剖析之深刻丶逻辑之严密丶见解之犀利,远超其年龄!

这已非寻常才子,而是国士之器!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