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9章 某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1 / 2)

加入书签

第369章 某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两仪殿内

房玄龄站在殿中,双手微微颤抖,脸上满是痛心疾首的神色。

「陛下,高阳县子温禾此次行事,实在太过肆无忌惮!他执掌百骑,不思恪守本分,反倒在春闱在即之时,强行抓捕弘文馆学子,此举目无法纪,若是传扬出去,天下人定会说陛下纵容近臣丶轻慢读书人,恐伤陛下威名啊!」

说到激动处,房玄龄竟抹了抹眼角,声音带着几分哽咽。

「老臣年迈,自知才智不如温禾那般机敏,可也忍不得这般羞辱!那温禾不过是个半大顽童,竟敢对老臣的手令置若罔闻,还让传信的小吏带话,叫老臣『麻溜的滚』,陛下,臣追随您多年,从未受过这等折辱!」

他这番话,字字泣血,连带着殿中气氛都愈发凝重。

长孙无忌垂着头,双手拢在袖中,面色平淡得看不出情绪,仿佛房玄龄控诉的是不相干的人。

萧瑀坐在一旁的锦凳上,眼神放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玉带,好似神游天外,什麽都没听见。

杜如晦则微微蹙眉,脸色严肃,目光在房玄龄和李世民之间来回扫视,显然是在斟酌此事的利弊。

上座的李世民听着房玄龄的控诉,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待房玄龄说完,他猛地一拍桌案,御案上的笔墨纸砚都震得微微发颤,厉声呵斥道。

「这竖子安敢如此欺辱朕的股肱之臣。来人,去百骑司,叫那温禾立刻来见朕!」

殿外的内侍连忙应声,可明眼人都听得出来,李世民说的是「叫」,而非「抓」。

这一字之差,意味却天差地别。

若是「抓」,便是定了温禾的罪,要将他绑来问罪。

而「叫」,不过是让他来殿中回话,其中的偏袒之意,不言而喻。

高月作为李世民身边最得力的内侍,自然听出了其中的门道。

他领了旨意,躬身后退,快步走出两仪殿。

可刚踏出殿门,脚步就明显慢了下来,从之前的疾行变成了缓步慢行。

甚至还故意顿了顿,整理了一下腰间的锦带。

跟在他身后的小内侍见状,心里满是疑惑,却又不敢直接发问,只能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压低声音问道。

「中官,陛下不是让咱们尽快去叫高阳县子吗?若是走得慢了,耽误了时辰,万一陛下怪罪下来……」

高月赫然停下脚步,转头睨了那小内侍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轻哼一声说道。

「某走得很慢吗?怎麽,你觉得某怠慢了陛下的旨意?要不这样,你自己去百骑司请高阳县子,某在这儿等着,如何?」

那小内侍闻言,顿时吓得脸色惨白,连忙「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奴婢不敢!奴婢多嘴,求中官恕罪!」

说罢,他还狠狠抽了自己一个耳光,清脆的响声在宫道上格外刺耳。

高月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既没叫他起身,也没说原谅的话,就这麽让他弯着腰跪在地上,自己则转身带着其他内侍,依旧慢悠悠地朝着武德门的方向走去。

走了几步,他又停下脚步,回头冷眼扫过身后的众人,语气冰冷地叮嘱。

「都记住了,脚下都放慢些,一步一步走稳了,谁若是敢耍小聪明,腿脚快了半分,那就自己去百骑司请高阳县子,别连累了其他人!」

内侍们哪里敢有半分异议,连忙低头应道:「是,奴婢遵旨!」

一个个都放慢了脚步,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出头鸟。

一个个就好似在做什麽慢动作。

与此同时。

武德门,百骑司内。

许敬宗得知温禾拘了弘文馆学子,还怼了房玄龄的消息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公廨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嘴里还不停念叨。

「嘉颖啊嘉颖,你这性子怎麽就改不了!褚遂良是什麽人?那是褚亮的独子,弘文馆的学子哪个不是勋贵子弟?」

「你抓了他们,就等于把长安城里半数的权贵都得罪了!房公的人来说请,你打发走便是了,何至于让他传话啊!」

温禾却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神色淡然得像是没事人一样。

听到许敬宗的念叨,他抬了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黄春,笑着问道。

「老黄,你怎麽看这事?是觉得某做得太冲动,还是觉得某做得对?」

他闻言,淡淡笑了笑,躬身说道。

「高阳县子这话可问错人了,奴婢不过是个伺候陛下的,来百骑只带了眼睛,只知晓陛下让奴婢做什麽,奴婢便做什麽,至于其他的事,奴婢不敢妄议,也没资格妄议。」

许敬宗本就心烦,听到黄春这模棱两可的话,顿时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心里暗自骂道。

『你个阉人,就知道装糊涂!事到临头,只会躲在一旁看戏!』

温禾见许敬宗怒气腾腾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回头朝着他挑了挑眉梢。

「老许,你若是害怕,现在上个札子弹劾我也来得及,就说我温禾目无尊卑丶滥用职权,说不定陛下还会夸你忠心耿耿,给你升个官呢。」

许敬宗闻言,顿时急了,指着温禾说道。

「好你个温嘉颖!把某许敬宗当成什麽人了?某岂是那种见风使舵丶落井下石的人?」

「罢了罢了,反正咱们百骑司这一年来得罪的人也不少了,多这一个两个也无所谓!大不了就是跟你一起受罚,某还怕了不成?」

说罢,他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支踵上,拿起桌上的茶水猛灌了一口,又抹了抹嘴,说道。

「不过话说回来,你打褚遂良那一巴掌,打得倒是痛快!那小子平日里仗着父亲的名头,在长安城里耀武扬威,早就该有人治治他了!」

温禾闻言,挑了挑眉:「哦?看来你也看不惯弘文馆的那些学子?」

「何止是看不惯!」

许敬宗哼了一声。

「那些人仗着出身好,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连科举都想着搞特殊。」

「咱们这些出身寒门的,寒窗苦读十年,还不如他们凭着祖上的荫蔽就能轻松入仕,你这次拘了他们,也算是替天下寒门学子出了口气!」

许敬宗望着温禾满不在乎的模样,心里那点因担忧而起的焦灼,渐渐被一股复杂的情绪取代。

要说他对褚遂良没有羡慕嫉妒恨,那是绝无可能的。

想当年在秦王府,他也是名正言顺的「十八学士」之一,陪着陛下熬过最艰难的岁月,论才情丶论资历,他自认不输旁人。

可如今呢?

褚亮稳居弘文馆学士之位,深受陛下信任,而他许敬宗呢,之前不过就是一个小官罢了。

更让他憋屈的是,连褚亮的儿子褚遂良,仗着士族出身和父亲的荫蔽,日后的地位怕是也要爬到他头上。

这世间的不公,从来都这般直白。

世家子弟一出生就握着金钥匙,即便才情平平,也能靠着家族势力轻松入仕。

而他们这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哪怕寒窗苦读十年,哪怕在秦王府立下过功劳,也得在底层苦熬,稍有不慎便会被排挤打压。

若不是温禾慧眼识珠,在陛下面前举荐他来百骑司任职。

他现在恐怕还和其他寒门官员一样,在某个不起眼的衙署里,对着一堆文书消磨光阴,看不到半点出头的希望。

「行了,这事你们就不用操心了。」

温禾见许敬宗脸色变幻不定,摆了摆手打断他的思绪,语气里满是不以为然。

「大不了就是罢官免职,我回乡下种地去,也落得个清净。」

反正他早就对这些官场纷扰厌倦了,能借着这事脱身,倒也算是遂了心愿。

说着,他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脸上没有半分担忧。

「现在什麽时辰了?」温禾转头问向一旁的张文啸。

张文啸连忙上前一步,躬身回道:「回小郎君,巳时二刻左右了。」

温禾闻言,笑着点了点头:「睡的够久了,也该让他们起来活动活动筋骨了,去,把我早上用的铜锣拿来!」

张文啸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着躬身应道:「喏。」

他哪里不明白温禾的意思。

这是又要折腾百骑了。

没过多久,一声清脆响亮的铜锣声突然在百骑司内炸开,紧接着,便是一片此起彼伏的哀嚎。

「怎麽又敲锣啊!还让不让人活了!」

「我的腰还没缓过来呢!」

「完了完了,今日怕是又要跑断腿了!」

哀嚎归哀嚎,百骑们却不敢有半分拖延,纷纷从住处跑出来,迅速在演武场上列队。

此时日头已高,烈阳炙烤着地面,空气里都带着燥热,可没有一个人敢抱怨,只能顶着烈日,在温禾的指令下开始训练。

就在这时,高月带着几名内侍慢悠悠地走到百骑司门口,看到演武场上的景象,顿时愣住了。

他倒不是惊讶百骑训练严苛。

让他错愕的是,温禾竟然还在百骑司,正站在演武场旁,手里拿着马鞭,时不时对着偷懒的百骑呵斥几句,神色从容得像是没事人一样。

高月连忙走上前,苦笑着说道:「哎呦,高阳县子啊,您怎麽还在百骑司啊?」

他一路上故意放慢脚步,绕了好几个圈子,就是想给温禾留点时间,让他想想对策,或是找个地方躲一躲,没想到还是和温禾撞了个正着。

之前高阳县子多机灵啊,惹了麻烦就往刑部跑,借着查案的由头避避风头,怎麽这次反倒这麽老实?

温禾转过头,像是没听出高月话里的暗示,一脸坦然地说道。

「高中官这话就奇了,我是百骑校尉,自然要留在百骑司负责训练,我不在这儿,难道还能去别处闲逛不成?」

高月无奈地叹了口气,凑到温禾身边,压低声音提醒道。

「高阳县子,您就别跟某装糊涂了,房相公已经在陛下面前弹劾您了,说您滥用职权丶欺压学子,陛下虽然没明说要治您的罪,可心里肯定是不痛快的,要不这样,某就当没看见您,您现在偷偷溜走,找个地方避一避,等风头过了再回来?」

温禾闻言,却皱起了眉头,语气严肃地说道。

「高中官,这可不行,陛下召我入宫,我若是偷偷溜走,那便是欺君之罪,比现在的事严重多了,再说了,我做的事光明正大,没什麽好躲的,既然陛下要见我,我便去见,有什麽话,当面说清楚便是。」

高月看着温禾一本正经的模样,心里暗自腹诽。

得,这高阳县子是真疯了!

都这时候了,还想着「光明正大」。

就不怕陛下发怒,真把他治罪了?

可他也劝不动温禾,只能无奈地说道:「既然如此,那请高阳县子随某去两仪殿吧,陛下还在等着呢。」

「甚好,甚好。」

温禾笑着点了点头,转头对着张文啸吩咐道。

「这里的训练就交给你了,盯着点,别让他们偷懒,尤其是苏定方,让他别仗着自己是中郎将就搞特殊,该练的一样都不能少。」

正从温禾身边跑过的苏定方闻言,脸上的肌肉不住的抖动了几下。

这是真的把他当做是个小兵了!

也怪今早自己嘴贱,怨不得别人啊。

张文啸连忙躬身应道:「喏,小郎君放心。」

温禾这才跟着高月,慢悠悠地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还时不时和高月闲聊几句,问起宫里的琐事,问问李丽质最近的情况。

仿佛压根就没把房玄龄的弹劾放在心上。

高月看着他这般从容的模样,心里愈发纳闷。

这高阳县子到底是真不怕,还是装不怕啊?

而就在温禾和高月前往两仪殿的途中。

温禾拘押弘文馆学子的消息,已经在长安的权贵圈子里传开了。

褚亮得知儿子褚遂良被温禾关押,还挨了一巴掌后,气得手抖。

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了。

当即派人去联络那些同样有子弟被拘的勋贵。

有吏部的丶尚书省的丶有光禄大夫,还有几位开国勋爵的后裔。

这些人本就对温禾的行事风格不满,如今自家子弟受了委屈,更是同仇敌忾,纷纷跟着褚亮来到皇宫。

请求面见李世民,要为自家子弟讨个说法。

李世民正在两仪殿里琢磨着怎麽处理温禾的事,听到内侍禀报说褚亮等人求见,顿时皱起了眉头。

他知道这些人是为了弘文馆学子的事来的,若是不见,怕是会落下「偏袒近臣」的话柄。

若是见了,这些人定然会联合起来施压,事情只会更难办。

无奈之下,他只能让内侍传旨,让褚亮等人进入两仪殿等候。

很快,褚亮带着十几位勋贵走进了两仪殿,一个个脸色阴沉。

倒是为首的褚亮面色平淡,好似什麽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

房玄龄见褚亮等人来了,心里顿时松了口气。

有这些勋贵撑腰,温禾这次定然难逃责罚。

长孙无忌丶杜如晦等人则依旧沉默,静观其变。

两仪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殿门口,等着温禾的到来。

而此时的温禾,已经走到了两仪殿外,他整理了一下衣袍,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迎面便对上了褚亮等人怒视的目光。

温禾刚踏入两仪殿,还未及向御座上的李世民躬身行礼,一道怒喝便陡然在殿中炸响。

「黄口小儿!目无尊卑的东西!」

说话的是位身着绯色官袍的勋贵,面容因怒火而扭曲。

他家嫡子正是早上在贡院被温禾拘走的弘文馆学子。

此刻见温禾神态从容地入殿,积压的怒火瞬间爆发,径直伸手指向温禾,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

温禾却似未闻这辱骂,径直走到殿中,对着御座上的李世民躬身行了个标准军礼,礼毕后直起身,语气平静却带着十足的分量。

「陛下,臣刚入殿门,便遭此位大人当众辱骂『黄口小儿』,臣虽年少,却也是陛下亲封的高阳县子丶百骑校尉,身负巡查春闱之责,此等辱骂,不仅是辱臣,更是轻慢陛下所授之职丶所定之爵。」

他转头看向那勋贵,眼神陡然锐利如刀。

「按大唐律法,朝堂之上,无故辱骂朝廷命官者,当以大不敬论罪,此位大人在两仪殿丶陛下面前,公然辱臣,已是触犯律法。」

温禾话锋一转,再次躬身向李世民奏道。

「陛下!此等目无律法之辈,若不严惩,恐难服众,臣恳请陛下下旨,将其流放沙洲!」

那勋贵顿时气得脸色铁青,手指着温禾,声音都在发颤。

「你丶你这竖子!血口喷人!老夫不过是见你行事无状,随口斥责两句,陛下,此子颠倒黑白,分明是欺君罔上!」

「欺君罔上?」

温禾冷笑一声。

「你无故呵斥开国县子,难道不是你没将陛下放在眼中!」

那勋贵顿时哑然,找不到反驳的话。

「好了!都给朕住口!」

御座上的李世民重重一拍桌案,脸色沉了下来,显然对殿中的吵闹极为不满。

「温禾,朕问你,你为何要让百骑将弘文馆学子扣下?你虽然年纪小,却也不该如此胡闹。」

李世民这话一出,殿中瞬间安静下来。

杜如晦原本微微蹙着的眉头缓缓舒展,悄然垂下眼帘,神色恢复了平静。

他太了解陛下的心思了。

「年纪小」「胡闹」这两个词,看似是斥责,实则是在为温禾找台阶。

这分明是要「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架势。

果不其然,站在一旁的房玄龄立刻察觉到了不对劲,他连忙上前一步,对着李世民躬身一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