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8章 单挑不惧,群殴亦可(1 / 2)

加入书签

第389章 单挑不惧,群殴亦可

李龟年不愧是当世第一流的乐人,哪怕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仅仅只是凭着一些简单的乐器配合,仍然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连作数曲,而且每一曲都贴合诗意,或是慷慨激昂丶或是婉转动听。

随着李龟年于此谱曲,也有一些歌姬伶人们各持曲板于旁默记,一曲谱定便立即传于曲江上的游船。游船上早已等候多时的歌姬们则就开始纷纷习唱起来。

曲江春光诚是令人赏心悦目,但跟这些热闹事情相比却还是差了不少。再加上那些纨絝子弟们的各处宣扬,越来越多的时流被吸引至此。

一些朝士在随从圣驾返回兴庆宫后不久,仍还贪顾曲江上巳盛会的热闹,便又离开大内丶去而复返。诸如贺知章之类本就爱好繁华热闹的大臣,这会儿已经再次泛舟曲江,与诸友人谈笑风生。

当在得闻案上杏园外还有这样一桩趣事的时候,贺知章也是乐起来,当即便表态道:「张家小子才有馀饶,寻常与宴总以平庸敷衍,而今满城相顾,小子好强,必不再隐。速去速去,早闻妙章!」

之前圣人亲等紫云楼,将曲江周边时流都吸引到了东南方位,而今张岱监守杏园,又让游人们向西北方蜂拥而来。

一时间这一片区域舟车云集丶人满为患,就连那些已经再经同伴挑选出的新探花郎都迟迟登不了岸,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又挤出人群来到了杏园门外丶张岱所在的帐幕前。

当听到两人自言乃是新任的探花郎,仍要较量文采丶入园探花时,张岱不免有些错愕:「这样也可以?」

「此诸进士皆庸下之才,张郎又何惧之有!」

左近看热闹的群众们自是唯恐天下不乱,纷纷起哄叫嚷起来,鼓动张岱继续与这些新进士们进行斗诗。

斗诗张岱倒是不怕,只不过看这些进士们不依不饶的架势,打退一波再来一波,今年进士科取中二十五人,把状元单拎出来自己一波,那就是足足十三波,尽要比斗的话,他今天也不用干别的了。

而且张岱还有一点比较忧虑的情况,那就是他的诗词储备虽然多,但却都不是自己的。

往常搞文抄哪怕一次抄上许多首,要麽尽量挑选比较平庸丶乏甚特色的诗作,要麽就是一人之作,看起来还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可是现在足足十三波进士探花郎要来较量文才,他势必不能只逮着一个人狠狠的薅。抄的多了,风格自然就杂乱了。

这诗辞又不是说唱喊麦,而且长安城中也不乏诗家大才,风格一乱,傻子都能听出来有蹊跷。拿着《唐诗三百首》就自夸天下无敌,这特麽哄孙子都哄不过去啊!

不过张岱刚才显摆的过瘾,这会儿围观的群众也越来越多,自己也被群情架着有点下不来台了,须得好好想想丶认真应对。

而且不只是当下,未来他还要在大唐政治圈和文艺圈长久的混下去,诗写的越多,风格杂乱的问题就会越来越明显。

虽然说人在不同的年龄丶不同的际遇之下,随着阅历的增长,诗文风格也会有所变化,但再怎麽变总得在一个范围之内才合理,而不能天马行空的乱变一通。

这搞不好未来甚至就会有人作阴谋论,只说张家以文宗自居,收纳天下文人所投行卷,见到文辞卓然者就给拘押囚禁起来,天天在地牢里写诗,供张宗之这小子出来显摆丶欺世盗名!

这可绝不是什麽全无缘由的猜度,中唐时期藩镇割据,文化上的交流也开始变得困难重重,便出现了许多偷盗他人诗文编作自己行卷,四处干谒诈骗的行为。

张家自张说开始便是显赫的文化名族,每年也都会接纳大量时流的行卷干谒,张岱是绝对有条件接触到大量不同风格的诗作的。

眼下的他诗文创作还少,等到未来势位越发显赫,那其方方面面都会被人高度的关注与剖析,或是要投其所好,或是想寻找他的马脚漏洞,这一点也一定会被有心人所留意到。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张岱的心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要解决这一隐患也很简单,要麽从此以后控制文抄的频率和数量,甚至不再文抄,凭自己真实的水平来应付各种不同的场合。要麽从此以后远离高端局,只哄一些没有赏析分辨能力的傻子玩。

这两个方案显然都不妥,就拿当下来说,也不是他自己跳出来要刁难这些新进士们,但既然之前人设已经立出来了,遇到事情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把他拱了出来。

既然主动撇清做不到,那麽就只能尽量把水搅混了,老子天生就是这种飘忽不定丶变幻莫测的诗风,从小就这样,你能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