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7章 探花空手归,如何簪花行(1 / 2)

加入书签

第388章 探花空手归,如何簪花行

杜孟寅话音刚落,现场顿时响起了一片嘘声,更有人不客气的笑骂道:「小子奸猾!即便不是侍臣,方才舆驾出入盛况无见?为何不能拟成联句?难道过往成诗,尽是亲身经历丶耳目所见?」

杜孟寅听到这些调侃嘲讽声,心中自是有苦难言。上午圣驾入此时,他们一众新科进士都被堵在慈恩寺中出不来,自然无缘得见。

尤其张岱这诗作画面感极强,使人诵来便自觉一副舆驾盛壮的画面就在眼前,哪怕他也亲临其境丶耳闻目睹,也没有能够胜之的才情与信心。

眼下贺兰进明已经自叹弗如,而他若也甘拜下风的话,此番探花行免不了就要空手而归,此时曲江周边起码有数万群众游赏玩乐,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他们自然要沦为笑柄。

尽管自知这理由很牵强,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希望能够更换一个胜算大一些的诗题。

张岱对此倒也并不深作计较,抬手示意周遭众人不要再作喧哗,旋即便又笑语说道:「舆驾盛况,杜郎无缘细睹,那这曲江春景,想必是历历在目,便且以此为题,你意下如何?」

杜孟寅闻听此言,心情略感轻松,当即便开口说道:「张协律已有前作佳篇以示众,此题便且由在下先着笔献丑如何?」

张岱对此自无不可,这家伙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和要挑战的是怎样的存在,说是献丑那就是真的献丑,他又何必阻拦呢。

「千顷碧波似镜平,垂天映日江水清。堤外杏园春色暖,飞花蝶舞伴莺声。」

杜孟寅提笔疾书,很快便写成一篇描写曲江春色的七言绝句。他参加这样的聚会宴游,当然也要准备一两首诗作与同年们唱酬尽兴。

曲江春景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应景的诗题,类似的题材他自然也有所准备。所以当张岱提出这一命题的时候,他当即便心绪大定,从容的写出这早就准备好的诗篇。

这也是他日常习拟得意之作,就连家中亲长们都夸赞此诗颇有宋之问馀韵,可以拿出以见世人也不必怯场。就算张岱有同题诗作,彼此也能辨一个各有千秋,他总不至于一无是处。

「张郎大意了,不应作此寻常之题。这杜某早有认真雕琢的诗作准备,此番怕是不好痛快胜之。」

大唐是一个诗歌的国都,寻常百姓就算没有拟写章句的才情,但耳濡目染之下也都拥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当见到杜孟寅这一篇绝句时,也都不由得承认确是具有一定的水平。

听到周围看客们私语议论声,杜孟寅也是不由得面露喜色,今天这一场较量对他而言可不只是能否成功探得杏花,更是要一雪数年前被夺京兆府解头的前耻!

他直接将笔递向张岱,口中笑语说道:「恭待张协律赐教!」

张岱也不推脱,接过笔来便在纸上挥毫书写起来:「翠黛红妆画鷁中,共惊云色带微风。箫管曲长吹未尽,花南水北雨蒙蒙。」

杜孟寅在看完张岱这一诗作后,眉头先是微微一皱,旋即便又慢慢舒展开。与张岱同题同韵的此诗相比,自己的诗作虽然意境泛泛,但却视野更大,曲江池碧波千顷丶江天一色,杏园中鸟语花香丶春色正浓。

张岱此诗虽然意境更胜一份,但却只是特写曲江中游船画舫丶风月意趣,即便是意境更浓,但却视野狭隘。因此两首诗作间也并没有拉开明显的差距,仅仅只是描写各有所专丶各有所长。

但他这一番品评还没有宣讲出口,张岱已经又向下书写起来:「菖蒲翻叶柳交枝,暗上莲舟鸟不知。更到无花最深处,玉楼金殿影参差。泉声遍野入芳洲,拥沫吹花草上流……」

看到这一幕,杜孟寅顿时脸色一变,思绪顿时飞回了前年参加省试复试时,诸考生应考《早春万物生辉诗》的情景。

那时众考生都因为省试波折骤生而忧心忡忡丶才思枯滞,但张岱却运笔如飞,一口气写出整整十五篇应试的诗作,而且每一篇都在水准之上。

这让他们一众考生,甚至是那些考官都大感震惊,以至于选司主官明明看其不顺眼,张岱仍是凭着其无可争议的才华而以甲科状头及第!

杜孟寅旧年落榜,心中自是失落至极,归乡后便闭门苦读,终于在今年再次参加科举且一举及第。

这也不免让他大感志得意满,直道自身的才情学识相较往年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反观张岱近年殊无佳作问世,以至于才名渐弱。此消彼长之下,也让杜孟寅暗自感觉自己应该有了挑战张岱的实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