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0章 天理昭彰,报应不爽(1 / 2)

加入书签

第272章 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孩儿参见伯父,此番奉命出都任事,阿耶知伯父今也在使汴州,严嘱孩儿入州后一定要诸事请教丶切勿行差踏错以累风评。」

程若水二十几岁,面对高力士时持礼甚恭,俨然一副拜见自家亲长的模样。

张岱在一旁看到这一幕,才想起来程咬金的大孙子跟高力士还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眼前这个程若水可不得叫高力士大伯吗。

「短时不见,孩儿更加英壮,如今更能衔命出都丶领掌事务了,没有辜负你父的一番教诲!」

高力士对这大侄子态度也颇友善,笑眯眯的勉励有加,旋即又指着一边的张岱对其笑语道:「这一个张六郎,也是都下新出的名门少俊,想必你早有耳闻。日后也要勤于走动,或能成为志同道合的良友知己,相互扶携!」

「张宗之名,岂有不闻?义气儿郎,又是新科状头,凡所治艺,我耳熟能诵,常叹不及。今日相见,幸甚幸甚。」

这程若水不愧是程伯献的儿子,张嘴说话便悦耳动听。

程咬金子孙不少,但时至今日仍然高官厚禄活跃在时局当中的,只剩下程伯献这一支了。其他的无论是袭爵的长子一系丶还是尚主的次子一系,都已经沦为一般的官宦之家,乏甚势位可称。

对方这麽客气,张岱也免不了互捧几句,然后接下来便开始商讨归程行期。

这程若水自洛阳带来五百名南衙甲兵,同时还从郑州丶汴州抽调运夫千人,用以将汴州这些罪官与赃款押送归都。而在经过连日发卖赃产之后,赃款的总额也再次飙升,来到了一百多万贯。

这一笔额外的收入若押解归都,也会大大缓解朝廷如今用度不足的困境,因此朝廷规定的期限也非常紧,必须要立即出发。

与程若水同来的,还有一批补任的官员,新的汴州刺史还未任命,这第一批赶来的最重要的便是新任汴州长史丶张岱的表姑父李憕。

汴州这一次的官场地震影响很恶劣,在朝廷完成对这些犯官们的批判惩戒丶以及任命新的长官之前,这段时间里应该都需要李憕等人处理州事。对这些人而言,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

可惜张岱这里归期甚急,也无暇再继续留此和李憕详细叙话,双方见面后他只是简短的讲解了一下自己在这里所进行的一些人事布置,既是希望李憕稍作招抚,来日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稍微帮衬一下李憕。

接下来一行人便踏上了归都的路途,和来时相比,张岱的队伍规模自是锐减。来时所携带的大宗钱物早已经散尽,那些在洛阳当地雇使的运夫走卒们也已经分批遣回。

至于南霁云等新招揽的手下,张岱还是将他们暂时留在了州境内,让他们继续招募忠厚勤恳的丁壮做船工,继续发展壮大漕运队伍,同时否则维系诸州织坊的物资运输,让这些事业长期稳定的运行下去。

「人手还是不够用啊!」

归程中看着骤缩的队伍,张岱又不由得在心内暗叹道。

别的不说,如果接下来包山种茶,就还得再组织一批人手。而且等到他入朝为官之后,就不会有太多精力关注和推动这些事务的进行,可是眼下他身边却还没有一个能够代替自己管理诸事的人选。

不只是张岱这里在感叹人手不足,高力士在归程中也在发展自己的党羽队伍。

这一批汴州罪官并其家眷足有将近两千人,虽然眼下针对他们的罪行还没有正式宣判,但除了源复这种家世出众丶关系强硬的人之外,其他的基本下场都会很惨,最轻怕也免不了远流边疆。

至于那些罪官家眷当中的妇孺,有的或许会一道流放,有的则会没为官奴。高力士就在安排下属宦官们去观察那些罪官家中儿郎子弟,见有乖巧伶俐丶秉性可观的便挑选出来,一路上给予一些饮食关照。

这些儿郎们对此自是感恩戴德,但却不知道他们各自的命运已经注定了。别管未来他们家人将会受何惩处丶流落何方,他们已经先有体制内的铁饭碗捧上了。

宦官队伍要保持健康发展,那也得有源头活水来补充啊。这些经过优质羊水浸泡丶生来高人一等的官宦子弟,无疑要更加具有栽培的价值。须知就连高力士,那也是出身岭南名门冯氏的官宦子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