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面圣(2 / 2)
那沙弥刚要张口说一碗一贯,就听到赵怀安说这话,于是撇着嘴,便回去又给端来了一碗。
赵怀安一碰嘴,就发现比刚才烫了,看了一眼那小沙弥,便将茶水一饮而尽,随后便起身走了可他正要迈步出去时候,又折了回来,对那小沙弥道:
「去,再给我弄一碗。」
那小沙弥呆了,不晓得这个高大的武士要干什麽,但看到后面老经僧没有说话,便还是回去又端了一碗过来。
只是这一次,这茶水实在太烫,根本碰不了嘴。
随后赵怀安就这样坐在金佛下,静静地盯着眼前的茶水,那边老僧还是没有动静,而小沙弥也静静地站在原地。
这一刻,时间都仿佛静止了。
也不晓得过了多久,赵怀安再一次端起茶碗,口感就是第一次喝的一样,于是他一口将茶水灌完,然后对那小沙弥笑道:
「不错,茶不错,就是以后别加东西煮了,后面我会让人给你们寺捐赠一批茶叶,到时候就用开水泡就行。」
说完,赵怀安再一次看向那个经僧,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感觉这老和尚刚刚笑了。
摇了摇头,赵怀安离开了禅房,与外头的帐下都和背鬼们汇合。
赵怀安目不斜视,听着那些长安人高吼着,晓得这些人只是图个高兴,真不是闻战则喜,老秦人的魂早在这些人身上看不到了。
他扶着刀柄,眼睛望向那前方巍峨的宫城,眼神忍不住眯起。
在先后穿过大宁坊丶来庭坊后,赵怀安他们在前面鸿胪寺的官员引导下,向南转了个弯,随后队伍便到了宫城前的延喜门。
此时等候在那边的一众迎接使者连忙开始奏乐,而赵怀安也随杨复光一起下马。
到这里,入城军队的凯旋算是结束了,接下来他赵怀安将要和杨复光一道孤身进宫。
在重重鼓声中,赵怀安看到一众帐下都们投来的眼神,随后便跟着杨复光踏入了那朱门之后。
队伍行至皇城延喜门外,文武百官早已在此等候。在万众瞩目之下,赵怀安和杨复光翻身下马,由鸿胪寺的官员引导看,穿过重重宫门。
长安城虽然是四四方方的,可实际上城内的地面却并不是平的,当年隋朝本来也是要在汉周的长安城上立都的。
可当时汉周长安城已经用了数百年,数不清的生活垃圾已经让城内的水渠变得航脏臭,已经不再具备居住的条件了。
所以隋文帝便让大匠宇文恺在长安的南面龙首原上建起了这座巨大的都邑,一座能容纳百万人生活的巨大都市。
但龙首原叫原,只意味着它大体是平的,而在具体城内,却是沟沟壑壑,有高有低。
其中作为中轴线之顶的太极宫,也就是皇帝的寝宫偏偏就坐在低矮的沟下,而为了防备大内安全,又在内省外又修建了宫城。
后来李唐得了江山,便在宫城的东北城郭内修建了一座新的宫殿,它就是大明宫。
此宫落在龙首原的高台上,高爽清亮,生活条件要远远好过太极宫,所以高祖为太上皇后就移宫到了这里,后来此宫就成了大唐天子的寝宫,和西边执政用的太极宫做了区分。
此刻,赵怀安他们进了宫后,就沿着太极宫的南面走向正南门,也就是承天门。
这一路,杨复光和赵怀安都没有说话,前面只有导引的一班宦官。
赵怀安跟在杨复光后面,忽然听他说道:
「大郎,咱们去的太极宫是大朝的地方,所以待会你不仅会看到陛下,也会看到诸高官官丶南北诸衙,在京百官,怕吗?」
赵怀安摇头。
他只感觉眼前的这座太极宫又低又湿,他甚至都能看到一些无人注意到的墙根下,白色的灰墙已经脱落,露出里面黄色的夯土。
杨复光见赵怀安神色如常,一点没有怯场的样子,心里再一次感叹,赵大的确是能拜上将军的人。
他为国家选出赵大,没错。
于是他点了点头,带着赵怀安来到了眼前的承天门下,望着前面已经洞开的正门,望着一路向上的台陛,杨复光对赵怀安说了这样一句:
「从延喜门走进来,你是不是在想,这一路到底要走多久呢?我第一次入宫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然后这一走,就走了二十六年。但这路,我还会一直走,一直走到我走不动为止!「
「赵大,这一路,你愿意随我一起走吗?」
赵怀安望着眼前的杨复光,点了点头,笑道:
「这也是我赵大要走的路!」
杨复光望着赵怀安,微微一笑,便带着赵怀安走进了太极宫。
在那里,年轻的皇帝和这个帝国的执掌者们早已在太极殿内等候多时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