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8章 破阵(1 / 2)

加入书签

第258章 破阵

乾符三年,四月一日,中都城北野渡,

此前为了同时让更多的漕船可以停泊,保义军行军幕府驱俘口下水修建了十座码头。

近万的草军俘虏在一日内就修建好了码头,时间就是这样被抢出来的。

四月的天下水并没有那麽寒意,但对于本就赢弱的草军俘虏们来说,依旧是一件艰苦异常的工作。

但好在保义军还没有那麽不做人,依旧给这些人提供足够的粮食。

这也是惠而不费的事情。

这一次中都城大战,保义军在城内缴获了大量的粮秣,虽然这里已经不再肩负草军粮站的作用,但依旧还有不少粮食还滞留在城内没有运走。

然后就都落在了保义军手里。

虽然只是一天,但却是这些草军近一年吃的第一顿饱饭了。

所以当这些草军看着十座码头被修建结束后,他们还有点失望,早知道当时干活的时候就不这麽卖力了,这样饱饭还能再多吃一天。

但很快好消息就传开了,说保义军正缺一批檐夫,上了船后不仅能天天吃饱饭,还可以被保义军带回光州去继续种地他们这些人在两年前还是老实巴交的农夫,这两年的动荡早就让这些人绝望,现在有机会去往一片安宁的地方,继续过以上的平和日子,这是谁能拒绝的?

所以自通知发出后,这些俘虏就争先踊跃地报名,这让幕府度支杜宗器提前准备的托都没用得上。

而今日,汶水南岸,数不清的人马车队猬在河岸上,旗帜如海,铺满河岸。

在汶水上,两百多艘大船遮蔽着湖面,接天白帆,碧水滔滔。

此时鼓角不断催动,由赵六亲自培养的一批军乐手正在搭建起来的高台上吹吹打打。

这些穿着绯色褶,腰间悬着铜铃的军乐手们,在领头的军乐长的指挥下,将台下的四十面牛皮大鼓敲起,「咚咚」声如惊雷滚过汶水,震得水面泛起细碎涟漪。

再然后,高台台陛上二十名举着长角的吹号手,开始「鸣鸣」齐吹,其声透云霄,几将岸上的人声马嘶都压下去大半。

此时岸边的保义军已经开始登船。

其中居于马上的郭从云丶高钦德丶韩琼带着第一番出击的一千三百骤马精锐面着高台齐齐大呼。

在那里,使君正站在那里,在三呼之后,三都骤马保义军便在鼓角声中排队上了船。

一艘艘漕船装满后,船舱里面早已拖得精光的草军俘虏在甲板上的水手的呼号下开始摇动着船橹。

而此刻汶水上正刮起着西风,这些率先驶离野渡的船只纷纷放下单帆。

风吹鼓着帆船,然后推着船只如同离弦之箭逆水向上,而两侧船舱内的橹手们还继续摇着橹,

他们在一声声号子中,越划越快。

一批船只东去,一批船又继续靠上码头。

而这个时候,岸边的军乐上陡然一变,原先浑厚的鼓角声中,忽然加入了十几只笛,一首唐军军乐《秦王破阵乐》就此吹奏。

那位打下大唐的秦王李世民,即便已经去世了两个世纪了,他和他开创的那个时代,依旧是无数唐人的精神图腾。

当这首刚劲雄浑,由太宗皇帝亲定的军国杀伐乐,完全为大军作战服务。

此刻在汶水岸边响起,闻者热血沸腾,毫毛炸起一种身处在宏大场景的战栗感充斥在所有人的心头,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它让所有人的精神在这一刻凝聚在一起。

而赵怀安带着帐下都就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数千精锐在军乐声奔赴漕船,饶是他不是一个矫情的人,这会也心潮澎湃。

男人为何爱战争,也许就是因为这一刻!

在他的后面,四个义子捧着节丶将旗丶告身旗丶军旗捧着,他们也都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神带着憧憬和迷离。

而在赵怀安左右手的,则是赵六和豆胖子,今日二人也是一身戎装,连披风都是簇新的,更显精神抖擞。

然后在这七人之外,是杨茂丶孙泰丶赵虎丶王离丶牛礼丶何文钦这些门徒;是丁会丶郭亮丶邹勇夫丶林仁翰这些乡党;是王彦章丶刘威丶陶雅丶杨延庆丶姚行仲丶段忠俭丶赵尽忠这些勇将。

他们都望着下方金戈铁马,听鼓角激昂。

这个时候,赵六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

「大郎,谁能想到我们能一路走到现在,能有这份事业?」

赵怀安哈哈一笑,没有说话,而是向着下面第二番出击的康怀贞等人挥手,然后望着这些刚刚突围出来就被投入下一个生死战场的泰宁军。

经过这段时间的将养和马匹补充,这些泰宁军的战力恢复的很快,

这当然是因为赵怀安将大批缴获到的战马补充给这支部队,在他的眼里,这支泰宁军就是他碗里的肉了。

而同样是因为赵怀安这份不同寻常的大方,让这些泰宁军更加相信,跟这位「呼保义」赵使君去搏一把大的,只要成了,必然起飞。

这个时候,鼓角暂歇,另外一批军乐手开始用鼙鼓轻击,配着数十横笛吹奏《折杨柳》一曲。

此乐声稍显婉转,却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军中送别旧部丶激励新行的意味,

这些乐声送着陆续上传的泰宁军,似为他们践行。

而当第三番,也就是刘信丶耿孝杰带着飞虎丶飞豹二都开始前移,在经过高台时,全军三呼,

然后在各级军吏的指挥下陆续登船。

也是这个时候,婉声一顿,乐声再次大变。

原来是四支加入进来,与建鼓丶鼙鼓合奏出急促的节奏,这是在奏「催阵」。

此时所有的乐器齐鸣,原先《秦王破阵乐》也进入了高潮,建鼓擂得震天响,长角吹得直上云端,筋笛丶横吹丶饶汇成一片洪流。

在这浩大的声势中,此次奔袭的保义军尽数上船。

合计保义军骡马骑步一千六,泰宁突骑六百,随夫千人丶撸夫五千,共计大船二百六十艘。

终于一曲《破阵乐》终了,赵怀安看着狼藉的旷野,深深吸了一口气,各种浓烈的马丶骡粪混着尘埃,污浊难闻。

可赵怀安却咧开嘴笑了,他对在场的这些帐下都武士们笑道:

「走!咱们也上船!」

随后,众人带着军乐班子丶幕僚团丶各色工匠丶医匠直属奔上了船只。

其中高有三层的楼船正是赵怀安这一次座舰,赵怀安带着核心鱼贯上船,立即登上了楼,他望着前方水面上连绵的帆影,心情非但没有平复还更加澎湃了。

现在我不过带二百艘船,兵不满三千,只是去袭一个还未为蛟的草蛇,就已经是心情摇曳,而当年曹孟德带军八十万南下,舶鲈千里,横赋诗,那又该是何等豪情?

不行不行,我赵大的眼皮子不能这么小!等等?我干嘛找了个曹孟德的例子?真不吉利!

于是在全船人的目光下,赵怀安大手一挥,手中「藏锋」直指东方,大喊:

「向东!向东!」

于是全船大吼,继而整条船队都在大吼:

「向东!」

「向东!」

声震四野,惊飞鸥鹭!

最后在一声高亢的声音中:

「起帆!」

随后桅杆上都响起「嘎哎」的绞索声,白帆次第张满,如群鸟振翅。

而已将乐器带到船上的军乐手们继续开始吹奏起来,混着鼓帆声,船桨划水声,吏士们豪迈大笑声,直送向东。

就这样,保义军敲敲打打的就奔去了莱芜。

这一日是乾符三年四月一日。

四月二日清晨,有西风相助的船队连行六十里。

但到了晚上,各船队就把帆收了起来,因为汶水的河道并不是什麽大江大海,夜间行船没有光亮,随时都会撞到水下的礁石。

这不是开玩笑的,现在一艘船就是几十条人命,还各个都是赵怀安的老本,他如何赔得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