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7章 朱瑄(1 / 2)

加入书签

第257章 朱瑄

乾符三年,四月一日,沂州城。

沂州城位于沂水西岸,其城池的主体结构是北周时期建立,其城高两丈半,

有四门,只就城防本身来说,只是一个寻常中州的规模。

可沂州城优势的地方在于,它的北丶东丶西三面都有自然防线。

其东面是那条着名的沂水,也是沂州得名的由来,自不谈。

而它的北面也是一条自然河,名曰浚河。

它从蒙山深处发源,然后流经尼蒙通道,穿费县而过,最后在沂州城北汇入南北向的沂水。

然后在沂州的南面,它没有自然河道,但却是一片沼泽地,名曰「三十六冗湖」,而这也构成了南面的天然障碍。

而且沼泽比河流更加危险,几断绝了大军从此面来攻的可能。

如此三面构成了沂州易守难攻的基本格局,再加上西面又是尼山余脉,所以只要占据西侧山脉的制高点,如此便可将沂州外线防御打造得固若金汤。

所以自古守沂州,重点就是守外线实际上,宋威率军从淄青南下进入沂州城后,就是如此布置城防的。

沂州因地处在尼蒙通道上,其西北遍布山岭丶丶峪,是天然的兵站成壁可以与沂州城本身一同形成椅角之势。

所以宋威先后在西北山岭中构建了两条山寨防线,最外围的是以巨龙山丶柴山丶固山丶寨山为核心的山壁群寨,然后是内围的卧虎山阵地,这里也是距离沂州西城最近的制高点,是西侧城防最核心的地方。

而在西南山岭,宋威也同样择形胜要地,在熊耳山丶抱续一片构建山头阵地,用来控遏尼山群岭通向沂州南部的山道。

不过宋威真正的大手笔还是在沂州城北的浚河对岸修建了一座子城大寨,然后在浚河上修建浮桥三座,用以沟通沂州和北岸的大寨。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光靠沂州一城是没办法堵住尼蒙山道的出山口的,因为穿行其间的浚河将谷口分成了南北两处。

南边这里有沂州可以守,而北面则必须再修一寨,如此才能形成完整的堵截。

也是依托于浚河北岸的营地,宋威得以在蒙山群岭上构建山头阵地,其中尤以丁字丶右前最为重要。

所以在此前,沂州城的整体防御就是在依托一城丶一寨,在尼山丶蒙山形胜山头构建体系防御,如此才将草军十馀万人堵在了谷内通道不得前进。

但现在这条体系的防御,因为草军在蒙山北面蒙阴地区的突破,实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漏洞。

经沂蒙山地区,草军已经完全绕过了宋威建立在蒙山上的阵地,直接从沂水西岸沿河杀下。

而在这个方向,河岸土地一马平川,唯有一处微微凸起的小山可以作为防御所以在宋威得知沂州刺史兵败蒙阴的时候,他立即命令魔下骁将王敬武带领平卢军三千,骑兵五百背山设寨,狙击自北而来的黄巢大军。

浚河北,二十里,无名山阵地,一面巨大的「平卢军」旗帜在狂风中猎猎作响。

这片无名山,因被当地乡豪开辟了数座茶园,且日之为「茶山」。

此时寨内,平卢大将王敬武正坐在马扎上,与另外两个牙都将卢弘丶张蟾一并讨论军情,列座的还有他的长子王师悦,为现在五百突骑的统兵骑将。

外面狂风哗哗作响,营地内时不时有一些物资就被刮得满地跑,惹来军士仆奔跑追赶,一片混乱。

而大帐内,氛围很是凝重,刚刚派到北面的哨骑已经回来了,带来了草军最新的动向。

自沂州刺史在蒙阴被伏杀,整个局势就彻底崩坏,每日都有那片的土豪携带牛马奴隶往后方奔,而草军也顺势从蒙山杀出,这几日哨骑已经陆续发现了好几支草军的骑军了。

这里出现了防御漏洞,可宋威却没有足够的兵力填补在这里,不得已只能让驻扎在蒙山的丁字丶右前窗的徐州军放弃阵地,移动到这里,堵住将要顺沂水南下的草军。

可徐州军的阵地已经和草军接触,要想阵前撤退不是那麽容易的,所以宋威就让自己的亲将带着平卢军精锐先行抵达这里,一边阻击一边等待徐州军的援兵。

所以现在的敌我形势实际上已经分成两团,在尼蒙通道上一块,在沂水西岸丶浚河北岸一块。

双方都在互相试探着对方的耐心,寻找薄弱之处,然后便是雷霆一击。

只是以前发雷霆的是他们唐军,而现在,挨批的恐怕要轮到他们了。

这几天,敌我双方的哨骑交锋非常剧烈,互有胜负,通过对对方哨骑的审讯,实际上两边的情况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

就现在,王敬武就已经晓得对面的主将正是草军二号人物,黄巢,带着兵力多达五万,其中骑兵就有三千。

这是一股能毁灭一切的力量,对方光骑兵的数量都快赶上王敬武了。

不过,这个前提是草军的那些哨探说的是对的。

这倒不是说草军哨探都是好汉,实际上落在这些平卢军手上,就是真铁打的汉子也熬不住审讯,所以什麽情报都掩藏不住。

但哨探得知的情报就准确吗?王敬武对此有不同看法。

不过,再如何自我安慰,王敬武还是晓得自己这一方的兵力是多麽微不足道的,而且更难受的就是他们身后的那所谓的茶山,说是山,但几乎就是一座土坡。

别说依托作为阵地了,就是据此望远都望不了多远,他唯一能给平卢军带去的,就是一点点虚假的安全感。

本来王敬武还觉得这样的试探会继续持续几天,可今日探马回报,说草军出兵了,黑压压一片,从头看不到尾。

草军是顺着沂水西岸过来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从浚河这里突破,与西侧尼蒙通道内的草军一起,对沂州城左右钳击。

而即便晓得草军必然会来,可真来了,在场的这些平卢将们依旧是焦躁难安,魂不守舍。

就在这个时候,王敬武开口问道众将:

「此战我军是列阵而战还是凭寨而守,诸位有何看法?」

下列中的一名粗豪军将,眉毛浓黑,抱拳道:

「那黄巢不好对付,敌军又倾众而来,不如稳妥些,咱们就凭寨而守?」

在场有几个人听了这话,连连点头。

但另外一名牙将则横眉冷对,他胖大魁梧的身材几比寻常人要壮一圈,此刻他怒斥道:

「咱们平卢军什麽时候打这样的仗?那草军也就是占个众,论临阵,我们以一当十!被一帮农夫堵在营门口,我程廷嗣丢不起这人!」

这程廷嗣是上一代平卢节度使的使将,向来勇冠三军,只是现在节度使换了人了,脾气也收敛了不少,不然要是七八年前,他能直接出来捶对面。

果然听到程廷嗣火爆的怒斥,那几个想要守寨的都将脑袋一缩,不敢去看。

一句话将军中孬种镇压后,程廷嗣扭头对王敬武道:

「老王,有甚好考虑的?这事都不要拿出来谈,你一声令下,咱们就出去砍那些草军,我倒要看看一帮农夫能成什麽气候!」

王敬武不说话,他对这个程廷嗣也颇为头疼,这人勇是勇,就是不知进退,

这可不仅仅说的他作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