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7章 战术(2 / 2)

加入书签

通过对人力的配置,尽量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其中有个特别大的变化,这是赵怀安在听取赤心都都将张翱的战斗总结中,进行的改变。

张翱提及了战斗中的伤员驮运的工作,他说在这一次的战斗中,赤心都的武士在受伤倒地后,就会有三到四人驮运送他撤向战场。

换言之,一人受伤几乎可以让队伍失去三个人的战斗力。

所以张翱建议,是否可以组织一批随夫,专门负责驮运受伤吏士。

张翱的这个建议直接让赵怀安想起了一个群体,那就是担架队。

于是赵怀安从随夫中选了一批胆子大的,专门组建了一支二百人的担架队,先试行一段时间,看看是否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如果能有效,那以后部队列阵后,不管友军是否受伤,只允许喊担架队上来驮运伤员,自己是不准私自撤下战场的。

如此,前排吏士的人数就不会因为非战斗而减员。

保义军就是这样,它一开始也并不是有多强的战斗力,可他们的创始人赵怀安却是一个学习能力特别强的人。

每次战斗,他都会组织参战领兵将分享他们的战斗经过,一方面是让其他没参战的军将有个案例学习,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讨论,查漏补缺,不断进步。

一个军队的魂就是他们创始人的魂,当赵怀安将这套自学习的风格形成制度后,保义军的成长就越来越快。

甚至一些好的经验和战术也会落在文字,抄发军中的优秀预备军官学习。

可以说,保义军超越同时代的军队最大一点,就是它的学习能力,以及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制度的能力。

此刻,十馀里的训练场上,保义军吏士们人马如龙,腾挪如猱猿之跃,奋击如隼鸟之击。

而这番昂扬向上的场景,既让隔壁的宣武军看得咋舌,也让看台上的杨复光患得患失。

在收到了赵怀安的书信后,又在得了沂州大营下发的关于调动保义丶宣武军进入兖州战场的文书后,再也忍不住心中的焦躁和愤怒,带着扈兵从曹州直奔到了郓城。

他要讨个向赵大讨个说法。

……

站在看台上,赵怀安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然后神色正常地看着旁边的杨复光。

他当然晓得杨复光内心有多生气,但赵怀安有信心能说服他,因为这本身对他们二人就是双赢。

但他没有直接回复杨复光,而是将他带到了城外的训练场,然后让杨复光实际看看保义军。

此时,杨复光看了良久,脸色不是很好,忍不住讥讽了一句:

「二弟是想告诉我,你保义军现在强得可怕?觉得没有我杨复光,也是可以的,是吧。」

赵怀安摇头,笑道:

「大兄,我就是猜到你会误会,所以才将你专门带到这里。我不是想说我保义军如何如何了,然后就要过河拆桥。而是我想让大兄明白,保义军这样的军队,他能走到现在,早已不是我一人能做主的。」

「是,我是创建了这支军队,也在军中很有威信。但即便如我,也要考虑到军心是什麽。而保义军上下同欲的是什麽呢?那就是军功,是战利品。」

「他们随我不远千里来中原,除了上报的社稷国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打胜仗,获得赏钱缴获。而这些,不可能全靠朝廷给的,朝廷也不会愿意给,所以最后还是要打草军,要获得战利品。」

「而现在呢?曹丶郓丶濮三州草军,能打的都打完了,该拿的战利品也差不多都缴获完了,所以要想喂饱我下面一帮兄弟,那就需要继续战斗!而现在草军最多的无非就是兖州,只有在那里,才能有更大的军功,更多的缴获。」

见杨复光不说话,赵怀安掏心窝子地说:

「大兄,你我都是为上者,很多时候境遇都是差不多的。咱们这些人看着好像有点权力,好像说什麽,别人就该做什麽。可实际上,我们哪能那麽任性?无非是兄弟们要什麽,咱们去做什麽,因为权力从来都来自于下啊!」

杨复光松动了一下,然后闷哼道:

「赵大,我早就晓得你好口舌,但你说这样没用,我只想问你,我们之前的合作还算不算数了?」

赵怀安晓得杨复光这句话是在威胁,但他不在乎,而是继续道:

「大兄,我们从来都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我们的合作不应该因为我们不在一起就结束,更是因这次的分别而更加深入。」

杨复光皱眉,让赵怀安说得详细一点。

然后赵怀安就说道:

「沂州战事迫在眉睫,这是决定中原剿贼战事的决战。此战如我军胜,那草军将不足为虑,而如我军败,让草军长驱直入淮东,搅乱淮扬,那就是动摇国本的事。你我都是与朝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朝廷若不在,你我又能是谁的监军使,谁的光州刺史呢?」

「所以这就是在大的一面,就是咱们必须继续同力合作,打赢这沂州的一战,这是大局,是桌子。要是这桌子都被人掀掉了,那还谈什麽分猪肉?」

杨复光明白赵怀安所说的分猪肉的意思,他已经有点被说服了。

实际上,他看重赵怀安的不就是这一份公心吗?

当人人都计较门户私计的时候,赵怀安能从朝廷大局着想,那是朝廷之福啊。

只是以前事没落到他杨复光头上,影响的也是别人的门户私计,所以他还颇为淡然。

而现在事落在自己头上了,在朝廷和自己个人利益的冲突中,他杨复光也难免成了他以往鄙夷的硕鼠之流了。

赵怀安的话不仅仅是如此,他真正的杀手鐧还是下面这一句话;

「大兄,你我兄弟的感情是受过考验的,我的就是你的,我立再多的功劳都会先发一份到你这边,然后由你再往上报,到时候如何写还不是由大兄你的一杆妙笔吗?」

杨复光愣了一下,惊喜地确定了一遍:

「你意思是,你进入兖州后,依旧是受我节度,而不是隶在宋威那边?」

赵怀安理所应当地说道:

「当然,我是大兄你的兵,咱们又不去沂州,那里都挤满了各藩军将,我何必去那里抢军功?「

「大兄,你是晓得我的,我赵大从来不做食槽马,而是志在千里的千里马。这军功我会自己去挣!」

这时候杨复光才是喜笑颜开,然后拍着胸脯保证;

「二弟,你放心,有我在曹州调度粮秣,必不使你有缺粮之虞,让你在兖州没有后顾之忧。如此你我兄弟齐心,再立殊功!」

赵怀安要的就是杨复光这句话,他的后勤粮秣基本都靠汴州支持,没有杨复光,他要想进入兖州,那也是无从谈起的。

而现在,杨复光被说服,赵怀安心中大定,然后那边何惟道就奔了过来,随后给赵怀安递了张条子。

这一次赵怀安没有给杨复光看纸条,而是在看完后就团了起来,然后对杨复光说道:

「大兄,三日后我大军开拔,到时候大兄一定要来为我饯行!」

杨复光哈哈大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今天车胎爆了,去修车,所以晚了点。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