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7章 战术(1 / 2)

加入书签

第237章 战术

在鲁泰地区的草军开始加快进攻节奏时,新的战场情报也送到了郓城,以此为大本营的保义军正在做战前的最后整训。

与保义军一并作训的还有宣武军,只是相比于前者,他们又是担箪又是浆饮,弄得一团乱,活在像春游露营。

而保义军则不管他们这些人,而是按照操典和旗鼓指示一丝不苟地完成战术动作,这当中固然有看台上的使君存在,但更多地还是这些战场老卒明白这些训练不是为别人的,而是为自己的。

没上战场的新丁每每训练的时候,都是怨气冲天,但他们不晓得的是,能让他们训练上战场的,那已经是正经军队了。

而像对面草军,还有训练?战场就是最好的训练!

而这些新丁只要从战场走过几圈,只要还没死,那就成熟了,晓得训练是为了谁?

保义军从西川战场一路走过来,深刻明白使君的一句话,那就是平日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所以此刻在各自军吏的命令中,这些人把步槊刺出了花,不敢有一丝懈怠。

此时,保义军衙内的九个都就在旷野上扎起一片片帐幕,各自分训着,每个都的都将亲自到一线作训,既考察麾下儿郎们的战术水平,也是对此作针对性的战术改进。

霍彦威就在拿着一把步槊正在一个小队的无当都面前亲自示范着突刺的动作。

他手里拿着的是唐军制式的步槊,长度为丈八,围半寸,专门用来列装唐军重步。

这种步槊的槊尖部分是两面开刃的,光长度就有成人小臂长,几乎等同于一把短剑,故此又曰「槊剑」。

而这种槊剑因为是精钢打制的,在重步的攒刺下,足以洞穿大部分的敌军甲胄,所以可以说是重型步兵扛阵的第一武器。

此外,步槊的长度也要比马槊短上三尺,这样方便步兵持握中段,又能用后端的突刺抵住地面,阻挡骑兵冲锋。

所以作为唐军重步列装百馀年的兵刃,步槊足以经历大部分战场环境的考验。

此刻,霍彦威就拿着这杆丈八步槊,亲自示范了下。

他双手握柄,左手前推丶右手后拉,以槊尖直线突刺面前空气,攒刺时从腰发,劲达槊尖。

如此三遍后,霍彦威对眼前这些步槊手说道:

「攒刺看着简单,却最吃功夫,别看只要刺出去,但你要想有威力,就要刺如箭出弦,槊身不颤,这才叫功夫。」

然后他又对这些人又示范了一遍,这一次让他们专门看自己的右腿丶腰胯和手臂。

等示范完,霍彦威直接讲真东西:

「你们刚刚看到了吧,你们看我的腰胯都甩了出去,然后就觉得要用腰使劲?但真正用力的是你的右脚。」

说着,霍彦威举起步槊,扎了个架子,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脚尖点在地上,腰胯在中,随后猛得推出,手中步槊便如闪电一样刺了出去。

这一下,别说是人了,就是金铁都感觉要被洞穿。

一众步槊手们看得连连叫好。

霍彦威却板着脸,喊道:

「叫个屁,好好练!也就是在军中了,要是在外头,你们不得做个十年乾儿?人家能教你们?有这个福分就好好练!」

说完,霍彦威继续讲解道:

「你们这里要注意,那就是脚推地的力,腰胯转动的力,最后手臂搠出去的力,这力要节节推,不能一下子都发力,不然其他力道就会被吃掉,你手里的步槊也就没什麽威力。」

将这个动作彻底讲解完后,霍彦威对这些人道:

「这还只是槊的一个刺法,还有挑,拨,架,扫,每一个都需要下苦工。就拿我来说,光一个刺,我就练了十年。所以你们的刺和我的刺能一样嘛?敌军就是披甲了,又挡得住我这十年功嘛?」

「而你们要像我这样,就每日课槊三百刺,负槊行二十里,如此五六年,你们就能坐我这个位置!」

众人被刺激得嗷嗷叫,然后开始在霍彦威的指点下,开始练习。

霍彦威这边还只是训练场上的一景,而诸如此类的更是数不胜数。

之所以各家武士不藏私,就是因为保义军对于队将以上的军将们,其绩功考核已经不仅仅是斩首数,而是从整体战功,军队纪律,等多个维度的考核。

像霍彦威这样的,他们立大功的机会基本都是靠整体团队的功绩,只有他麾下的精兵猛将越多,他才能不断获得功勋。

为何之前何惟道抽调军中勇士进入黑衣社的事情会引起这些军将们的反感,就是因为这个。

而在战场的另外一边,金刀都的李继雍则亲自抓下面的小队训练。

在保义军的衙内步队,基本是以一什兵作为基本作战单位,其中又以三三制为混战时的标准团队战术。

大战时,排阵是最重要的,可阵型却只能在交战前期维持,随着双方阵线全牙交错,就会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战模式。

此时谁能在方寸之地集中最多的兵力,配置最密集的攻击,那谁就能混战中占优。

而保义军现在的三三制混战模式就是目前最经得住考验的团队战术。

每什十人,分三个三人队,其中两个伍长作为牌盾手站在最前,然后左右两个是步槊手和弓弩手。

最后什将亲自带领一个完整的三人队,其中什将配旗枪,居最中,后面是步槊丶刀盾丶弓弩。

每混战,就是两个三人队左右搭配深入阵中,然后什将带领的三人队作为预备,一旦发现敌军有不支,或者有漏洞,就亲自带着预备队杀进去。

总而言之,一支什人队可以完成三波交替的梯次进攻,通过盾挡开路,两侧槊击,弓射来杀伤敌军,然后后面的第二梯队再向前,形成相互交替掩护推进的体系作战。

而在旷野帷幕区的最外围,烟尘四起,保义军衙内三个都的突骑也在进行战术训练。

和步甲重视对抗和队形训练不同,突骑的大部分战术围绕在包抄合击丶穿插分割两个战术。

突骑虽然有突阵之名,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不建议直接对有甲列阵的步军进行正面冲锋的,因为那样的成本太高昂了。

突骑大部分的战术都是包抄合击,通过不断分兵从两侧迂回,形成来半包围圈,压缩敌方活动空间。

而他们又需要和步阵配合训练,往往在战场的一开始,当步兵方阵开始排槊阵的时候,他们就会从两翼先对敌军包抄,然后通过正面的排槊击溃敌军正面。

此外部分精锐的突骑,他们是真的用来突阵的,而这些人也往往被称呼为「死骑」,或者「陷阵」。

这些人的战术风格是以三五骑为尖刀突入敌军阵型的细缝,然后不断冲锋,将敌方军阵切割成一个个小块,然后再由后方上来的步甲逐一歼灭。

换言之,除了在追击过程中,骑兵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杀伤,其他时候,负责歼敌任务的基本是靠队伍中的重步负责。

就这样,在长度十馀里的外线,已经多达千人左右的保义军突骑大开大合,卷起数丈尘埃,气吞万里如虎。

而在东边的一角,却有一处奇特的战术训练。

在那里有十几段临时建好的土墙,然后一部分步跋都出来的武士正在训练军中的附军们进行攻城练习。

保义军进入中原后,先后几次战斗都是围绕在坚城攻防,所以赵怀安也认识到,以后这样的攻城战事会越来越多。

而在这段时间的战斗磨合中,保义军的战术分工也越来越清晰。

在野战军的梯队建设中,已经形成了野战武士,攻城附军,驮囊随夫三个人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