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8章 爷儿俩个一起薅!(2 / 2)

加入书签

柜台建的也不像其它钱庄那般小气,而是设了十数张精致的梨木桌椅,有专门的夥计接待客户,不管富人还是穷人都能免费品茶。

侧厅还设有单独的贵宾厅,里面装饰更为典雅,专为办理藩库丶官饷等公务往来,以及存取银过万的大客户而设。

难得的是,还设有供客户方便的茅房,这可是安庆城中独一份了。

由于事先早就透过风声,刘小楼让咸丰行继续营业,赵安进来时里面就有七八个百姓在做存取业务。

突然到来的藩台大人把这帮百姓吓了一跳,紧张的连业务都不敢做了。

「你们该存钱的存,该取的取,不必拘束。」

赵安继续发扬他平易近人的气质,对着百姓频频点头后,便走到最高的柜台前从袖中取出一张银票,大声道:「这是内务府恒利钱庄一千两见票即兑的官票,也是本官的贴己钱,今日便存在贵号了,算是本官对诚信商号的一点支持。」

此言一出,不仅围观的百姓哗然,连钱庄里的夥计们都惊呆了:一省藩台亲自来存钱!

刘小楼反应极快,立刻躬身双手接过银票,声音都激动了几分:「大人厚爱,小人惶恐!咸丰行必定恪守诚信,绝不负大人信任!快,给大人出具最上等的镶红边银票,凭票即兑,通行本行各地分号!」

夥计赶紧忙活起来,手续办得又快又漂亮。

拿着那张制作精良丶印有「咸丰行」字样和复杂花纹的银票,赵安颇为满意,对着那几个来办业务的百姓笑道:「瞧瞧,这票子做得比官票还精致,存在这儿,比放在本官的后衙还放心呐!」

百姓哪见过这等平易近人毫无架子的官老爷,气氛顿时轻松起来,赵安装模作样勉励柜台工作人员几句,这才在刘小楼和李青山陪同下往后院走去。

随行的还有办公室主任老宋,以及两个老宋从扬州带来的两个安排在藩司做事的「门生」。

一进到后院密室,门刚一关上,刚才外面那副官民同乐的景象瞬间消失,刘小楼长舒一口气,擦了下并不存在的汗,笑道:「大人,您这可真是神来之笔!经大人这麽一存,一吆喝,比我们花一万两银子找人替咱们说好还有用!」

李青山也跟着笑道:「明天咱们咸丰行的门槛怕是要被存钱的人踏破喽!」

「有大人做表率,谁还敢怀疑咸丰行的实力?大人都敢把私己钱存进来,他们还有什麽不放心的?」

老宋笑呵呵的从李青山手中接过茶壶给赵安斟茶。

「做生意嘛自古以来无非广而告之,我这个当藩台大人的替你们GG一下举手之劳。」

赵安哈哈一笑,自顾自坐下,拿出那张刚出具的咸丰行银票细细把玩,对上面的防伪技术还是很满意的。

因为上面有个特别显着的拼音「zhao」。

除了赵安自个知道这是赵外,没人知道,这会没拼音概念呢。

算是开创拼音防伪第一人了。

刘小楼低声汇报工作:「大人,目前安庆总号有帐房二十人,夥计三十人,护卫五十四人,分三班值守」

待刘小楼汇报完,掌柜李青山开始介绍:「本行地库是按京师最大的万永票号规格改建的,夹墙灌了铁砂和糯米浆,门是三尺厚的硬木包铁,配有西洋转盘密码锁,两把大钥匙,钥匙由刘东主和我各执一把,需两人同时在场方能开启.」

「噢?」

赵安来了兴趣,让众人带他去看看地库,进去后发现里面灯火通明,一排排铁架上整齐地码放着封好的银箱,箱子上都贴着藩库的封条。

不禁侧身问老宋:「藩库的银子都存过来了?」

老宋立刻躬身回答:「回大人,按您的吩咐,第一批八十万两库平银已悉数存入咸丰行地库,帐目已与藩库那边核对清楚,户部拨付的款项因为前番支出太多,暂时未转入咸丰行,至于其它款项,因解付周期原因须待年底统一核算」

说完,老宋递上一本厚厚的帐册。

赵安接过随意翻看了一下,点点头:「好,以后安徽一省的税银丶官饷丶工程款项,收支都要走咸丰行的帐总之,本省公帑哪怕一个铜子都要走咸丰行,另外,光安庆一个总号不行,你们要扩张,野蛮扩张!」

赵安一边说一边负手踱步,「要尽快在芜湖丶庐州丶徽州丶凤阳这些府城丶州城把分号开起来,我对你们只有一个小要求,就是明年底要确保本省每个县都要有咸丰分行!」

顿了顿,看向刘小楼:「人手和银子跟得上吗?有没有信心!」

闻言,刘小楼忙上前胸有成竹道:「大人放心好了!扬州那边调来了熟手,本地也招募了些可靠的夥计,另外还派人去江南招人,人手这一块绝对不是问题。至于银子嘛更不是问题,有藩库这八十万两做底,咱们自己的本金几乎可以不动用就能把盘子滚起来。」

「好,这件事一定要抓紧办,不管花多少钱,请多少人,都要给我把事做起来!」

说完,赵安深深看了眼刘小楼和李青山,「你们若能把我的意图执行到位,以后全省的银钱流向就都在我眼皮子底下了,哪个衙门支用超了,哪笔工程款被层层克扣了,哪个官员突然存入或支取大笔款项,甚至哪些商号资金充裕,哪些周转困难急需借贷这些,对咱们而言都不再是秘密!」

闻言,李青山心中一动,接口道:「大人意思钱庄就是一只洞察秋毫的眼睛,尤其是发放给商户的贷款,给谁不给谁,利息几何,期限长短皆由我行掌控,这无形中就能引着商贾们向着大人您定的方向走。」

「正是此理!」

赵安一击掌,「听话的就给低息,快放款。阳奉阴违丶暗中捣乱的,就卡死他们的银根,不用动刀动枪,就能让他们乖乖就范,哼,比圣旨还管用!」

「如此一来,这咸丰行不就是咱们的户部和锦衣卫,既搂钱,又能监控百官商贾?」

老宋佩服的连连点头。

「不要瞎比喻,什麽户部锦衣卫,这话传出去是要杀头的。」

赵安笑着摆了摆手,吩咐老宋:「我要你办三件事,第一,以藩司衙门的名义行文各府州县,今后所有官府公帑必须存入咸丰行。」

「好!」

老宋记下。

「第二,要大力吸收民间存银,可以搞些新颖的活动吸引百姓存钱,比如存银三两送鸡蛋一斤,存银十两送香油一壶,存银二十两送精米一袋。总之,要让老百姓觉得把钱存在我们咸丰行不仅安全,还有实惠。」

「嗳!」

掌柜李青山眼睛一亮:「若这麽办,本省百姓存银尽入我行中矣!」

赵安微微一笑:「第三,不要把眼睛光盯着城里,还要派人下乡,去农村与各地的保长丶里长丶当地的族老打好关系,让他们成为咱们咸丰行在乡下的夥计,每吸收一笔存款便给予他们一些提成。

拉十两存款来就给他们二百文,以此类推还要在各行各业的行会旁边开设分行,方便业务开展,要让我们咸丰行的票子深入千家万户!」

赵安这三个建议听的「专家」李青山不仅大开眼界,心中更是对这位年轻藩台的「金融」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大人不愧是大人,小人佩服,佩服!」

「银钱之道无非在于流通。」

赵安负手向地库外走去,「你们要做的就是让银钱流动起来,在流动中增利,而这流动又皆在本官掌控之下.」

也不管刘小楼他们能消化多少,赵安先给灌了一通,没人比他更清楚一省乃至多省财政同一家钱庄牢牢绑定,其中的权力和利益大到无法想像。

离开咸丰行回藩台衙门路上,赵安想到什麽忙停轿叫来老宋,吩咐道:「你马上派人去趟江宁。」

老宋一怔:「是接大人家眷过来吗?」

赵安点头道:「接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你派人去江宁城中的通州钱店问问掌柜的,我这个从二品布政使能不能跟福中堂再借一百万两银子用于本省灾后重建,我可以本省藩库作保。」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