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8章 爷儿俩个一起薅!(1 / 2)

加入书签

第347章 爷儿俩个一起薅!

距离藩台大人视察工商各业不过数日,藩司衙门又传来可靠消息,说藩台大人要视察省城各大钱庄丶银号。

安庆城内目前主要有五家钱庄,除了浙江人开办的天福号钱庄,其馀四家钱庄中的瑞丰行丶万盛和丶裕泰昌都是徽商经营的,馀下一家则是近期刚刚创办的咸丰行。

都是地方资金,没有内务府及京师王公大臣的身影。

原因是安徽这地方不算富裕,且是旗员任职的洼地,对京师那帮「金融」巨鳄而言,与其把钱投在安徽,不如投在更加富有的扬州丶苏州丶杭州丶广州等地。

就是上游的汉口都比安庆这里更有吸引力。

咸丰行背后是谁,安庆的「金融界」其实一直在议论纷纷,明面信息咸丰行是扬州人过来开办的,跟赵安这个实任布政署理巡抚事的二品大员无关。

但一家刚成立的钱庄就能全盘接收安徽藩库,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背后是否有「权钱交易」。

原本瓜分藩库业务的是瑞丰行和裕泰昌,这两家承包藩库兑换支取业务已经三十多年,和安徽官场可谓形成根深蒂固关系,一直以来双方合作的都很愉快。

结果突然就被取消「指定合作」牌子,还被迫将多达八十馀万两的现银取出交还藩库,背后的徽商势力肯定要发动资源查清原因所在。

这一查还真查出点东西。

那就是咸丰行的东家跟新任藩台赵大人有千丝万缕联系。

用后世话讲,赵安从扬州到安徽上任专门带了帮「自己人」用于承揽市政工程等项目,别的企业只能跟着喝点汤水。

可明知赵安就是咸丰行背后的靠山,瑞丰行同裕泰昌背后的「大老板」们也不敢多说什麽,毕竟,赵安如今不仅皖省军政一把抓,还圣眷正隆,哪个敢得罪?

退出就退出吧,反正对这帮「大老板」而言,藩库的利润也不算什麽,因为他们的利润来源是盐。

徽商,就是扬州的盐商!

乾隆时期是徽商的黄金时代,不过徽商的主要势力范围其实不在安徽,而在扬州及江南一带。

徽商只是对他们祖籍的一个笼统说法,再往后发展百年,徽商就变成了江浙财阀。

靠着同内务府关系垄断两淮盐业大发横财后,盐商们将从盐业赚取的钱财又拿出来投资办钱庄丶典当行,插手茶叶丶丝绸买卖,渐渐就形成所谓徽商势力。

安徽境内的木材丶粮食丶布匹丶文具(徽墨丶歙砚)等特色产业则被留在安徽境内的「本土」商人垄断。

就此形成一个很奇特的局面,于「政治」上有发言权的安徽最大商贾势力是不在安徽的盐商,留在安徽的商贾势力倒是根正苗红的徽商,但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

后者,就是赵安之前在藩司衙门二堂接见的那些商人丶工坊主。

这些人由于同清廷没有直接关系于商业上很难做大,赵安以一省之长来扶持他们的话,假以时日就能将「徽商」这顶帽子重新拿回本土,也不用再受制那些在外的红顶「皇商」。

想要大力发展工商业扶持本地徽商势力,除政策上不遗馀力支持外,「银行贷款」这一块也要跟上。

赵安花了三天时间调研清朝金融体制以及安徽本土金融结构,发现安徽的钱庄本身就是扬州大盐商产业的内部金融部门。

例如,扬州大盐商在安庆开设分号同时都会出钱投资开一家钱庄,既为自己的盐业贸易提供资金支持,也对外吸收官绅丶商号的闲置资金,并向商家和个人提供贷款,收取利息。

这个模式本身没有毛病,唯一的缺陷就是徽商金融体系是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关系之上,也就是兑换存取业务因为信任关系受到限制。

例如,一个商人在安庆将款项存入徽商钱庄,可以凭票据到徽商在汉口的联号或关系密切的钱庄取款。

但他无法在非安徽人开办的钱庄中取款,有点内部局域联网的意思,不像后世银行可以跨行存取。

这个支取业务的本质也是为徽商的大宗贸易服务,而不是一个为各行各业,为全民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的行业。

而金融,也是造反的利器!

造反也好,起义也好,说白了打的就是谁人多丶钱多。

用钱庄来吸收社会资金用于造反启动金的同时,帮助赵安这位新任藩台有效化债,发展地方经济,同时把存款客户们也给绑定,无疑是个天才设想。

赵安想以咸丰行为基托打造出一个标准化丶网络化的全国性金融体系,不管是谁,只要在咸丰行以及关联钱庄存了钱,天南地北都能取到钱。

或者说,打造一个钱庄联盟。

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咸丰行就得全面开花,不过目前咸丰行仅在扬州丶安庆丶江宁三地开设分行。

赵安前番写信给江苏巡抚福崧请求两省三布共建金融联网,江宁布政福昌没有意见,福崧那边目前还没有音讯过来。

如果福崧同意,这个计划就算初步成功,也能让咸丰行一跃成为东南第一大钱庄。

但壮大咸丰行也未必要吃掉别的民间钱庄,赵安的基调是「共同发展,以我为主」,只要别的民间钱庄愿意加入咸丰行制订的金融标准中,他都拍双手欢迎,而不是一家独大,不让别人活了。

朋友多多,敌人少少,才是上策。

所以,赵安对安庆金融业的视察第一站就是盐商开办的瑞丰行,发表了一番官府极其重视民间「金融」的场面话后,浩大仪仗这才出发到刚开张才一个多月的咸丰行门口。

排场很大,随行官员多达数十人,兵丁数百。

咸丰行坐落在安庆城南最繁华的商业区,如此排场自然引得百姓围观,人人都伸长脖子想要看看安徽新来的青天大老爷到底长啥样。

坐在八抬呢子大轿中的赵安不时掀起轿帘,面带微笑同围观百姓点头示意,甚至多次抬手同百姓招呼,要不是现场维持秩序的抚标官兵反应快,及时手拉手形成人墙挡住激动的百姓,藩台大人那顶八抬大轿弄不好都会被百姓掀翻。

这也让赵安体会到为何当官的出行要警戒,要清街原因,事实上不可预测的意外的确太多。

身份的提高带来的不仅是权力的享受,有时候也的确会「扰民」。

百姓聚集多了,是挺容易出事。

一身二品大员服,头戴双眼花翎的赵安待大轿落地即笑吟吟地下了轿,抬头就见「咸丰行安庆总号」七个烫金大字。

匾额下,负责咸丰行的刘小楼和专门请的掌柜李青山带着一众夥计丶钱庄护卫在门口躬身迎候。

李青山是恒利钱庄石掌柜推荐给赵安的人才,早先在京师钱庄当了快二十年掌柜,赵安以工资翻两倍的重薪将人请来的,于这年头的金融领域算是资深专家。

不过今天也是「董事长」和「经理」的第一次见面。

「咸丰行上下人等恭迎大人!」

李青山的声音洪亮,透着精明。刘小楼则向赵安微微点头,意思这个李掌柜是个能办事丶信得过的。

「李掌柜,不必多礼。」

赵安笑着虚扶一下,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人听见,「听闻安庆新开了一家钱庄,规矩好,信誉佳,本官今日便特来瞧瞧。」

说话间,已然迈步走进咸丰行,里面窗明几净,柜台鋥亮,夥计们衣着统一,精神抖擞,算盘声噼啪作响,看着就是一派兴旺气象。

由于赵安要求咸丰行必须要气派,所以刘小楼是把相邻几家铺面全租下来改建的,按赵安给的图纸改建,占地面积怕是有半个足球场,每年光是租金就多达七千馀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