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6章 倭银贸易公司(1 / 2)

加入书签

第346章 倭银贸易公司

李文全说道:

「当地白银之多,让人惊叹。」

「李某曾经见到一名佛郎机商人和倭人商贾交易,双方谈妥了价格之后,倭人商贾命令夥计从银库搬出银块,然后让武士用刀劈开白银称重交易。」

好家夥,听到这里小胖钧的眼睛都直了。

李文全又说道:

「我随船的两百支淘汰鸟铳,也被倭国商贾高价买下,价格是大明鸟铳市价的十倍,船上的硝石更是被几番加价抢购后,被一名大商贾全部买走。」

苏泽思考了一下说道:「所以世子说的好生意,就是贩银铸币?」

这下子小胖钧一下子泄了气,他对着李文全说道:

「舅舅,孤就说,这个世上的事情没有能瞒过苏师傅的,您这赚钱的法门,苏师傅一下子就想到了。」

李文全说道:

「正是!倭国的银元和我大明一样,都是一枚银元换一两银,那只要将倭国白银运回大明,一两银就可以铸造成两银元,这就是一倍的利润了!」

白银铸币是容易赚钱的事情,李文全能想到这个并不稀奇。

但是苏泽却还有更赚钱的办法。

他反问道:

「世子,您在倭国见过金判吗?」

李文全立刻从兜里掏出一个钱袋,倒出一枚金币。

只不过这金币不是小说中那种金灿灿的,而是带着朦胧金光的椭圆形金币。

苏泽说道:

「倭国产银,也产金,世子您还记得,这一两金判,在倭国能换多少银?」

李文全回忆了一下说道:

「五两银就能换一两金。」

苏泽说道:

「在我大明,十两银才能换一两金。」

听到这里,李文全的呼吸更急促了。

按照苏泽办法,如果换成金子回国,就从一倍利润翻倍成了两倍利润。

苏泽接着说道:

「不止如此,世子怕是不知道,这世上除了倭国产银,这西班牙人经营的南洲也产银。」

「但是西班牙人重金而轻银,他们挖来的银子会运到南洋,换成大明的货物归航。」

「在马尼拉的西班牙商社,一两金可以换十五两银。」

「在倭国换金,再去马尼拉换银,再铸币银元去倭国换金。」

「世子,您可以算算这是几倍之利。」

李文全张大嘴巴,虽然他没有去过马尼拉,但是他还是相信苏泽的说法。

各地的金银兑换比价都有区别,倭国和马尼拉之间存在利差,自然就有利润空间。

但是如此暴利,却让李文全也傻眼了。

这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买卖?不需要卖出任何商品,就能赚这麽多银子?

李文全不知道,后世有的是钱生钱的办法,利用汇率差异套利并不是什麽稀罕的操作。

而且这一套操作,也是原时空西班牙商人在倭国的办法。

李文全又说道:

「但是要进行这样的贸易,需要大量的本钱吧?而且还要铸币所配合,朝廷那边?」

小胖钧立刻说道:

「孤有钱!舅舅,孤可以把东宫商铺的本钱都给舅舅!」

苏泽扶着脸说道:

「殿下,世子说的本钱,可不是东宫帐上那些结馀的银元就够的。」

苏泽说的自然没错,金融唯一的资本就是钱,而且是海量的钱。

太子又问道:

「苏师傅,那仿效铁路,发行股票募资如何?」

苏泽看了一眼好弟子,小胖钧的财商果然非凡,竟然想到了股票这个办法。

但是李文全却说道:

「殿下,刚刚苏翰林所说的贸易,商人自己就可以做,为什麽要募股入资呢?」

苏泽看向这位国舅,李文全比自己想的还要更有商业天分。

铁路能够募股成功,原因是铁路具有垄断性。

自从铁路募股后,民间也出现了合股的商业组织,但是无一例外都没能达到铁路公司的规模。

李文全又说道:

「而且要获得重利,还需要铸币所的配合,但是对倭贸易又不是能堂堂正正拿出来说的事情,想要募资发股难也。」

苏泽想到了户部山东清吏司找上自己,说铸币所缺银的事情,他灵机一动说道:

「殿下,世子,下官倒是有一个办法。」

「师傅请讲!」

苏泽说完了自己计划,小胖钧和李文全都是两眼放光,小胖钧更是说道:

「苏师傅!您快快起早奏疏,孤和您一起联署!」

苏泽却看向李文全说道:

「殿下,这封奏疏应该由世子来上,您和臣联署就是了。」

李文全不敢置信,苏泽竟然将如此精妙的办法拱手让给自己?

苏泽说道:「想要从民间募资,自然是由世子这样的皇商提出来更好。」

李文全似懂非懂,小胖钧却已经让人端上来笔墨纸砚,看着苏泽起草奏疏了。

——

苏泽的奏疏内容并不复杂,就是奏请成立特许经营的倭国贸易公司,并允许这家公司和铁路公司一样,发行公股募资。

为了能让这家贸易公司有竞争力,苏泽请求给这家贸易公司特许权,也就是允许这家特许贸易公司,能够以九钱银子兑换一枚银元的比例,从登莱铸币厂兑换银元。

这就是苏泽的解决办法。

白银贸易事关大明的财政,必须要掌握在官府手里。

但是由官府组织舰队进行白银贸易,一方面大明官府直接和倭国贸易不合适,另一方面由官府组织的官方贸易也会有腐败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再加上白银贸易需要大量的本钱,以大明现在的财政情况,也很难拿出这麽大一笔银子。

所以才有成立特许贸易公司,进行民间募资的办法。

苏泽在奏疏写道:

「为筹措军资丶纾解钱荒,恳设特许商号专营倭国贸易事。」

「臣闻言,登莱铸币所因银源短缺,铸币量连月锐减,致内帑火耗岁入受损。」

「市面银元持续外流,东南诸港皆现钱荒徵兆。」

苏泽以李文全的视角写道:

「臣亲赴倭国堺港查访,见其市易以银块劈砍称重,足证银产丰沛。」

「臣请设贸易公司,以十年为限,专营倭国白银收购及贵金属贸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