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3章 龙颜大悦!(1 / 2)

加入书签

第303章 龙颜大悦!

这一期武监其实也只有三百多人,还要分成步兵丶骑兵丶炮兵三个科,如果只是三百人站在校场上,实际上也没几个人。

所以在上个月,徐文壁就提出了建议,骑兵科和炮兵科就算了,他以自己五军都督的名义,从京营抽调了精锐两千人,交给步兵操练列阵。

说是列阵,其实就是训练走步。

如果只是列队训练,其实一个月就能有不错的成效,看前世大学生军训就知道了。

一个月时间,这些京营士兵也能列出整齐的方阵。

成衣坊自然也没有办法给他们制作军服,所以他们穿的还是大明旧的棉甲。

不过在每一个方阵中,都有一个身穿蓝色军官服饰的武监生,这整齐的方阵也让阅兵台上的君臣眼睛一亮。

徐文壁一声令下,首先是步兵方阵开始经过阅兵台。

因为时间仓促,所以只操练了齐步走,每一支方阵边上都有武监军官吹着哨声指挥,等到经过阅兵台的时候,武监军官则会对着台上大喊:

「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庆皇帝脸上挂满笑容,他则会回一个「朕躬安」。

站在皇帝身边的群臣也陪着笑容,而躲在角落的苏泽,看着骑马的徐文壁,只能感慨果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

这位定国公徐文壁打仗也许不行,也没有什麽政务能力,但是搞这种大型典礼还真是一把好手。

就别说这战斗力,就说这阅兵好不好看吧!

也难怪他在原时空,主持隆庆万历两朝的祭祀,活生生的靠着祭祀混到了三公的位置上。

在大明朝,就算是勋臣,生前能授予三公的也没几个。

等步兵方阵过去后,接下来就是炮兵了。

炮兵班是人数最少的,但是人少没关系,徐文壁徵调了大量的骡马,只看到一群骡马拉着各种大炮进入校场。

苏泽对徐文壁也是佩服极了,为了凑数,徐文壁不仅仅拉来了京师炮厂的新式火炮,还拉来了佛郎机炮和大将军炮这类的古董火炮凑数。

但是别管是不是凑数的,这些骡马拉着各式各样的火炮经过校场,还真有一种唬人的感觉。

隆庆皇帝看完也是龙颜大悦,这阅兵台上也只有少数大臣能认出火炮的型号,反正就是我大明的神兵利器,拉着过场就行了,你就说威猛不威猛吧!

隆庆皇帝又对左右说道:

「昔日太祖阅神机营,也不过如此?」

这时候站在角落的苏泽反应最快,他立刻说道:

「请陛下仿效太祖,赐此军营号。」

兵部尚书曹邦辅看向苏泽,赏赐营号就是要编练新军了,你苏子霖露出马脚了吧!果然武监就是要绕过兵部!

但是可是此刻曹邦辅也没办法,皇帝正在兴头上。

隆庆皇帝想了想说道:

「就叫武威营吧。」

苏泽连忙说道:「臣替炮兵科诸生,谢陛下隆恩。」

骑兵和步兵可以分散使用,但是炮兵不行。

苏泽早就有筹建专门炮兵的想法,正好乘着阅兵的机会让皇帝开了口。

等到骡马喧天的炮兵过去,接下来就是骑兵了。

群臣都看向校场远处,两支骑兵部队分别在两边立马列阵。

这时候司礼监的大太监李芳给皇帝递上望远镜,又有太监们给其他众臣也送上望远镜。

李如松和朱时坤此时也紧张起来,但是随着军令下达,他们的紧张感也消失了。

「上马!」

马侧的骑兵整齐划一的翻身上马,引起了阅兵台上的赞赏声。

两个班的骑兵分列两边,相向列阵,李如松和朱时坤立马在队伍正前方,两人默契的同时抽出配剑。

「全体都有!冲锋!」

两个班的骑兵开始相向冲锋,只看到两阵骑兵都迈着整齐的马步,先以慢步开始向前。

「快步!」

随着一声命令,骑手开始切换马步,骑兵们开始加快速度。

阅兵台上的欢呼声,基本上都是外行看热闹。

但兵部尚书曹邦辅是懂行的。

骑兵冲锋列阵,这是相当精锐的骑兵才能做到的事情。

这些武监生还不到一年,竟然能做到如此的地步。

而且也不知道用了什麽操典,这些骑兵各个人马合一,都能按照同样的节奏前进!

曹邦辅曾经担任过蓟辽总督,他在蓟辽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骑兵!

战马踏地声如闷雷,而随着两支骑兵越来越近,阅兵台上的众人也都紧张起来。

「跑步!」

两支骑兵竟然还在这个时候提速,这下子就连曹邦辅都紧张了,这样高速运动的骑兵对撞,那不死也要伤残了。

「转!」

随着两名班正一声令下,两班的骑兵分别开始右转,两支骑兵就这样擦身而过。

阅兵台上爆发出雷鸣的欢呼声。

就是再不懂行的人,也知道刚刚这场冲锋的难度。

观礼勋贵们目睹自家子弟这般英姿,激动得频频捋须。

身穿军礼服的隆庆皇帝更是激动到脸色潮红。

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大明内忧外患,东南倭乱西北变乱。

自己继位四年,外患平定,还练出如此强军。

这时候几位内阁辅臣站出来,对着皇帝说道:

「恭贺陛下得此强军!」

隆庆皇帝当场掷下敕令道:「武监生赏金元十枚!」

又有太监将皇帝的赏赐通报给武监生,众人又齐声呼喊「陛下隆恩」。

隆庆皇帝又看向校场,又下令道:

「武监教官皆升官半品,赏金十枚!」

「定国公徐文壁公忠国事,增食禄五百石!」

定国公徐文壁的食禄本来是两千五百石,仅次于成国公的三千石,所以名义上位列勋臣第二。

增加食禄只不过是象徵性的,这些勋贵的食禄也不是实领的。

但是给定国公增加食禄,就是拔高了定国公府的地位,从此定国公就和大明勋臣第一了。

一旁的成国公朱是泰神色复杂。

他刚刚承袭爵位,自然没办法和定国公徐文壁相比。

不过这次自己的弟弟在校场演武表现出众,家族说不定还可以走别的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