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2章 检阅三军(2 / 2)

加入书签

黄文彬一阵无语,看这个朱俊棠仪表堂堂,却是个不会聊天的,自己如果有钱在校外住,还会挤在国子监的校舍吗?

算了,这朱俊棠刚中举人,哪里知道在京师为官的不容易。

黄文彬说道:

「再忍两天就好了,后日陛下就会驾临武监,等演武结束武监也该放假了。」

朱俊棠也松一口气。

黄文彬又问道:

「咱们国子监也要放假了,朱生你要归乡吗?」

国子监和詹事府一样,也有夏冬两个假期。

冬假从十二月中旬开始,足足放到二月份才结束。

这也是黄文彬选择来国子监的原因,事少包吃包住,一年还有接近四个月的假期。

朱俊棠面色黯然的说道:

「家父亡故后,学生在老家没有亲人了。」

黄文彬有些惭愧,自己失言说到了朱俊棠的痛处。

朱俊棠很快调整了心情说道:

「黄博士,弟子的好友张纯去澎湖担任提学,前几日写信来讲述澎湖风光,原来澎湖四季如夏,就是京师寒冷刺骨的时候也是暖阳高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弟子给张兄去了信,准备国子监放假就去澎湖看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苏泽在《乐府新报》上提出的口号,号召读书人不要坐困书斋,而是要多游历,将书中的知识和旅途见闻结合起来。

苏泽在给国子监生讲课的时候,也鼓励他们利用假期出行,多了解大明各地的风土人情。

朱俊棠接到了张纯的信,感受到他在澎湖干事的热情,所以也萌生了澎湖之行的想法。

黄文彬心中也是一动。

等国子监放假后,他一个五经博士再住在校舍就有些不方便了,可是京师年节期间房租价格高的吓人,加上过年和采暖的开销。

可如果回老家,一来一去时间都花在路上,现在官员没有公务出行,都要住宿在民驿,这同样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如果离开京师过年呢?

「去澎湖的船票很贵吧?」

朱俊棠摇头说道:

「莱州到澎湖的商船往来频繁,船票价格不高,若是读书人出行,愿意帮着船上处理文书事务,还能减免船票。」

听到这里,黄文彬也下定了决心,对着朱俊棠说道:

「朱生,本官也准备去澎湖看看,我可以与你同行。」

——

十二月十日,武监。

十二月的京师寒风凛冽,武监校场却旌旗蔽空。

隆庆皇帝身穿特制的蓝色军礼服,对襟棉袍镶银扣,皮制马靴配绶带,盖沿军帽上的金徽在冬日薄阳下熠熠生辉。

内阁辅臣丶兵部堂官及成国公等勋贵紧随御驾,朱紫青蓝的官袍簇拥着从皇宫内出来,浩浩荡荡的向武监而去。

皇帝出行,京师道路两旁都是要戒严的。

这次负责戒严的,是从京师抽调的巡捕。

这些巡捕也身穿统一的黑色吏服,嘴里口哨,手持木棍。

这些经过训练过的巡捕,比起以往执法更文明了一些,只要百姓不进入禁区,巡捕也不会特意驱赶。

「万岁!」

百姓开始呼喊万岁,虽然沿街的百姓喊声不齐,还带着各种口音,但是在隆庆皇帝的耳朵里,这比朝会上的呼喊要让人兴奋多了。

甚至皇帝还从龙撵上站起来,挥帽向周围的百姓致意,这更是引起了山呼海啸的「万岁」声。

苏泽跟在文武大臣队伍靠后的位置,百姓的欢呼确实是出自真心。

隆庆皇帝在位后,倭乱平息,西北战事也迅速平定,又开海贸易。

在封建时代,光是这些,就足以被称之为明君了。

历史上大部分时候都是这样,只要皇帝不乱折腾,百姓能吃饱饭,就算是了不得的盛世了。

况且这方时空,大明改变的更多。

在苏泽一封封奏疏中,至少是在京师,百姓生活已经是这几千年来最温饱,最有盼头的黄金时代了!

京师百姓对于皇帝的呼喊发自真心,他们是真的希望隆庆皇帝能长命百岁。

好在武监距离皇宫也只有几条道路的距离,巡捕营总算是完成了警戒任务。

武监大明打开,监副定国公徐文壁,也身穿一套新式军装,领着同样身穿军装的教官,在武监门前列阵欢迎。

平日整日在各个庙之间祭祀的定国公,穿上军装之后还真有了一副军人的样子,他本能的挺直腰杆,领着教官向皇帝要行参拜大礼。

但是隆庆皇帝却似乎玩上瘾了,他直接说道:

「爱卿免礼,今日朕检阅武监,行军礼就行了。」

徐文壁也是做过皇帝近卫的,他很快就领着教官行了军礼,然后将皇帝和文武官员迎接进了武监。

上次的临时看台已经拆除,工部早已经建造了一座永久的阅兵台。

当隆庆皇帝登上阅兵台,随着众官员登台,台下的武监生们手心也都是汗。

骑兵科分成两列,骑兵一班的班正朱时坤,骑兵二班的班正李如松,各自骑着马站在队列前。

其实校场距离阅兵台还是有些距离的,其实李如松和朱时坤根本就看不清皇帝。

他们只是隐约中看到,一名和他们身穿同样蓝色军装的人,被文武群臣簇拥在中间。

不用说,这就是大明皇帝了。

李如松的心也激动起来,能在皇帝面前露脸,这可是自己亲爹都没做到的事情。

朱时坤的内心更加复杂,他知道站在皇帝身侧的,应该就是自己的兄长,台上还有很多勋臣都是他认识的。

一想到这里,朱时坤又瞥向自己身侧的一班骑兵队伍。

刘荩臣这些日子操练得不轻,甚至还挨了朱时坤的笞仗,但是他此时却不敢有什麽不满的,因为他知道如果今日表现不好,估计要挨更大的揍。

定国公徐文壁不愧是主持过大量祭祀典礼的国家大祭司,在这样场合他丝毫不怯场。

现场的站位和步骤,都是昨日徐文壁亲自排演过的,此时他按照流程,骑着马越过校场,最终停在了阅兵台下,对着皇帝说道:

「臣武监监副徐文壁,武监三军整兵完毕,躬亲圣阅!」

隆庆皇帝看着校场上整齐划一的武监生,心中也升起一股豪情,大声说道:

「开阅!」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