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明争暗斗(2 / 2)
「是,先生。」
萨蒂亚眼睛一亮,原来是有人买单啊,那没事了。
他正瞧安萨里家族不顺眼,这次被罗恩顺手收拾,算他们倒霉。
安萨里家族起源于阿瓦德地区的东北部,紧靠普凡查区。
那个地方全是牧民,人口占比超过70%,是北方邦着名的贫困区之一。
安萨里属于牧民中的「帕斯曼达」低种姓,梵语的意思是「纺织者」。
早期的印度人皈依牧民,就是为了逃脱种姓制度的剥削。
结果倒好,经过上千年的同化,牧民也讲究起了种姓。
安萨里家族在当地,长期受到高种姓牧民的歧视和剥削。
后来他们乾脆联合整个帕斯曼达族群,开始反抗高种姓牧民,如阿什拉夫群体的统治。
怎麽反抗呢?当然是直接打枪!
北方邦野生土制手枪太多了,没人知道有多少枪枝流落在外。
安萨里家族最狂野的时候,敢在法庭上直接枪杀对手。
当地法官和警察会把他们怎麽样吗?没有,关进去几个月就放出来了。
通过这种暴力手段,他们很快控制了伯尔加布尔地区,并且开始参与政治。
嗯,没错,就是和社会党联盟的牧民群体之一。
安萨里家族统治选区的办法就是暴力,他们是北方邦最臭名昭着的黑帮政治。
不仅仅控制权力,他们还在当地建立经济霸权。
印度70%的地毯出口都来自加布尔区,其中最大的地毯公司就归安萨里家族所有。
「纺织者」开办地毯公司,没毛病,这正是他们种姓职业的老本行。
安萨里家族控制了地毯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为此打造出了全新的「债务-劳动」依附体系。
他们不直接生产地毯,而是把工作交给分散的手工编织者。
这些工人需向安萨里家族借贷购买原料,但这些原料也控制在他们手中。
所以安萨里家族借贷给工人,不是给钱,而是给编织材料。
工人产出的地毯再以低价卖给安萨里家族企业,形成代际贫困循环。
这样不仅有了利润,还控制了数量众多的工人依附在家族内。
这些工人同属于「帕斯曼达」种姓,却被安萨里毫不留情的剥削。
印度为什麽无法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势头,无法完成改天换地的割命?
因为压迫不仅存在于不同阶层之间,也存在于同一族群之中。
安萨里这几年起势很快,他们不再满足于东北部地区,还开始慢慢朝中部渗透。
他们开始插手农业经济,也就是种子商人。
如果操作得当,农民会被他们掌控于指下。
北方邦的最大的群体是什麽?农民!
掌控农民,就掌控了农村经济命脉,就掌控了北方邦的大多数群体。
但是农村经济以前一直是亚达夫的地盘,核心版图是甘蔗种植丶制糖业和畜牧业。
前任亚达夫死亡,玛雅瓦蒂上台,让安萨里家族看到了契机。
他们瞧不上萨蒂亚,于是所谓的联盟名存实亡,他们开始朝农业经济下手。
这得到了玛雅瓦蒂的支持,她和社会党可是死对头,巴不得亚达夫倒霉才好。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事,萨蒂亚对罗恩惩戒安萨里家族,可谓乐见其成。
他心里隐隐有股快意,却没流露出一丝一毫的得意。
罗恩把一切都看在眼底,但他不在意。
安萨里家族在他面前连小卡拉米都算不上,挥挥手就会被扇走。
如果对方敢炸毛,真以为他说的让他们滚出北方邦是开玩笑?
罗恩现在想的是那个德瓦拉姆,他身上有穆纳的影子,甚至比后者更激进。
进步党现在已经拿下普凡查区,不过在北方邦中部和西部地区,影响力有限。
这对于一个邦级的政党而言,其实不够稳妥。
区域性太强,没法获得更大范围内的政治认同。
德瓦拉姆的出现,让罗恩有了想法。
只比较社会阅历的话,他其实比穆纳更成熟,经验也更丰富。
毕竟闹过割命,见多识广。
他在底层农民中也很有声望,从这次组织示威游行就可以看出来。
那可是上万农民,跨越一百多公里抵达勒克瑙,过程中队伍竟然没散,相当了不得。
底层农民好啊,这正契合进步党的路线,以争取低种姓群体的支持为目标。
德瓦拉姆所在的中部地区,如果能加入进步党阵营,那后面打造多点开花的局面就容易多了。
印人党走右翼路线,有些时候太强势,罗恩得留一手。
他从来不把决定权放到合作对象身上,再亲密也不行。
在勒克瑙待了两周,捋顺这里的人际关系后,罗恩又启程前往东部。
主要是想看看瓦拉纳西的酒店,现在到什麽进度了。
规划工期是两年,既到98年中左右开业。
酒店设计时走的是宫殿风,融入了部分宗教元素。
毕竟是圣城,还紧靠恒河,不搞些卖点那就白瞎了这麽好的地理位置。
只不过没等他落地,一通电话又让罗恩中断了行程。
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