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4章 汽车大改造,钱进频登报(2 / 2)

加入书签

材料员解释说:「不是已经用光了,是我刚才根据第一个破雪犁所用的钢材做了估算,还要再做七个犁头的话,那3个厚的板子不够了。」

「另外,你刚才和我们领导去看的钢板里,不光是3个厚的,还有一些3个厚的,我们这边2个厚的更多。」

3个厚就是三毫米厚度。

「2个厚的多?」刘大锤想了想,「2个厚应该也没问题,反正就是铲雪嘛,雪能有多少斤?2个厚够用了。」

钱进点点头:「对,反正木板都能行。」

张广福却反对,他说道:「不行,2个的太薄了,我看过陈寿江开车去干活的样子,他开的很小心,生怕破雪犁撞到路边撞到马路牙子什麽的给损毁了。」

「所以我一开始就说3个厚而不是2个厚,我感觉2个厚薄了点,受力大的地方怕强度不够。」

钱进说道:「是,其实上午我们那个木头破雪犁撞毁过,但是木头是榫卯结构,有木工在,拆卸更换就行,很简单很方便。」

张广福说道:「对,钢铁的更结实却没那麽方便,它是整体焊接的,总不能整体拆解更换吧?」

「所以我觉得还是得用3个厚的,要不是我们这里4个厚的钢板不多了,我一早就要做4个厚的了。」

李国栋琢磨说:「那怎麽办?我给其他兄弟公司打电话问问?」

他们两个想的是怎麽能在这次的全城扫雪工作里露脸,可不敢冒险出问题。

要是出了问题露出腚来那就成笑话了。

平日里不出问题,其他五个运输公司就喜欢拿他们五运开玩笑,要是今天再出了问题,那他们得被笑话一年。

张广福点头,李国栋要走。

刘大锤拦住了他们:「不用那麽麻烦,有办法。」

「根据我研究这个东西吧,它就算损毁也不是整体有损毁,是关键受力部位——比如底座和刃口斜面,这些地方容易损毁。」

「那麽要不然这样,这些受力部位用3个厚的,加强筋板和次要部位,用2个厚的,大不了到时候进行双层迭加,焊牢实点,我认为一样顶用!」

二嘎子等人立马点头:「俺师傅说的肯定没错。」

钱进也点头:「行,专业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听大锤师傅的。」

张广福立刻拍板:「快去拿2个厚的板子。」

焊接工作继续进行。

刘大锤和他的徒弟们轮番上阵,电弧光此起彼伏。

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工装,又被炉火烤乾,留下一圈圈白色的盐渍。

焊烟熏黑了他们的脸庞,只有眼睛在焊帽下闪烁着专注的光芒。

五运的维修工人们也在一旁打下手,递工具,搬钢板,清理焊渣,配合默契。

一台破雪犁焊接成功,就有一辆车子开出去。

从下午一直忙活到夜幕降临,维修车间里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焦炭炉子烧得更旺了,驱散了冬夜的严寒。

工人们饿了就啃几口火炉子上烤的干馒头,渴了就灌几口热水。

终于,天色彻底黑下来的时候,最后一具由3mm和2mmQ235钢板焊接而成的破雪钢犁,宣告完成。

李国栋给车头用红油漆醒目地刷上了「五运除雪先锋号」七个大字,汽车立马开出去。

司机热血沸腾。

像是扛着枪奔赴战场。

夜晚路灯照耀下,黝黑的钢铁犁头在灯光中闪着寒光。

红色的标语鲜艳夺目,引擎低沉的轰鸣声汇聚在一起,属实有派头。

张广福开着越野车去视察这支「钢铁扫雪大军」,看着城市里已经开始清理出来的柏油马路,他和李国栋两人激动得眼眶都有些湿润。

露脸了,这次真是露脸了。

他当即向李国栋下命令:「晚上人少车少,正好方便咱们干活。」

「并且晚上气温低,这些积雪经过一夜低温冰冻,明天更可能变成冰块。」

「所以今晚把所有司机动员起来,两班倒,我们要争分夺秒给人民群众清理出上学上班的通道来。」

李国栋说道:「好,我回去就排班安排。」

钱进在后座听到这番话咋舌。

领导们是真把手下人当牛马啊,亘古以来就是这样,并非是未来资本家的专属。

连同木质破雪犁汽车在内,一共九辆车子开动。

这样效率快的很。

一条条平整的黑色通道,在沉睡的城市中迅速延伸开来。

四号,随着清晨的阳光洒向这座银装素裹的城市时,早起的市民人们惊讶地发现,许多昨天还寸步难行的道路,如今竟然已经恢复了畅通!

半大少年们见此目瞪口呆:「完蛋了,是不是要去上学了?」

但是对于整个城市来说,清理出通行道路太重要了,尤其是工人们又可以骑上车去上班了。

昨天公交车全都是超负荷运载,今天乘客明显少了,交通运输压力也小了。

等到礼拜天结束调休,钱进去上班,副主任李晓芸恭敬的给他送来几份报纸。

钱进一看上面那张是《海滨日报》,还以为是报导了自己发动劳动突击队进行全城除雪的工作呢。

他不关心这个,先扔在了办公桌上办理公务。

后面韦小波来了,又兴冲冲的给他一本剪报。

阳光透过带着水渍的玻璃,落在剪报上。

这是《人民日报》丶《海滨日报》和省内几份报纸,它们的头版都赫然刊登着醒目标题:

《破冰引技壮筋骨,莱茵河畔展风骨——海滨市成功引进西德先进化肥合成设备纪略》

《折戟湾一号终扬帆,三千万马克精打细算为国省下宝贵外汇》

《钱进谈判小组破解扶桑阴谋,海滨市核准委于西欧展国威》

……

钱进拿起之前李晓芸送来的报纸看。

嗨。

一样的内容。

他诧异的说:「怎麽突然是今天集体报导了咱们这个案子?」

韦小波说:「好像是上面要求集体做一个专题,另外市府那边要围绕这次的设备引进工作开一个新年表彰大会和学习大会。」

「韩总办公室刚才来电话了,要求你下午四点钟过去开个会。」

钱进点头表示知晓:「提前半小时通知我。」

核准委办公楼和市府大楼隔着很近,哪怕步行也就是三两分钟的路程。

韦小波给他安排行程。

他今年年初要忙的事确实多。

去年抗旱工作彻底结束了,表彰大会将在年初进行。

市里有表彰大会,省里有表彰大会,然后国家还要组织一次。

海滨市这次出了名,不光本市农村抗旱保收工作做的好,而且还向四边地区辐射了大量的抗旱保收经验,甚至在国家级报刊上多次登发相关内容。

现在市里已经为他申报了很多的个人荣誉。

不用说,他今年肯定得拿好几个个人奖励和集体奖励。

考虑到去年他还在供销社上班,海滨市服务总社也给他申请了立功嘉奖……

下午三点五十分,钱进提前十分钟去了市府十二号会议室。

里面已经有好几个人在聊天。

钱进先看到了杨大刚。

好家夥,都是熟人。

有他们当初去跟巴斯夫谈判的小组成员,也有市内各家报刊的主要负责人。

钱进进门,杨大刚第一个起身鼓掌:「帮俺厂里引进这条先进生产线的功臣来了。」

其他人跟着起身,笑着鼓掌。

钱进赶紧摆手:「市府地界,可别闹我,今天指不定什麽事呢。」

杨大刚大大咧咧的说:「还能是什麽事?肯定是表扬你带团给国家引进先进生产设备还节省外汇的事。」

他说对了。

会议是韩兆新主持,但一把手郑国栋特意来给会议起了头:

「这次与西德方面的谈判,钱进同志和王振邦同志带领的代表团打了一场漂亮仗!一场极其漂亮的经济技术攻坚战!」

「你们让那些傲慢的『日耳曼战车』低了头!为咱们市里丶为国家节省了至少三千万西德马克的外汇,同志们啊,这是值得鼓励的一件事!」

他激动得声音都带了点颤抖。

大家开心的鼓掌,一起看向钱进,不少年轻干部满脸的羡慕。

能力强大,前途无量。

钱进小声说:「没有三千万那麽多吧?这得多说了一半。」

「不,节省外汇确实有三千万之巨!」韩兆新听到后斩钉截铁的说。

「就在前几天的一月一号,嗯,印度尼西亚方面也向西德的巴斯夫采购了这条生产线,他们得到的条件还没有咱们好呢,并没有三年培训丶五年零配件免费更换这些附加条件。」

「结果你们猜,他们是花多少钱买到的生产线?」

日报社主管宣传的副社长想了想,问道:「难道是,六千万德国马克?」

大家伙看他,他赶紧解释说:「因为我们大概是花费了三千万马克的价格买下的生产线,二位领导一直强调这是为国家节省了三千万马克,所以……」

韩兆新点头露出笑容。

钱进大吃一惊:「印尼还真是花了六千万德国马克买的生产线?」

韩兆新放声大笑:「一点没错,具体来说是五千九百五十万——这很有意思,他们国内宣传是五千馀万,结果我们具体一打听,是五千馀九百五十万啊,哈哈!」

众人都笑。

杨大刚也大笑起来:「巴斯夫真是厉害,他们不做亏本买卖啊,在咱身上没赚上钱,把利润都放在了印尼方面了。」

钱进难以置信:「印尼的工作组就签下了这合同?这是丶嗨。」

他摇摇头。

这真是对本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犯罪!

王振邦悠悠然的说:「他们肯定签下了这合同,恐怕他们的工作组负责人不像你一样,能抵抗得住糖衣炮弹的侵蚀,他们工作组负责人肯定是有问题。」

韩兆新饶有兴趣的问:「振邦同志,你怎麽突然有这个感慨?」

王振邦看了一眼,满脸笑意:「你们不知道,就在巴斯夫为我们举办欢迎晚宴的当晚,那个施密特啊,特意派了个穿得跟妖精似的金发女秘书,半夜去敲钱主任的门。」

「各位是没见着,我们钱主任那门关得多乾脆利索,比你们厂里锻锤砸下来还响!」他指向杨大刚说的最后一句话。

钱进大吃一惊:

还有人监督我?

不过也正常,他们工作组里有两位国家安全部门安排的同志,肯定负有其他责任。

王振邦看到他表情变化,猜到他心中所想,便说道:「可别误会,小钱,我没暗地里监察你。」

「是当晚我回去后,想起你在晚宴上喝的酒有点多,怕你出事,寻思去给你送一杯醒酒的浓茶,结果我刚出门就看见了那个女妖精去找你,便没有过去……」

钱进暗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古人诚不我欺。

这个神明不是真的神仙鬼怪。

是有心人的眼睛。

韩兆新听闻这番故事拍着桌子做了陈词总结:

「原来还有这麽一个插曲?廖副社长,这需要进行宣传报导啊,不过别提巴斯夫的名字,就用『某资本主义国家大型工厂』来代替吧。」

廖副社长便是海滨日报社的主管领导之一,他赞叹道:「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把宣传工作做到位。」

「钱进同志所展现出来的这种铁面无私,这种对设备技术锱铢必较丶对每一分国有资产高度负责的精神,还有那种在糖衣炮弹面前毫不动摇丶坚守党纪国法和做人底线的硬骨头风范,确实值得全市人民学习!」

韩兆新说道:「我们先不要求全市人民学习这股精神风范,首先我们要在接下来召开的1980年度全市的各机关单位丶企业工厂负责人工作总结会上,要求他们来进行学习。」

「钱进同志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最需要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打入国际市场时最核心的竞争力。」

他又从笔记本里拿出一张传真纸:

「另外,同志们,国家在昨天收到了我驻西德首都丶波恩大使馆商务处转来的BASF总裁迈耶博士的亲笔签名信,信里头除了表达对合作落实的期许,特意高度赞扬了钱进同志以及整个团队!」

他清清嗓子,打开传真纸念道:

「『……以钱先生为代表的贵方团队,所展现出的技术素养之扎实丶信息准备之充分丶财务核算之精微,以及对商业规则内在逻辑的理解与驾驭之精准,远超出我方此前对贵国同行的认知预期。

其坚韧不拔的谈判意志与严苛到令人敬畏的专业标准,赢得了我方农用工业技术总工程师劳腾·巴赫博士(他是一位真正的工业主义者)最高的敬意!

他坦言,与钱先生这样的对手交手虽艰苦,却令人振奋。

更令人印象深刻丶值得在中国和德国的工业史上留下厚重一笔的,是钱先生在最后关头展现出的丶超越纯粹商业利益的丶犹如阿尔卑斯山岩石般坚固的职业操守和个人尊严……」

传真内容相当丰富,洋洋洒洒至少两千字,结果韩兆新一字一句全给读了出来。

然后,这也得登报!

后面韩兆新又拿出了国家主管领导对于此事的评价,又得登报!

最终韩兆新介绍了此次开会的目的。

要给钱进和工作组做一个专题报导,其中钱进自己占据一个版面,一是报导他在抗旱工作中的成就,二是报导他在海滨化肥厂两次涉外技术和设备引进工作中作出的成绩。

廖副社长投之以好,又提出了钱进在劳动突击队队员就业和为市民服务两方面作出的成绩。

韩兆新决定同样进行登报……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