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9(2 / 2)
玄武门之变虽为无奈之举,但玄武门之变的确给唐朝开了个武力夺权的坏头。
这点唐太宗李世民心里清楚,同时也很庆幸这辈子没有玄武门之变。
【公元705年12月,武皇武则天驾崩,王同皎利用给先皇武则天送葬的这个机会,谋划刺杀宰相武三思。
但是没有想到计划还未实施便被人告发,武三思得知消息后立马恶人先告状,诬陷王同皎造反,并且说出王同皎还企图刺杀皇后韦氏。
唐中宗李显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抓捕了王同皎,并于闹事处死王同皎。】
【阿斗】:为什么,王同皎不是他的女婿么,唐中宗为何宁愿信武三思也不信他女婿!
阿斗不解,大为不解。
【阿斗】:唐中宗李显是个傻子么!
*
武周
看着神迹对自己的评价,李显忍着心中不快,当真装出自己愚笨的模样。
当下情形,自己越是废物越是安全。
*
唐太宗,唐
李治对此也大为不解,若这个王同皎当真刺杀武三思成功,于后世子孙李显来说应当是一件好事。
借着别人的手解决了外戚,那皇权不就高度集中了。
“他难道真是个傻子?”李治小声嘀咕。
唐太宗李世民对此李显的所作所为暂不发表任何评论,单看这一举措李显的确昏庸。
但当朝局势不明,不好枉下断论,毕竟大唐被外戚篡夺,神迹所述的大唐已然不是现在的大唐。
【怎么说呢,虽然根据目前史书记载,唐中宗李显的确像是一个废物。
但是若抛开史书对他的定义,咱们来分析分析为何唐中宗李显不信任驸马王同皎。
咱们还是从权利的角度分析,当下朝堂有三股势力,一是以李显为代表的皇权,二是以武三思为代表的外戚,三是以功臣为代表的臣权。
而第三股势力中,除了臣权外还掺杂着唐睿宗李旦的势力,毕竟神龙政变如此顺利,作为掌管禁军的李旦还是起了很大作用。
而外戚之权向来是依附于皇权,这也是为何史上有那么多外戚干政,仍旧有很多帝王重用外戚。】
*
宋
赵匡美一听神迹开始分析朝廷权利,他忽然有种梦回大明的感觉。
不得不说,神迹就是神迹,总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让人耳目一新。
【对于毫无根基的李显而言,利用外戚自然比利用权臣集团更为稳妥。
毕竟唐睿宗李旦一直未远离长安,朝中有多少势力向着他。
这些大臣们有胆子逼宫武则天,那么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再逼宫自己让位于李旦。】
阿斗听到神迹从这个角度分析,一时间竟对唐中宗李显有些改观,“他竟然能想这么多?”
阿斗一直觉的唐中宗李显是个昏君,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能想这么多。
【于唐中宗李显而言,王同皎虽然是自己的女婿,但是他在神龙政变时的确逼迫了自己。
皇家无父子,更何况是老丈人和女婿,王同皎当年的逼迫就等于对李显得不忠。
在对
↑返回顶部↑